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
(這一句是盤古開天辟地的原始神話與道家的創世理論相結合,開天辟地之后才有陰陽兩儀,然后生四象,隨后衍生出八卦,形成宇宙萬物)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
(有巢氏是中華文明中的文明啟蒙者,其在東方的地位相當于亞當在西方的地位)
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
(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大多數人都知道,就不說了,免鮮食是指避免了吃生肉,結束了茹毛飲血,燧人氏相在東方的地位即普羅米修斯之于西方)
神農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
(炎黃的典故也是耳熟能詳的,就不詳解了)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juān)。
(少昊是黃帝之子,神話中的五方天帝之一,五帝即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三皇五帝、五方天帝分別是誰,有很多版本)
(禹王指大禹,這個自不必說,洪波蠲,蠲讀juān,有積存、驅除、排除的意思,也是馬陸蟲的別稱,在這里的意思應該是排除,指排除洪水,順便悄悄地提一下,禹王陛下的名字叫姒文命,是不是很好聽)
承平享國至四百,桀王無道乾坤顛。
(承平是天下太平的意思,享國指整個王朝持續的時間,這個享字和“享年”的用法是一樣的,這里指歷史上的夏朝持續了471年左右,不滿五百年所以虛寫四百,桀jié王是指夏朝的末代君王夏桀,也是歷史上最早的昏君典型)
日縱妹(mò)喜荒酒色,成湯造亳(bó)洗腥膻(shān)。
(妺mò喜是夏桀的王后,初代“紅顏禍水”,第一個為亡國背鍋的女人,妺和妹是兩個字,但也經常被誤讀做妹mèi喜)
(成湯是商朝的建立者,亳bó是指商代的地名,湯受命為盟主之處,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造亳應該是指成湯在這里開始造反,洗腥膻的腥膻應該是指夏桀留下的烏煙瘴氣,被成湯清洗干凈了)
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蘇全。
(南巢,是夏桀被流放的地方,在今安徽巢湖市)
(云霓如愿后蘇全,這句是真的沒找到合理的解釋,只看到一個大佬的解釋,云霓應該是旗幟的意思,這里用云霓指代的是成湯)
三十一世傳殷紂,商家脈絡如斷弦。
(商朝傳了三十一世,到了商紂王,殷是商朝的國都之一,因此又稱殷商,《封神演義》中紂王和他的子孫都姓殷是誤傳,殷郊殷洪也是虛構角色,只有武庚是史書有載的,紂王正確的姓是“子”,名“受”,作為帝王時稱“帝辛”,而“紂”是死后的謚號,封神原文中有沒有出現當時的人物稱帝辛為“紂王”我不記得了,但是如果出現那就是作者的失誤了,像封神電視劇里把紂王叫做殷壽的更是誤傳。)
紊亂朝綱絕倫紀,殺妻誅子信讒言。
(紂王強索蘇護的女兒蘇妲己做妃子,這是違反倫理道德的,因此蘇護題反詩“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然而,“三綱五常”是西漢董仲舒完善提出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此處又是作者穿越了,不過許仲琳穿越也是常態了,封神后面還出現了使用火藥的火炮、魯班發明的云梯之類的)
(殺妻誅子,是《封神演義》中紂王迫害自己的原配夫人姜皇后,然后又要殺了兒子殷郊殷洪滅口,以防止東伯侯姜桓楚知道消息后造反,然而姜皇后系小說虛構,歷史上并無此人,因此殺妻誅子這條罪,也是紂王的莫須有罪名了)
穢污宮闈寵妲己,蠆(chài)盆炮(páo) 烙(luò)忠貞冤。
(妲己是紂王的寵妃,己姓,字妲,有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史書有記載,但和小說里是不同的,蠆盆和炮烙是兩種酷刑,蠆盆是挖一個大坑,里面放滿饑餓的毒蛇,專門用來處死后宮的女性,小說中的描寫特別殘暴,可能算是觸手系的鼻祖了,炮烙就是把人綁在燒紅的大銅柱子上火火烤死,炮烙之刑是史書有載的,而蠆盆是小說虛構,可能也是作者的惡趣味吧)
鹿臺聚斂萬姓苦,愁聲怨氣應障天。
(鹿臺是書中紂王下令建造的大型建筑物,但是查了半天沒看到有哪個史書記載了,只有一個鹿臺遺址,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商代留下來的東西)
直諫剖心盡焚炙,孕婦刳(kū)剔朝(zhāo)涉殲。
(剖心是指比干挖七竅玲瓏心的典故,孕婦刳剔是指封神演義第89回的劇情,妲己自稱可以一眼看出孕婦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于是紂王就剖了三個孕婦活取嬰兒來驗證,刳剔也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專門對孕婦施行,朝涉殲,朝是指清晨,涉是涉水,這也是第89回的劇情,紂王清晨出巡的時候看到一老一少赤著腳涉水過河,很好奇為什么他們不怕冷,妲己說敲開他們的腿骨看一下就知道了,所以這兩個無辜的人也很倒霉地被剁了腿,這幾件罪惡并沒有哪部正史記載,只有《尚書》泰誓篇記載,但是已經確認是偽作,相傳是姬發所作,就算真有這部書,政敵抹黑也是很正常的)
崇信奸回棄朝政,屏逐師保性何偏。
(奸回指奸惡邪僻的人或事,這里指奸臣,屏逐是驅逐的意思,出自《南齊書·東昏侯紀》,師保,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此處應該是指丞相商容,有說法是商容試圖用禮樂教化紂王而失敗,所以逃入太行山隱居,小說中商容對朝綱絕望而告老還鄉,本來想安享晚年,誰知后來殷郊殷洪逃亡,無意中投到了商容的宅邸,商容最后還是擺脫不了忠臣的宿命,為了勸紂王不要殺子而撞死在九間殿上,雖說是小說演繹,但是這一段確實很動人。)
郊社不修宗廟廢,奇技淫巧盡心研。
(郊社,周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天子祭祀天地的國家大典。 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奇技淫巧,指過度新奇而無大用的技藝和作品,這里指紂王不理朝政,卻在娛樂項目上非常用心)
昵此罪人乃罔畏,沉酗(xù)肆虐如鹯(zhān)鳶。
(昵此罪人,懷疑是通假字,此通比,昵比罪人就是指紂王親近費仲尤渾之類的奸臣,在“昵”字的百度百科里搜到昵比罪人,又是出自偽作泰誓。。罔畏,罔在這里大概是欺君罔上的意思,畏是指對君主的敬畏,因為紂王寵信他們,所以他們也就不怎么害怕紂王了,因此更加目無法紀,狗仗人勢地欺壓百姓。
沉酗是指嚴重的酗酒,書中費尤二人經常陪同紂王飲宴,可見其寵信之甚,鹯和鳶都是一種猛禽,《左傳》有記載“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鹯之逐鳥雀也。”此處用鷹鹯來比喻君王手下護主的臣子,其實是貶義的,與其說是忠臣,更像是狗腿子,后世“朝廷鷹犬”也是由此而來,而鹯字更是可以用作“鹯視狼顧”,和司馬懿的“鷹視狼顧”是意同字不同,這里也指費仲尤渾之類的奸臣表面上忠于主子,其實都心懷鬼胎。)
西伯朝商囚羑(yǒu)里,微子抱器走風煙。
(西伯侯姬昌去朝見紂王,被囚禁在羑里,羑里是今河南湯陰縣一代,順便一說那里也是岳飛的故鄉,小說中是紂王迫害了姜皇后以后,害怕東伯侯姜桓楚造反,同時也憂慮著其他三大諸侯的勢力,所以把他們都騙到朝歌,殺了東伯侯,南伯候,北伯候崇侯虎也是個奸臣,所以紂王沒殺他,本來姬昌也是要被殺的,幸好黃飛虎和比干等人保奏,才幸免于難,只是被囚禁在羑里)
(微子是紂王的大哥,但是他的母親生他的時候是妾,扶正了以后才生了紂王,雖然都是一母所生,關系卻很微妙。。所以最后還是紂王當了君主,微子就沒機會了,后來微子預感到商朝要完,所以就逃走隱居起來了,這里的“抱器”是指微子有才能,“走”是指出逃、躲避,“風煙”是指戰亂、戰火,后來周滅了商,微子又出來投靠了周,被封為宋國國主,他的子孫里有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
皇天震怒降災毒,若涉大海無淵邊。
(商代經常發生洪災,頻繁遷都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水患,最慘的一次耿城直接被洪水摧毀了,這里把天災的發生歸罪為上天對紂王行為的懲罰,也是欲加之罪了。 災毒就是災害的意思,無淵是無邊無際的意思,和“學海無涯”的“無涯”意同字異。)
天下荒荒萬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
(這句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老百信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的時候,姜子牙離開昆侖山玉虛宮,來到人間拯救世界了,之所以說是“人中仙”,指姜子牙雖然并未修成正果,但是在凡人中也是仙人級別的存在了,這里要強調的是姜子牙不是仙,只是人,所以其努力才顯得格外珍貴。)
終日垂絲釣人主,飛熊入夢獵岐田。
(這句是指姜子牙釣魚,實際上就是在等待明主的賞識,飛熊入夢是《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的,齊太公就是姜子牙,號飛熊,后來受封齊國,后人比較著名的有齊桓公姜小白,史記中是周文王出獵前算了一卦,說“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這里當然也是神格化了周文王,所獲霸王之輔,這個輔佐他成就王霸之業的人就是姜子牙。 小說中是文王做夢夢到飛虎,然后請散宜生解夢,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去打獵,路上聽到漁人唱著姜子牙作的歌,才知道有姜子牙這個人)
共載歸周輔朝政,三分有二日相沿。
(共載,是指文王和姜子牙共同乘車而歸,《史記》中的原文寫的是“載與俱歸,立為師。”,應該是同乘一車,但是《封神演義》小說中文王聘用姜子牙的時候,請他乘坐自己的鑾輿,文王自己乘馬,子牙說不敢,雙方謙讓再三,最后只好文王乘鑾輿,子牙乘馬,可見作者也不敢枉顧君臣倫理)
(三分有二,是指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史記》原文為“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日相沿,相沿是遞相沿襲的意思,大概是周“三分有二”的態勢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延續下去。)
文考未集大勛沒(mò),武王善述日乾乾。
(文考就是文王去世后,武王對亡父的稱呼,“如喪考妣”的考就是父親的意思,集有完成的意思,大勛指大功業,沒mò是去世了的意思,就是說文王還沒成就大業,就去世了,但是關于“考”用來稱呼王父的記載最早是《爾雅》,個人懷疑“考”是否和姬昌長子伯邑考有關。)
(武王指周武王姬發,善是善于,述是遵循,乾乾是自強不息,乾也通干,有努力干實事的意思,這句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善于遵循父王的美德,每天努力奮斗著。)
孟津大會八百國,取彼兇殘伐罪愆(qiān)。
(孟津縣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周武王曾在這里召集諸侯進行軍事演習,一下子匯聚了八百諸侯)
(“取”有“容易地征服別國或打敗敵軍。”的意思,這句是指武王發兵征服兇殘的紂王,討伐他的罪過,“愆”有違背、過失的意思。)
甲子昧(mèi)爽會牧野,前徒倒戈反回旋。
(《史記》記載“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這里的“甲子”是指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昧爽是黎明拂曉的意思,牧野是河南省新鄉市的別稱,周武王在這里會師進攻商朝,這句的意思就是甲子日的黎明,在牧野大會師。)
(前徒倒戈,意思是前方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進攻自己人,這里指的是紂王的軍隊反過來幫助武王進攻殷都,反回旋,回旋在這里是返回的意思,對應了《史記》中的“紂反走”,意思是紂王轉身逃跑。)
若崩厥( jué)角齊稽(qǐ)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若崩厥角,意思是“好像折斷了犄角的野獸一樣”,用來比喻畏懼不安的樣子,稽首是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這句的意思應該是指商朝的臣民們敬畏周武王的天威,齊齊拜伏歸降。)
(漂杵在古文中用來形容戰爭中死人流血太多,血多得可以浮起舂杵,脂是指人體內的油脂,脂如泉是指油脂從被砍開的傷口里像泉水一樣涌出來,這里是用夸張的手法描述戰爭的慘烈,但是孟子認為這樣的描述過于夸張,他認為武王是仁義之師,而紂王的部隊倒戈,是不會有這么大的死傷的,到底當時的戰況如何,也只有當時的人知道了。)
戒衣甫著(zhuó)天下定,更(gèng)于成湯增光妍。
(戒衣是僧尼穿的法衣,此處應該是以戒衣代指天子的冕服,一般在舉行重大儀式的時候天子會穿上冕服,也有一定程度的宗教性質,之所以說是“戒”衣,也意味著帝王的身份時刻約束著周武王,讓他時刻保持警戒,要做好一個帝王,甫在此處可能是“開始”或“剛剛”的意思,這句的意思是周武王剛剛穿上了天子的冕服,天下便安定了。)
(這里的“更”,究竟是更替,還是更加,現在沒有定論,我覺得應該是“更加”更合理一些,光有“光榮”、“華美”等一大堆褒義的意思,妍有美好的意思,這句的意思就是大周朝比起成湯建立的商朝更增加了許多的榮耀與美好。)
牧馬華山示偃武,開我周家八百年。
(據說戰爭結束后,武王認為戰爭的勝利是華山神靈的護佑,所以在華山的南部縱馬,此處的意思大概是放生了戰馬,使它們獲得了自由,示在這里應該是“表示”、“展示”,意味“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知道。”,偃武就是偃旗息鼓,停息武備,這句的意思就是武王把戰馬放生在華山來表示停息武備。)
(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東周西周加起來接近800年,這里的意思是開創了我大周朝將近八百年的基業,這一句也是封神卷首詞中最著名的一句。)
太白旗懸獨夫死,戰亡將士幽魂潛。
(商紂王被武王斬首,將頭顱掛在白旗上示眾,小說里紂王是自焚而死的,史學界一般認為是被斬首而死,獨夫是指紂王眾叛親離。)
(潛,有隱藏、埋葬的意思,此處是指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們的幽魂得到了安息,因為最終成功地推翻了紂王,所以他們的死都有了價值。)
天挺人賢號尚父,封神壇上列花箋(jiān)。
(天挺,釋義為天生卓越超拔,這里指姜子牙天生就是人中之賢,號是賜予稱號,尚父是武王對姜子牙的尊稱,姜子牙名尚,這句的意思是被武王尊稱為尚父的姜子牙是天生的大賢人。)
(封神壇是小說中的建筑物,姜子牙在這里封神,列是排列、羅列的意思,花箋本意是精致華美的信箋、詩箋,這里指的應該是第99回封神用的法器玉符、金敕,這句的意思就是姜子牙在封神壇上將諸神的玉符金敕按次序排列好,以備封神儀式。)
大小英靈尊位次,商周演義古今傳。
(大大小小的英靈按照尊卑位次排列,商周的演義傳奇古今流傳。)
這首卷首古風很長,其中藏著許多典故,不一一查考還真不能一下子看懂,可惜我在圖書館看到的各個版本《封神演義》都沒有這首古風的注釋,只好自己查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