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詩歌鑒賞的命題規律與應考策略方法


陜西岐山高級中學  程浩平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大家好:

很高興與大家交流。我今天只是把自己在高考詩歌鑒賞應考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共同探討,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海涵,并多提建議和意見。

今天,我講兩個方面:一是高考詩歌鑒賞的命題規律;二是高考詩歌鑒賞題的應考策略方法。前面這個問題,我講簡單一些,第二個問題我盡可能講得具體一些。

先說一下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命題規律。高考詩歌鑒賞題可以說:題型穩定,穩中求新,走勢良好。目前這種形式的題目是從舊課程(大綱卷開始)的,這要追溯到2002年的高考題。

〖2002全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是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6分)

答:折柳是古代關于惜別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別中常有折柳的習俗。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本詩的關鍵。

十多年來,高考題一直沿著這個命題方向在命題,可以說是題型穩定,穩中求新,走勢良好。當然,中間2004年出現的個別題目不很好,原因很簡單,在本人編的《高考新課標古詩詞鑒賞辭典》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這是好多同事告訴我的,可惜我們的書由于出版社的原因,出版遲了一年時間。

總之,鑒賞題全國卷的命題走勢是很好的,規律性也很強,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選的古詩以唐詩宋詞為主,偶爾涉及其他詩歌;二是詩歌篇幅短小,多為抒情小詩;三是題目為兩道問答題,突出技巧和感情,設問層級很分明;四是分值為11分,一般是前一道5分,后一道6分。

這都凸顯了考綱的要求:(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我也順便預測一下,高考2016年試題如果考查技巧,還會采用把技巧告訴學生的形式去考。要么技巧暗示得非常明顯,因為古詩鑒賞基本是初步鑒賞,是一種共識性鑒賞。比如像本人去年給百校聯盟命的題目: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8-9題。

杜甫①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②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③。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中,詩人身陷判賊軍中,與家遠隔,望月有感而作。

②嫦娥吞下不死丹藥滯留在月宮(蟾宮)的廣寒宮后寂寥難耐,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人間與后羿團聚。后羿在人間也苦苦思念嫦娥,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于是允許他們每年在月圓之日在月桂樹下相會。

    ③國西營,指長安城西部的鳳翔,肅宗臨時政府所在地。

8.虛實結合是這首詩采用的最重要的藝術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全詩描寫了月亮的清影(清澈的月光)照在河中仍清澈可見,月光下自己的白發更加明亮,到處都是戰亂的創傷,這些都是實寫;(2分)同時,全詩緊扣嫦娥奔月的故事展開想象(虛寫),由中秋相會寫起,聯想月宮白兔搗藥的生動畫面,猜想嫦娥誤食丹藥之苦,最后抒發不要讓月光照在國西營的情感。全詩就是這樣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4分)

9.結尾兩句作者在說什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詩人明明知道到處都是戰爭,卻希望月亮不要照在長安西部的鳳翔,免得惹起那里的士兵觸動鄉思,干擾他們守衛國土和保衛皇上。(2分)這兩句將現實的戰亂和眼前的月亮融合起來,抒發了詩人對家人的掛念和對國君、國事的深切關切之情,傳達出一片愛國熱誠。(3分)

 

下面說一下詩歌鑒賞的應考策略方法

從大的策略講,我認為作為教師,要做好這三項工作:一是要吃透考綱和真題。最少把近三年的題目結合考綱搞懂,弄明白。例如2015年課標區的這兩道題,就很有特點。

(課標一)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境。

9、尾聯表達了作者思鄉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抒發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課標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

殘春旅舍    韓偓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 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①韓偓(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 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侑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嗶里,并簡要賞析。(5分)

9.這首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8. 頷聯承接憶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頷聯巧妙之處在于用了“”兩個動詞。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水沫,像是吹著柳絮游玩。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一魚兒一,就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一掃晚唐衰颯的詩風。所以古人認為其為晚唐巧句

<!--[if !supportLists]-->9.    <!--[endif]-->五、六句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詩人心中煩悶,流落他鄉客居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心境,表達悲憤的情懷。然而,卻禪伏詩魔歸凈域,詩未成。詩未寫成,悲憂郁憤更深。只好用酒來作為奇兵,沖蕩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找到自己從前的官服: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他要好好的保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所作為,故所作之詩多緬懷往事,情調悲涼,最后表達了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這是2015年課標區的兩道試題。課標一試題有創新點,用比較法來考查,由技巧到感情,層次清楚。課標二第一小題回歸2002年命題形式,舊形式有了新內容。

二是要善于梳理整合古詩鑒賞的知識。力求使知識簡單化。例如:針對考點對形象進行簡單分類:分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針對技巧,把技巧分為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等三大類等。這個老師可以在借鑒資料的基礎上,以學生為對象進行梳理整合。

各位都是有經驗的老師,所以這個我不用教大家。不過,有一點還要提醒大家:我們在講解高考應考方法時,既要解放學生,更要解放自己,自己不能鉆進習題里。像古詩鑒賞,我們不可能讀大量的古詩,也不可能要學生讀大量的古詩。這是不現實的。因此,研究方法變得極為重要了。

最后,我講一下我剛剛思考的引導學生應考的方法

第一,精心訓練,細心矯正。即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做好一道題,然后細心研究,精心矯正,查缺補漏,不斷提高,最終形成能力。例如:

古詩鑒賞:解剖麻雀,精心矯正,提升能力

【試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南鄉子

馮延巳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薄幸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注】馮延巳:五代南唐詞人。流光:光陰。薄幸:舊時女子對所歡的昵稱,猶冤家。

1.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歷來為人稱道,請從練字的角度加以鑒賞。(6分)

2.這首詞表達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樣的感情?請聯系下闋內容分析。(5分)

【試題簡析】

這道以宋詞為考查內容的古詩鑒賞題,所選詩歌適宜考生閱讀,題目設計合理,難度適中,層次清晰,梯度設置恰當,是一道高仿真的高考模擬試題。試題第一問由語言鑒賞入手,自然涉及詩歌的表達技巧;第二問主要考查對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評價,注重文本的解讀,考生如果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出答案是不很困難的。

【參考答案】

1.6分)這兩句用詞極為精妙,兩字使用通感手法,以實寫虛,化無形為有形。(2分)春日細雨紛紛,連光陰都顯得濕潤了,這就是無形無影的光陰具體可感,非常確切地表達主人公在霏霏細雨中的心理感受;(2分)芳草與離恨年年生長,它們之間仿佛有著一種同生共長的關系,這樣是無形之具體可見,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離別的痛苦。(2分)

2.5分)這首詞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遠方情人的深切思念。(2分)下闋前兩句寫夢魂飛到了意中人的身邊,而當魂驚夢只見點點楊花在繡床飄飛,可見愁情深重;后三句寫明知所思之人不來,仍半掩著閨門,而當這種盼望最終落空時,便撲簌簌流下淚來,足見相思之苦,想念之切。(3分)

【考卷傳真】

考生一答卷:

1.用得好。是潤濕的意思,將細雨綿柔、細小的特點表現了出來。細雨從空中滴落,潤濕了萬物,也潤濕了時光。字表現了芳草不斷生長的特點,芳草在細雨中獲得滋養,不斷向上成長,與之同生長的還有對心上人的思念,將綿薄的感情融入其中。

2.下闋表現了閨中思婦對心上人的思念,借抒詞人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細雨如煙,繚繞著閨閣。不覺進入了夢鄉,夢中仿佛有心上人的身影,夢飄得很遠,驀然醒來,楊花已鋪滿了繡床。已到黃昏時,門半掩著,卻還是睡時模樣,心上人亦無處尋找,不覺落下兩行淚來。

考卷得分2+5=7分。

考生二答卷

1.細雨濕流光春雨紛紛,連光陰都顯得濕潤了,徹底使抽象物變具象物,運用了通感所產生的藝術效應。芳草年年與恨長也是以具象表抽象的手法,離恨與芳草似有共同生長的關系,從時間角度寫出象征性。

2.下闋寫主人公念遠的深情,魂斷任悠揚寫出夢中神飛心馳的情形,睡起楊花滿繡床暗射愁緒紛紛的情緒,最后三句寫主人公的心里,明知思念之人不會回來,卻還半掩著門。思念落空唯有傷心淚滴落。

考卷得分:4+4=8分。

考生三答卷:

1.這句中,”“兩字用得好,流光即光陰,光陰是抽象概念,而一個字化抽象為具體:斜斜的小雨打濕了光陰,表達出了光陰不等人,而人卻惜光陰的情感;字將字寫得綿延彎長,寫出了字的深沉、綿長,讓讀者一下子就體會到恨之深思之切的情感。

2.這首詩表達了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獨守空閨的落寞、冷清之情。下闋第一句道出了主人公在夢中思念心上人,睡起楊花滿繡床,以已落楊花襯閨中女子的失意、孤寂,心上人未來,門卻半掩著,更體現出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切,最后一句,表達了主人公失意、悵然、無奈之情。

考卷得分:5+5=10分。

【答卷評析】

亮點點贊:這三位考生在回答問題時,文本意識較強,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第二問回答都比較好,這種緊扣文本作答的習慣應該堅持下去。

盲點警示:三位考生答卷都有不足。考生一雖然對練字的字理解到位,但沒有聯系藝術手法,答題方法有欠缺。考生二第一小問回答思路不當,應該整合答案,由總到分;第二問理解過分,對詩歌的形象的常識積累不足,理解有失誤。考生三答案很不錯,如果在藝術手法上再深入全面一些,會更好的。

【溫馨提示】

<!--[if !supportLists]-->1.    <!--[endif]-->認真審題,揣摩意圖。

在完成高考任何主觀性題目時,我們都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古詩鑒賞試題更要如此。比如這道題目就是要求同學從語言和思想感情兩方面來完成題目,第一小問在回答時,必須結合藝術技巧作答,而第二問回答時,不僅要有結果,更要過程,這是課標區試題的基本要求。

<!--[if !supportLists]-->1.    <!--[endif]-->吃透文本,細化答案。

不管問題是如何設置,回答時,必須從文本出發,理解詩歌字面的意思是回答問題的關鍵,尤其是第一問,要從字面的意思的解讀入手,由淺入深,逐層解讀;第二問在文本理解中說出感情后,也要以文本來印證這種感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詩歌中找到依據。

<!--[if !supportLists]-->1.    <!--[endif]-->訓練積累,不斷提升。

雖然我們強調通過以上有效矯正提升做題的感悟水平和能力,但是,畢竟詩歌鑒賞還是很難答的一道題。因此,同學們在考練中不妨多練一下,多用這種方法矯正一下,同時,結合自己的答題的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積累,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形成能力、提高水平的目的。

第二,借助做題,自覺積累。要引導學生在做題后自覺去積累,這點很重要的。如果不積累古詩鑒賞是寸步難行的,試想,人家古代詩人積幾十年的生活經驗,留下這樣膾炙人口的詩,你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怎么可能在十多分鐘時間就搞懂呢?所以要教育學生積累,扎扎實實的積累。

第三,抓住關鍵,科學訓練。鑒賞的關鍵,我認為有兩個:一是試題和題目的暗示語言;一是詩歌的特點。如果把這兩個關鍵抓住了,詩歌鑒賞就變得很容易了。這里,用我很早以前寫的文章來說明一下吧。

解讀試題的暗示話語

陜西省岐山縣岐山高級中學  程浩平

詩歌語言本身就有咀嚼不盡的特點,而命題者設計的試題也含有許多暗示性的話語。應考中,考生如若能夠細細品讀這些暗示話語,就會抓住詩歌和試題的內核,進而開啟鑒賞詩歌的靈犀,有效而準確地解答試題。

一、     解讀詩歌文本潛在的暗示語言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所選詩歌都是篇幅短小、抒情性強的詩歌。因此,積累古代詩歌的相關知識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只有諳熟詩歌特別是古代詩歌的一些基本的常識和特點,才能準確地答好試題。

首先,要領會詩題的暗示語言。看人先看頭,賞詩先賞題,詩歌的題目往往富含諸多信息。把握詩歌的題目就抓住了詩歌的重點和核心,使鑒賞詩歌能做到有的放矢。2005年全國卷Ⅱ要求鑒賞白居易詩《邯鄲冬至夜思家》。在鑒賞時,只要從詩題中思家入手,就很容易感悟出全詩作者抒發的思鄉思親的思想感情。2006年四川卷鑒賞詩歌《夜歸》,要求回答: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實際上這個題目要求回答夜歸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讀文題可以看到和感到詩人感情的脈絡,即是詩人所寫之景,是作者所寫之情。故此,首句夜深歸客依筇行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而以下詩中的冷燐”“”“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末句竹窗斜漏補衣燈以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涼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讀讀詩題,品品詩題,鑒賞詩歌也是易于操作的事。

其次,要解讀詩作者的暗示語言。古詩鑒賞都給出了作者,而許多作者同學們可以說耳熟能詳。針對此種情況,聯系作者的創作風格和時代背景去解答試題,顯然大有裨益。2005年北京卷鑒賞陸游的詞《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要求比較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的《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處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如果考生熟知陸游的詩的主題大多為愛國主義,那么兩處表達的感情的相同點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就不難答出。2006年江西卷要求鑒賞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三江小渡》,要考生分析詩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考生可以憑借自己對楊萬里的了解,并結合楊萬里的詩常常以比喻手法來穿透哲理,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找出本詩運用的比喻、對比、象征等藝術手法,也會說出這些藝術手法的作用和好處。

第三,捕捉形象的暗示語言。一般地說。形象是詩歌中表現的表達作者情感的事物,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詩歌描繪的意象。具體而言,形象與意象相關,意境是形象與意象的結合體。

要領會意象的深刻內涵。2005年江西卷考查吳濤的詩《絕句》,題目要求回答此詩體現了怎樣的季候特點。如果考生能抓住詩中游子”“春衫”“桃花”“野梅酸等意象,再結合蛙聲歇意象的分析,答出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季候特點也很容易。再如,2006年浙江卷要求鑒賞元曲《[正宮]叨叨令》,第一問題要考生從上片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四句中找出兩個能體現溫潤柔美特點和給人飄逸渺遠感受的意象。考生如能結合門前流水清如玉白云滿地無尋處這兩句,扣住流水”“如玉的特點,抓住白云”“無尋處的特征,填上流水白云兩個意象是很簡單的。

要捕捉情景交融的意境的深層含義。2005年全國卷Ⅰ就是從意境角度設題的,要求考生閱讀《春行即興》,從的角度來賞析詩.。實際上,這只是將意境換了種說法,說成了情景二端。考生只需借助原詩把詩中所寫的景與情一一落實,組織“‘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這樣的答案要點也是很容易的。2006年四川卷鑒賞宋代周密的《夜歸》,要考生賞析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蘊涵的感情。這樣的題目也是在考查學生對詩歌意境的掌握程度。結合全詩可以看出,這句詩所寫之景(竹窗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斜漏出來),是想象或是實寫,而如此之景可以從中窺見詩人懷鄉思歸的感情,也表現出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應考者如能以情與景結合的意境來參悟這首詩的最后一句,說出畫面的蘊涵是不成問題的。

二、解讀試題蘊含的暗示語言

除詩歌文本外,試題也蘊含著許多暗示性的話語,解讀試題是鑒賞詩歌的關鍵。

解讀注釋中的暗示語言。高考試題一般不注釋,而作了注釋的一定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2005年福建卷注釋提供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李白遇赦而作。據此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抒情基調是樂觀的、高興的。在比較雁引秋江去這一句與雁別秋江去這兩句哪句更妙時,不管贊同哪一句,作者表達的感情都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全詩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而這種感情均以詩人眼中所見之物傳達滲透而出。再如2006年浙江卷注解了鸚鵡洲的含義所指,這就明確提示了這首元曲是以隱士的口吻寫的,很顯然表現了隱士對世外桃源似的環境的喜愛之情和超然物外的隱逸情懷。考生在鑒賞時,細細品讀注釋,準確鑒賞也是可能的事。可見,鑒賞命題者的注釋很重要,做題時一定要特別關注,做到有注釋必讀,有注釋要細讀。

解讀題干的暗示語言。鑒賞題的題干標示著答案的指向和答題方向。把握其暗示性的話語,必須注意題干設題的語言特點,即指向性和層次性的特點。如2006年福建卷要求鑒賞李商隱的詩《端居》,問題有兩個,一是就語言方面的煉字特點來理解詩句,二是就三、四句的藝術手法作簡要分析。從指向性說,兩個問題是要求考生從語言和藝術手法兩個方面分別鑒賞這兩首詩;從層次性說,前一個問題是回答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答好第一問,才能答出第二問。

在解答試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詩歌鑒賞題的三種模式。我認為,古詩鑒賞題的模式有如下三種類型:引語式試題、問答式試題和開放式試題。而不論哪種形式都給考生提供鑒賞的思路和角度,細讀引語,深思問題,這樣會有助于解答問題,從而有效地完成詩歌的鑒賞。

2003年全國卷引出詩眼的說法后,要求考生緊扣這一術語來分層次賞析——先找詩眼,然后結合全詩來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引語式鑒賞題,讀懂引語是解答的前提條件。2006年江蘇卷要求鑒賞元人魏初的詞《鷓鴣天》,題目分為三個問題:一是說出前兩句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并說出字的好處;二是說出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的特點;三是說出最后兩句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為什么寫得感人,你是如何看的。三個問題有層次性,也有暗示性和指向性,這是典型的問答式的鑒賞題。解答此類試題,一定要循序漸進、逐一突破,這樣才能答好試題。2006年湖南卷鑒賞題是一道開放式的試題。題目給出了《紅樓夢》中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兩首題為《詠白海棠》的同題詩,并且試題已鑒賞了薛詩,而要考生就兩詩著眼于白海棠之,但繪形寫神各不相同的寫法進行鑒賞。鑒賞時就必須吃透詠物詩形神兼備的寫法特點,并仿照命題者給出的鑒賞思路來完成鑒賞。因此,先體悟白海棠外形之描寫梨蕊之白梅花之魂,然后聯系黛玉的品行、人格,從中悟出體現的詩人的孤高傲世的精神。在此基礎上,仿擬示例分析其采用的擬人手法、貶詞褒用等藝術技巧。如此一來,分析不僅切合了原詩,而且與命題者的立意也相靠近。當然開放式的鑒賞題還會有一種根據要求寫鑒賞短文的形式。不過,這種鑒賞畢竟太隨意了些,因而各省市試題還未出現。可以預見,這類試題一旦出現,必以明確的要求來限定鑒賞的范圍和角度,所以注意題干的暗示性和指向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詩歌是含蓄的藝術。鑒賞詩歌時,我們除了挖掘詩歌文本和作者潛在的內涵外,還要吃透試題蘊涵的暗示性語言,抓住了所有這些暗示性和指向性的語言,就抓住了詩歌跳動的脈搏,鑒賞詩歌時也會漸入佳境。

(《考試報·教師版》,200874,第425)

 

另外,還要抓住詩歌的特點去鑒賞詩歌

抓住詩歌特點鑒賞古代詩歌

作者:程浩平

(《中學語文·大學語文論壇》 2009年第7期 字數:2736 字體:)


  摘要 緊扣詩歌特點是鑒賞古代詩歌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結合2008年高考試題,論述了該方法運用的一些步驟和技巧。
  關鍵詞 古代詩歌 鑒賞 語文高考 語言
  緊扣詩歌特點鑒賞古代詩歌無疑是鑒賞詩歌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就緊扣古代詩歌特點,結合2008年高考詩歌鑒賞的有關試題,談一下鑒賞詩歌的一些方法和途徑。
  一、領悟語言
  中國古代詩歌語言上的最突出特點是簡練含蓄、音韻和諧,詩人常常借助凝練深沉的語言、和諧優美的音節,傳達豐富的情感。鑒賞詩歌時,我們最先接觸的是詩歌語言。因此,品讀古詩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語言就至關重要。考生如果能認真玩味詩歌的語言,就可較輕松地完成題目。
  請看08年全國卷I: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定,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鄰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1)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這道題是從古詩語言
煉字的角度命題的。考生答出第一小題的退兩個字是不難的。因為古詩煉字的字一般是動詞或者是活用的詞。但如何分析呢?這就要玩味本聯的語言了。通過賞讀,將詩人描寫的這個畫面再現一下,再加上自己深切的感悟,結合詩歌的描寫手法就能寫出答案。這中間關鍵是在領悟中玩味,其中心平氣和地讀全詩是最重要的,而第二問便是鑒賞評價。一般地講,這種詠懷詩絕對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常常在詩的末尾含蓄地點明作者的觀點。因而品讀詩的最后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再結合全詩由實到虛進行具體分析,就能完成好這道題目。
  答案(1)
退。用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2)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詩的前兩聯,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詩的后兩聯,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二、品味形象 
  生動性、形象性是古代詩歌的一個突出特點,古代詩歌以諸多形象來表情達意,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具體地講,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同學們如能準確把握這些形象,就打開了詩歌鑒賞的一片新天地。
  請看08年寧夏卷: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題李世南畫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
  (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鑒賞這道題的第一小題時,考生只需將詩中的
野水”“秋風”“(逢)人”“”“(寺)鐘等景物形象找出來,結合詩歌演繹一番,最后答一下呈現的氣氛也很容易。第二小題是讓考生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這實際上是考查對意境的掌握程度。因是題畫詩,展現時自然有創造。而畫面不可能展現聲音,所以潺潺”“瑟瑟…聞鐘這些傳達聲音的詞語顯然是畫面不可能有的,知村近也是一種推想,是畫意。至于妙處。聯系意境讓畫面內容豐富起來、生動起來就可以了,不過做好結合一
  下描寫方法,最常見的通常是動靜結合等方法。
  答案(1)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2)①
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三、展開想象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寫詩要想象,鑒賞詩時也要想象、聯想,文學鑒賞也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考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時一定要借助自己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大膽進行想象。
  請看08年福建卷: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死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 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這道題要求考生從表達技巧的角度來作答。考生鑒賞時,絕對離不開想象,既要想象詩歌為我們展現的畫面,又要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再創造。從全詩看,只寫了茅齋的小燕子,顯然詩人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明白了這些之后,逐句分析全詩最后再總結就可以了,只是鑒賞語言要有詩的韻味。
  答案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
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當然,結合古詩特點鑒賞古詩,要將古代詩歌語言簡練含蓄、富于想象、形象鮮明生動等特點結合起來鑒賞,這樣,就會準確、快捷地完成試題,取得滿意的效果。
  作者簡介:程浩平,陜西省岐山縣岐山高級中學教師。

這是自己過去的體會,現在看來還有不少缺陷,還望批評指正。

我曾經說過:成語是活在現在人口中的古代漢語,而古詩是特殊的古代漢語。對這種特殊的古代漢語,我們在鑒賞時,最關鍵的是把詩歌的大概意思搞清楚,這功夫需要積累,當然也需要練習,借助練習將考生的悟性培養起來,這是最重要的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1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備考復習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
【備考術】2023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表達技巧題備考策略
鑒賞古代詩歌的方法(附鑒賞歌訣)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要善于聯想
【教學.視點】選材集中識方向 題型穩定明重點(2019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分析暨2020備考指導)
解答詩歌試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广昌县| 得荣县| 宣武区| 神木县| 谢通门县| 麟游县| 乌鲁木齐市| 托克托县| 通海县| 万荣县| 吉安县| 丹巴县| 沿河| 恩施市| 本溪| 全椒县| 岳阳县| 大姚县| 定边县| 泸西县| 堆龙德庆县| 庆云县| 临朐县| 玉溪市| 息烽县| 剑河县| 九寨沟县| 恩平市| 衡阳县| 贵港市| 临清市| 方山县| 大厂| 日土县| 道孚县| 新余市| 德安县| 柯坪县| 棋牌|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