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齊國卷(14)
田氏崛起(2)
高強和欒施逃亡之后,田無宇處死或是流放了他們的族人和黨羽。高氏家族的力量遭到了沉重打擊,而欒氏家族則在齊國滅亡了。
按照成王敗寇的規律,高強和欒施遺留下來的封地和財產應該會被田無宇和鮑國瓜分。而田無宇當時確實也這么開始做了。機敏的晏嬰擔心田無宇吞并高欒兩家之后勢力壯大,將會造成尾大不掉的情況,便想了兩全其美的主意。
晏嬰找到田無宇說:
“你不能占有高欒兩家的財產,應該把它們充公交給君上。高欒二人雖然謀反,但是你私自侵吞它們的土地和財物,是不合法度的。更何況,廉潔和謙讓都是美好的德行。只有堅持德行的人才能保持長久,高強和欒施就是因為沒有美德而失敗的。而你能做到廉潔和謙讓是不會吃虧的。”
晏嬰的一番話可以說正好搔到田無宇的癢處。對于田無宇這樣喜歡沽名釣譽的人來說,博得好名聲遠比占有土地和財富更重要。他聽從了晏嬰的建議,爽快地把高氏和欒施的土地和財產上交給了呂杵臼。
但是田無宇滑頭一個,他是不會任憑晏嬰指揮的。他把高欒兩家的東西充公了,卻順道要求把莒邑(位置不詳)當做自己的養老之地。呂杵臼沒有辦法拒絕,便把莒邑賞給了田無宇。
然而,田無宇似乎賺好名聲賺上癮了,他交出侵占的土地和財產之后,又辦了一系列的好事。他先是召回了以前因為動亂逃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們,賜給他們俸祿和田宅,然后又開放自己的糧倉,救濟窮人和孤寡老人。
一時間,上至公族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田氏稱贊不已。許多人都請求呂杵臼獎賞田無宇,就連呂杵臼的母親,當朝太后都出面為田無宇請求增加封邑。呂杵臼無奈,又將齊國一座重要的城市——高唐(今山東禹城市西南)賜給了田無宇。
前前后后看下來,我們可以發現,田無宇上交的是別人的土地,自己的封地實際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他花出去的是微不足道的金錢和糧食,收獲的卻是齊國上下公族和平民的支持。田氏的領地和聲望就此進一步增加,成為齊國最強大的卿大夫家族。
以退為進,不是目光短淺者所能掌握的。在這一點上,田無宇無疑是成功的。
田無宇去世后,他的兒子田開繼任。田開命短,死后傳位給弟弟田乞。
田乞可謂是深得父親的真傳,在收買民心,提升聲望的事業上開拓進取,奮起直上,再一次使自己的家族得到了發展壯大。
田乞收買民心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就三個子——裝傻子。
平常我們去買東西時,運氣不好遇到奸商,買到的東西缺斤少兩,那就會怪自己缺了心眼。但如果聽說有人經常去到奸商那里買東西,自動讓人家給自己缺斤少兩,那我們一定會說那個人是傻子了。
而田乞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傻子,只不過他不是讓奸商占自己便宜,而是讓老百姓占自己的便宜。
由于田家有錢有糧,免不了有人上門求自己放貸。田乞就造了一大一小,但刻度都標著一斗的兩種容器放在家中。要借糧食的時候,用大容器給人家盛;收回糧食的時候,用小容器給自己盛。比如你到田家借三斗米,田家人盛給你三大“斗”,整整裝了一麻袋;當你要還的時候,帶了相同的一麻袋米去,田家人卻只盛了三小“斗”,就說你把債還清了,麻袋里多余出來的米不要了。
平民百姓并不都是偉人,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占小便宜,碰到這種事他們當然是笑得合不攏嘴,對田家人的印象非常好。久而久之,許多人便成為了田氏的支持者。
田乞在百姓面前裝的是傻子,在朝堂之上裝的就是聰明人了。
田氏族人中有一位叫田穰(ráng)苴(jū)的人,因為是庶生的,身份低微,所以一直沒有在政府里混上一官半職。但是田穰苴這個人是個天生的軍事天才,就像孫武一樣,平日里就喜歡琢磨行軍打仗這些事情,沒事就在沙盤或者地圖上推演怎么進攻,怎么防守。
田乞覺得自己的這個親戚將來必會對田家掌握兵權大有幫助。但他沒有任免重要官員的權力,這事需要通過晏嬰舉薦,由呂杵臼審定任命才行。田乞便把田穰苴介紹給了當朝丞相晏嬰認識,在晏嬰面前把自個兒親戚的本事可勁兒地夸。
晏嬰呢,對田乞的舉薦半信半疑。為了一試田穰苴的本領,他也耍了個滑頭,給田穰苴安排了一個文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