《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之第二章: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1)
當人們懷著眷戀與惆悵回顧20世紀、心懷忐忑憧憬面對新世紀的時候,弗洛伊德悄然再度進入人們的生活。誰讓上個世紀的評論家們,把“弗洛伊德”稱之為“幽靈”呢?
在那眷戀之中,人們給與弗洛伊德以“充分”的懷念:在世界主要媒體所評價出來的影響20世紀的100個人物中,弗洛伊德亦然顯得耀眼;人們把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放在20世紀開始的第一頁,公認它為“改變歷史的書”。
在那忐忑之中,仍然彌散著潛意識的氣氛與力量,那正是弗洛伊德存在的因由,它仍然屬于“未知”的領域。又有誰能夠想像“9·11”事件的發生以及隨后整個世界的變化呢?
2002年8月8日,我再度來到維也納貝爾加澤街19號,重訪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印象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維也納,第三次“親近”弗洛伊德。但是,我對于弗洛伊德的印象以及弗洛伊德在我心目的形象,是慢慢地形成的:有著最初的帶有某種神秘氣息的遙遠的呼喚,有著高覺敷老師的悉心教授,也有著我自己心理分析的親身經歷。
(一)俄狄浦斯的化身
走進維也納貝爾加澤大街19號的弗洛伊德博物館,弗洛伊德與其妻子瑪莎年輕時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各自分開的單獨照片,懸掛在弗洛伊德辦公室正對進門處的墻壁上。但是,在那兩幅照片之間,則是一幅俄狄浦斯猜斯芬克斯之謎的照片。弗洛伊德博物館里的紀念品——弗洛伊德銅像,其正面是功成名就的弗洛伊德肖像,背面呈現的竟是在猜斯芬克斯之謎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之名著《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其人物原型則有著更為久遠的古希臘神話傳說背景。他的出生預示著非凡的命運:腳上被釘子穿破了的俄狄浦斯在異國他鄉度過了18年,重新踏上故土的時候,在無意的爭斗中殺死了拉伊俄斯國王,實際上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自信果敢的他猜破了斯芬克斯之謎,被推崇上國王的寶座,與剛失去丈夫的王后結婚,實際上那正是自己的生身母親。
盡管俄狄浦斯的命運中蘊含著巨大的不幸,但他也是幸運的,他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謎,他是時代的驕子。那是人了解自己的開始,那是人認識自身的里程碑。弗洛伊德在1895年7月24日做了一個夢,醒來之后進行了努力的分析,然后悟出了“夢是愿望的實現”的道理。于是,激動不已的弗洛伊德在其日記中寫到:1895年7月24日,斯芬克斯之謎被弗洛伊德博士揭開了。
隨后的3年中,也即從1895年到1898年,弗洛伊德做了3年的“自我分析”……在這3年中,弗洛伊德與威廉·弗利斯(W.Fliess)保持著密切的通信聯系,后來曾作為《精神分析的起源》一書出版。弗洛伊德自我分析過程中最重要的發現,便是“戀母情結”——每個小男孩,都會暗戀自己的母親;而相對應的“戀父情結”,則表示每個小女孩也都會暗戀自己的父親。在這種“暗戀”之中,同樣會有潛意識的兒童性欲的成分。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也被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因為神話傳說中的俄狄浦斯正是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潛意識心理現象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點,那也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寫給弗利斯的一封信中,弗洛伊德曾有這樣的表白:“當我從自己的童年經歷的回憶中,覺察到對母親所抱有的非份之想,真是羞愧難當,更是難以啟齒……但是,為了我的研究,我還是決定將其公布于眾。”[1]在所有的精神分析過程中,“戀母情結”及其所包含的意義,始終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俄狄浦斯的后半生充滿了不幸。盡管曾是猜破斯芬克斯之謎的時代幸運兒,盡管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盡顯其優秀的品格,命中注定的災難還是降臨。他被告知自己就是殺死自己父親的兇手,并且和母親結婚生育了子女。可憐的俄狄浦斯忍受著身心的巨大悲痛,放棄了所有的一切,弄瞎了自己的雙眼,獨自去承受命運中的苦難。“那個悲慘的時刻到了。俄狄浦斯顫抖地拿起手杖,探索著朝喀泰戎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去,去忍受那漫漫長夜的無盡苦難。”這是索福克勒斯劇本中的描述。喀泰戎山便是俄狄浦斯出生三天后,帶著腳上被釘子穿破的傷痕被丟棄的地方。
即使在命運的掌握之中,也不喪失其固有的人格,那便是俄狄浦斯。大女兒安提戈涅放棄皇宮的生活,自愿陪伴“父親”流放。她攙扶著這位盲人,四處漂泊。他們在希臘各地到處流浪,乞討度日,經歷著苦難的生活依然保持著高貴的精神。最后,在雅典歐墨尼得斯女神的圣林里,那里散發著葡萄藤的氣息,飄揚著橄欖樹和桂花的清香,俄狄浦斯與女兒做最后的告別,依然帶著他高貴的精神和超凡的氣度歸去他的旅程。
像俄狄浦斯一樣,弗洛伊德有自己的驕傲,也有自己的悲哀。潛意識的發現以及創建發現潛意識的方法,都是他的不朽貢獻。德國納粹的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學生與追隨者的背叛與分裂,以及身患癌癥,也都是弗洛伊德的不幸。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去世。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曾告訴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希望在他的墓碑能刻上這樣一句話:“他揭開了斯芬克斯的謎語,他是本領高強的人。”這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這也是俄狄浦斯的化身。
……
(《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申荷永著,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