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二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 D.2. D.3. D.4. C. 5. D
6. B.7. A. 8. E.9. B. 10. C.
11.E.12. E.13. D.14. B. 15. E.
16. C.17. E.18.D. 19. A. 20. C.
21. B. 22. B. 23. D. 24. E. 25. D.
26.E.27. B. 28. D.29.D. 30. E.
二、多選題
1.ABCDE 2.CE 3.ABD 4.AE 5.D.
三、填空題
2.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3. 警覺反應期、抵抗期、衰竭期
4. 拓展題,不作要求
4、膽汁質、多血質 、粘液質、抑郁質
5、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
二、 名詞解釋
1.性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對現實的較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2.個性化心理護理指目標較明確、針對性較強、解決病人特異性、個性化心理問題的心理護理。
3.生活事件個人生活中可對個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的事件、情境、變故稱為生活事件。
4.基本匹配模式指個體人格特質與角色人格特質彼此接近,是較協調的匹配模式。
5.分離性焦慮:與所熟悉環境或心愛的人分離所產生的分離感而伴隨的情緒反應。
6.藥物的心理效應指病人對醫生的威信、對藥物的信任感和接受藥物治療時的體驗、評價,以及治療時對外界的暗示等多種心理作用。
7.心理支持法是建立在護士與患者相互溝通的基礎上的。是指在精神上給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是臨床心理護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8.音樂療法是科學且系統地運用音樂的特性,通過音樂的特質對人的影響,協助個人在疾病或殘障的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情緒的整合,并通過和諧的節奏,刺激身體神經、肌肉,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使病人在疾病或醫療過程中身心改變的一種治療方式。
三、 簡答題
1.護士應從哪些方面理解和同情艾滋病人?
①努力使感染者和病人持久地保持希望。②對于感染者和病人的過激行為要予以理解。③應主動與感染者或病人交談,取得他們的信任,誘導并傾聽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④應創造一些條件,使自己護理的感染者或病人能與其他HIV感染者建立聯系。⑤還應注意在對病人進行心理支持和情緒疏導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站在病人的立場上,了解病人的思想,歸納出病人的問題。
2.要保證測驗具有較高效度,要注意哪幾點?
要保證測驗具有較高效度,要注意哪幾點?
①測驗材料必須對整個內容具有代表性 ②測題設計應盡量避免容易引起誤差的題型 ③測題難度要適中,具有較高的區分度 ④測驗長度要恰當 ⑤測題的排列按先易后難順序
3.護士臨床心理護理的職責范疇。
①對病人的心理護理與心理干預②幫助病人提高對疾病治療及自身情況的認知水平③輔助心理專業人員開展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等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進行護理評估,為實施心理護理與干預提供依據⑥確立評價心理護理和干預效果的標準及方法。
4.兒童病人的心理特點和護理原則與方法。
兒童病人的心理特點:①分離性焦慮;②恐懼;③皮膚饑餓;④行為異常;⑤思念親人。心理護理的原則和方法:①病房環境應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②保護患兒的自尊。③解除或緩解患兒的恐懼情緒。④重視與患兒父母的溝通。
5. 癌癥病人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
心理特點
1)發現期心理特點:焦慮伴僥幸。
2)確認期心理特點:①恐懼;②懷疑與否認;③憤怒與沮喪; ④認可和依賴。
3)治療期病人的心理特點:隨著治療及病情變化而變化。如采用手術治療的病人,會表現出手術前和手術后的心理特點;放療和化療的病人由于治療帶來的毒副作用,會導致病人出現嚴重的心理反應。
心理護理
1)慎重告之診斷:提倡根據病人的人格特征、適應能力、病情輕重、病程及對惡性腫瘤的認識等,慎重決定如何知告知病人真相及告知的時間及方法。
2)協助行為矯正:與病人共同分析其不健康生活方式、行為與腫瘤發生、發展、治療、轉歸的關系,使病人意識到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的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努力進行矯正。
3)積極心理暗示:調動病人自身的潛能,達到利用病人的精神力量促進疾病好轉或發揮藥物最大效能的目的。
4)實施心理疏導:①糾正錯誤認知,正確“認識癌癥”;②放松訓練: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③給予信息支持;
5)引導有效應對:引導病人恰當運用心理防御機制,保持心理平衡。
6)強化社會支持 家庭成員與醫護人員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單位領導的關懷,同事、親朋的探望慰問,可以緩沖病人的情緒障礙,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
7)榜樣示范 病友之間的榜樣示范作用及相互支持;組織病人與“抗癌明星”座談;
6. 護士角色人格的未來形象?
“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性策略目標,促使護士角色人格的形象以更理想的模式展現,主要體現形式有8:①專家、學者型人才;②科普教育工作者;③應用型心理學家;④健康環境設計師;⑤人際關系藝術家;⑥高層次技術能手;⑦默契合作的醫療伙伴;⑧崇尚奉獻的優秀人才。
7.影響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在不同時期影響是不同的.①先天素質。②早期環境和經驗。③營養狀況。④勤奮和愛好。
四、 論述題
1.舉例說明社會智能與職業智能的匹配理論,對護士角色人格形成、發展的指導意義。
“社會智能”指個體的人際關系能力、語言感染能力等表現在社交或處世方面的能力。“職業智能”則指“社會智能”概念基礎上衍生、特指個體對某職業環境應具備的社會適應能力,也稱“職業性社會智能”。
不同職業,對個體社會智能的要求亦不同,如以人為主要工作對象的職業個體的社會智能標準,應顯著高于以物質為主要對象的職業。把社會智能與職業智能的內涵相聯系,則衍生為個體對職業適應與否的差異,且對個體的職業角色人格發展具重要影響。
護士職業需要從業個體終日圍繞特殊對象——健康喪失或心態失衡的患者而展開工作,頻繁地周旋于復雜的人際交往中,對個體的社會智能要求較高。護士的職業智能,即隱含對個體社會智能的較高標準,職業要求護士個體的社會智能至少高于社會人群的平均水平。
社會智能與職業智能的匹配理論,對護士職業角色人格發展的指導意義有3點:①避免社會智能低下的個體入圍護士職業;②對社會智能偏低的護士個體實施強化性職業行為訓練,促其職業角色人格的發展;③依據護士個體的社會智能差異,科學實施“人-崗匹配”,既有利于護士個體揚長避短,又可減少其因職業智能的差距而產生角色不適應行為。
2.舉例說明護士的職業心態對其實施心理護理的影響?
(舉例從略)護士積極的職業心態可具體體現為:職業微笑、護士對病人病痛的真誠關切、甚至為了病人能忍辱負重等。
無論多么先進的護理模式,都要經臨床護士的主觀努力而實現。為病人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護士的職業心態越積極,其內在潛力就越能得到充分調動,工作越具有主動性和創造力,其工作的水準和質量亦越高。尤其是心理護理,與其他護理方法相比,是一項付諸艱辛卻未必“立竿見影”獲得成效的工作。根據目前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判標準,心理護理做與不做、做得好或不好……均無相應的客觀評價體系,心理護理的實施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護士的職業心態。
只有具備積極職業心態的護士,才會自覺地要求自身言談舉止有益于病人身心狀態,散發強烈吸引病人與之交往的人際魅力,贏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賴。積極的職業心態,還促使護士努力掌握心理學知識,深入研究病人心理問題,主動探索心理護理對策,持之以恒地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3. 舉例說明病人心理問題評估對護士實施心理護理的影響?
(舉例從略)病人的“焦慮”等負性情緒反應,均有其性質差異,可提示病人心理失衡的不同程度。如病人的適度焦慮,并不構成“心理問題”,反而有益其應對應激事件或環境、重建機體內環境平衡、促進身心康復等,無需采取任何干預對策。只有當病人處于焦慮狀態的兩極(“焦慮闕如”或“過度焦慮”),方需進一步了解其焦慮的嚴重程度、導致其焦慮的主要原因等,深入分析病人的疾病認知、人格特征傾向、社會支持程度等,以便選擇適宜的干預對策。
清晰、準確地評估及描述病人心理問題,有助于護士對病人的不良情緒狀態實施調控。如分析結果表明某病人產生不良情緒狀態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質缺陷或對外來刺激的高敏反應,此時心理護理的主要對策,就是控制對病人構成心理壓力的外界因素。如另一評估報告某病人因疾病認知不當導致消極情緒狀態,但病人承受心理壓力的自身潛在素
4.“特色教育”與護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質的關系?
特色教育”,特指緊緊圍繞支配護士職業行為模式的要素特質而展開的護士職業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角色人格要素特質存在明顯缺陷的護士個體實施的職業行為培訓,促使其能較順利地形成、穩固護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質。“特色教育”遵循因人而異的“補缺原則”,受訓者在教育者指導下擬定系統化訓練計劃,如通過培訓熟練掌握相應技巧,使其在情緒自我調控或人際溝通或適應環境等要素特質得以顯著提升。
作業三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C 2.B 3. C 4.D 5.E
6.A 7.C 8.D 9.B 10.D
11.A 12.A 13.D 14.C 15.D
16.E 17.B 18.A 19.A 20.A
21. A. 22. A. 23. E. 24. B. 25.A.
26. A. 27.A. 28. C. 29. D. 30.A.
二、多選題
1.ABCD 2.ABDE 3.ABDE 4.BCDE 5.ABDE
三、填空題
1.攻擊、倒退、強迫 、焦慮、妥協
2.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糖尿病、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
3.放松技術和治療性觸摸
4.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恒常性
四、詞解釋
1. 效度是指所測量的與所要測量的心理特點之間符合的程度,即心理測驗的準確性。
2.burn out syndrome心身耗竭綜合癥,一種因心理能量在長期奉獻給別人的過程中被索取過多,而產生以極度心身疲憊和感情枯竭為主的綜合癥,并表現為自卑、厭惡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3.挫折指在有目的的行為情景中,個體在趨向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使行為進程受阻或被延擱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
4. 防御機制人們面對應激情境時,無意識所采取的手段。
5. 應激是個體“察覺”各種刺激對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系統威脅時的整體現象,所引起的反應可以是適應或適應不良。
6. 有意識心理護理也可稱“狹義的心理護理”,指護士自覺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以設計的語言和行為,實現對病人的心理調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
7. 官移植是將某個體的器官通過手術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體或另一個體某部位的過程。
五、簡答題
1. 護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
依據護士個體人格與角色人格的匹配程度不同,主要可分為4種。①重合匹配模式,指個體人格特質與角色人格特質彼此重合,是最協調的匹配模式。②基本匹配模式,指個體人格特質與角色人格特質彼此接近,是較協調的匹配模式。③少許匹配模式,指個體人格特質與角色人格特質略有相似,是難協調的匹配模式。④完全不匹配模式,指個體人格特質與角色人格特質彼此相斥,是不協調的匹配模式。
2. 影響識記的因素有哪些?
①目的任務對識記的影響,目的任務越具體明確,識記的效果越好。有意識記比無意識記的效果好,就在于有明確的目的任務。②理解對識記的影響,理解了東西識記起來就比較全面、迅速和牢固,因為理解可與過去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發生聯系容易識記。③識記材料的數量和性質的影響,在一定數量范圍內,要達到同樣的識記水平,材料數量越多,平均所用的時間或誦讀的次數越多。識記材料的性質難易也有明顯影響。
3. 如何正確對待和使用心理測驗?
4. 護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質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①忠于職守與愛心;②高度負責與同情;③良好的情緒調節與自控能力;④較出色的人際能力;⑤較健全的社會適應性;⑥較適宜的氣質與性格類型。
5. 心理護理的實施程序?
主要包括8個環節: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③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④確定病人基本心態;⑤析出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⑥選擇適宜對策;⑦觀察評估效果;⑧確定新的方案。
6. 突發災難事件心理干預的基本原則及一般方法
原則:①正常化原則:該原則強調在應激干預活動中,建立心理創傷后調整的一般模式,涵蓋在該模式中的任何想法和情感都是正常的,盡管有時是痛苦的情感體驗。②協同化原則:干預活動雙方的關系必須是協作式,最好建立一個聯盟或俱樂部,對自尊感和安全感降低的個體要適當地授權,讓其恢復自我意識。③個性化原則:指個體受到急性事件應激后康復通道具獨特性。
一般方法:①認知干預:提高個體對急性應激的認知水平,與求助者共同尋找科學依據,糾正其不合理思維,有助于其提高應對生理、心理的應激能力。②社會支持:包括家庭、社區、自助群體等。③藥物干預:傳統的藥物干預主要以減輕應激/焦慮反應為主的對癥處理。目前較合理的治療包括2個環節:減輕棘手的急性癥狀,以促進心理干預和采取新的應付方式;生物治療。
六、論述題
1.“特色教育”與護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質的關系?
特色教育”,特指緊緊圍繞支配護士職業行為模式的要素特質而展開的護士職業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角色人格要素特質存在明顯缺陷的護士個體實施的職業行為培訓,促使其能較順利地形成、穩固護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質。“特色教育”遵循因人而異的“補缺原則”,受訓者在教育者指導下擬定系統化訓練計劃,如通過培訓熟練掌握相應技巧,使其在情緒自我調控或人際溝通或適應環境等要素特質得以顯著提升。
2. 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
心理特點 ①焦慮、恐懼 多發生在初入院的1-2天。②否認 病人進入監護室第2天即可出現否認心理,第3-4天達到高峰。主要表現:一是否認自己有病;另一種是雖然承認自己生病的事實,但否認入住監護室的必要性。③孤獨、憂郁 此種心理的出現常與現實的喪失有關。④憤怒 主要表現為煩躁、敵意仇恨、行為失控,吵鬧哭泣、寢食難安,同時伴有心率加快、血壓、血糖升高等。⑤依賴有些病人經精心治療與護理,病情明顯好轉、允許其離開監護病房時,他們卻因熟悉并習慣監護病房環境、認同監護病房對其生命安全有較大保障,而產生心理依賴,不愿意離開監護室。
心理護理
①針對負性情緒的心理護理 病人住院時要熱情接待,態度自然、禮貌;避免在病人面前談論病情,切不可在病人面前手忙腳亂、驚慌失措;針對憤怒的心理特點,護士除以真誠相待,不可訓斥、譏諷或威脅;做好家屬的工作告訴家屬在病人面前保持鎮定的重要性,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鼓勵病人建立合理的宣泄途徑,以緩解心理壓力,穩定情緒。
②針對依賴心理的護理 幫助病人形成一個明確、有積極意義、可實現的目標,使其從實現目標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③針對否認心理的護理 短期的否認心理護士可不予以糾正;但如果否認心理持續存在,則應引起護士的注意。
④提供咨詢 向病人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的知識及注意事項;進行特殊治療及檢查前,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治療的作用和意義、可能的并發癥及副作用。
⑤優化環境 創造舒適、安全、優美的治療環境,減少或消除環境的不良刺激。
3.舉例說明護士的職業心態對其實施心理護理的影響?
(舉例從略)護士積極的職業心態可具體體現為:職業微笑、護士對病人病痛的真誠關切、甚至為了病人能忍辱負重等。
無論多么先進的護理模式,都要經臨床護士的主觀努力而實現。為病人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護士的職業心態越積極,其內在潛力就越能得到充分調動,工作越具有主動性和創造力,其工作的水準和質量亦越高。尤其是心理護理,與其他護理方法相比,是一項付諸艱辛卻未必“立竿見影”獲得成效的工作。根據目前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判標準,心理護理做與不做、做得好或不好……均無相應的客觀評價體系,心理護理的實施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護士的職業心態。
只有具備積極職業心態的護士,才會自覺地要求自身言談舉止有益于病人身心狀態,散發強烈吸引病人與之交往的人際魅力,贏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賴。積極的職業心態,還促使護士努力掌握心理學知識,深入研究病人心理問題,主動探索心理護理對策,持之以恒地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