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是在打坐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導致我們打坐失敗的常見因素。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煩躁,深入研究并且充分利用煩躁進行實證。
認識煩躁
1. 煩躁是剛強心的表現:是剛強心發展到一定階段表現出來的一種結果。
2. 煩躁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可以逼迫我們追求快樂的本能。最煩惱最痛苦的時候,也是追求快樂這個本能最容易被逼出來的時候。同時追求快樂這種本能能引導我們進入更為高級的思維狀態。
3. 煩躁是一種專注:最煩躁的時候也是最專注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是不可能走神思考別的事情,是不可能昏沉的。雖然這種專注是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但畢竟也是專注,因此只要能善加引導利用,就能使之轉化為有利于打坐的專注。
4. 煩躁是一種情緒:情緒是我們當前這個思維狀態中特有的心理現象,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產生的結果。煩躁,也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產生結果之一。在煩躁這種情緒形成之前,我們的思維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說在煩躁形成之前,已經有很多念頭連續發生,但是由于我們無法發現這些念頭,就產生了煩躁這個結果。
導致我們煩躁又容易被忽視的念頭包括:
a) 希望的心:希望新的觀察對象能夠培養起持久的專注;希望能快速專注。
b) 判斷的心:不斷的判斷現在是不是專注了,判斷現在是什么狀態了。
c) 失望并自責:無法達到希望的結果,自然會失望、自責。
d) 其他念頭。
只要我們能全面的深入認識這些念頭,那么這些念頭就無法展開相續性運作,就無法產生煩躁。
利用煩躁打坐
通過對煩躁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出,由于煩躁是一種結果,因此只要排除煩躁產生的原因就能解決煩躁;另一方面,煩躁是可以利用的,我們要充分認識煩躁的產生的原因和積極意義,深入研究并熟練掌握煩躁產生前的思維演變規律,這樣就不僅能破除煩躁,甚至利用煩躁進行打坐,不至于在煩躁產生后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圖片:凌云、微塵
責編:CZJ、金水流年
排版:張越峰
實證養生、催眠養生、禮儀養生
藥食養生、易經養生、現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