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趙國卷(84)
新式兵種
但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騎兵的重要性忽然顯現了出來。春秋時代打仗,用戰車一板一眼地沖擊、打轉,沒有多少創意留給指揮官們想象。但戰國時代打仗,奇謀詭計層出不窮,迂回包抄,斷絕糧道那是常有的事情。戰車雖然沖擊力強,但它實在太笨重了,吃不消去做長途奔襲的工作。而一人一馬的騎兵就沒有這種問題了,馬兒們沒有戰車的負擔,一溜兒小跑就趕到目的地了。
騎兵還有一個比戰車好的優點就是越野性能好。戰車那么個大家伙,對地形的要求太高,離開了大馬路大平原就只好拋錨了。而騎兵單人單馬,除非路況實在惡劣,什么地形都能跑,什么叢林、淺灘、山路……全部不在話下。
而促使騎兵大規模發展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戰爭的成本問題。我們可以大致算一下,你打造一支戰車部隊,除了戰馬還需要很多木頭和金屬原材料,再加上工匠們的人工費,再算上兵器制造費、車兵的訓練費、戰車的維護費、馬匹飼料費、兵器損耗費……沒有點金子還真下不來。而組建騎兵呢,弄些戰馬,再弄些皮革粗布做馬鞍和韁繩,再招募一些士兵訓練一下騎術,最后算上一些馬的飼料錢和弓箭的制作費,最后的成本比戰車直降60%。
還用得著我說嗎。除非這個國家的國君錢太多燒的,沒有哪個國家不愿意發展騎兵。笨重的戰車便漸漸地被打入冷宮了。
這里我還要再說明一下的是,戰國時代的騎兵是沒有馬鐙的。沒有馬鐙會造成什么結果呢?
一是你想要爬上馬背,得跳上去(跳躍能力差的就別在那個時代當騎兵了);
二是你騎馬的時候,兩腿一定夾穩馬肚子,保持住平衡,不然摔下來下半輩子就交給輪椅了(腿力不夠的、小腦不發達的,也不要在那個時代當騎兵了);
三是你只能在馬背上射箭。想揮舞馬刀沖入敵陣砍殺的自由主義作風是不行的,因為你一側下身子,就不易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就會摔下來。更何況,當時的兵器大多是青銅的,比鐵器容易斷,根本就不適合在馬背上砍殺(想耍酷的同樣不要在那個時代當騎兵了)。
所以,那個時代的騎兵都是弓騎兵,也就是通常騎著馬射箭那種,而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用桿子戳、用大刀砍的騎兵(這種騎兵直到馬鐙出現以后才發展起來)。因為是弓騎兵,戰國時代的騎兵就不適合用來正面沖鋒了。又大又笨的戰車因而還沒法卸甲歸田,戰場上正面沖擊的重任還得讓它來做。
那么,這些弓騎兵能用來干什么呢?
作為特種部隊使用。
前面說了,騎兵速度快,越野性能佳,他們完全可以當做奇兵,在戰場執行特殊任務,比如深入敵后燒燒糧倉、拆拆橋梁、挖幾個地雷、炸幾個軍火庫……他們還可以當尖兵,在大部隊接敵之前偵察敵情,順手抓幾個俘虜,干掉幾個先鋒官。
除了到敵后戰場搞破壞之外,這些騎兵到了正面戰場也是大有用處。他們可以去騷擾敵方的陣營。敵人不動的時候,幾千弓騎兵一上去,就像打野雞一樣嗖嗖放箭;當敵人被激怒出擊時,弓騎兵又調轉馬頭跑了,耍流氓讓敵人抓不著。仗打勝了,敵人潰敗了,騎兵又可以快速追擊,把那些落單的潰兵們干掉,運氣好還能抓到敵將。仗打敗了,自己軍隊撤退,騎兵們又可以殿后,糾纏追擊的敵人。
可以想象,那個時候你要是和中山國的這幫老粗們打仗該有多痛苦,前面是鮮虞人不要命的沖鋒,后面是鮮虞人騎兵把你的部下當箭靶子玩,這哪是打仗,欺負人嘛不是。所以,這便是中山國一個彈丸之國,能夠百戰百勝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314年,北方的燕國發生內亂。中山國見有機可趁,便撕毀了盟約,北上侵略。燕國不敵中山國的進攻,便向趙國求援,約定南北夾擊中山國軍隊。趙雍便派兵攻打中山國治下的長子。趙雍就此與這個危險的敵人第一次交手。沒想到,中山國兩線作戰還游刃有余,它先集中精銳襲敗趙軍,然后快速北上,以騎兵和步兵配合大敗燕軍,殺敵五萬,還擒獲了燕軍主將。
燕國經此一敗,軍力大損。東方的齊國也乘機入侵,齊軍攻下燕都薊城,殺死燕王,占領了燕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