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臨床可分為高膽固醇血癥(單純膽固醇升高)、高TG血癥(單純TG升高)、混合型高脂血癥(膽固醇、TG均升高)和低HDL-C血癥(HDL-C偏低)。
目前降脂藥物主要有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貝特類藥物、抗氧化類藥物(普羅布考)、煙酸類藥物、PCSK9抑制劑、膽酸螯合劑、高純度魚油制劑(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中成藥等。
目前常用降脂藥物有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普羅布考、貝特類藥物等,以他汀類藥物和貝特類藥物為主要調脂藥物。
《血脂異常基層合理用藥指南》(2021年)中指出,高膽固醇血癥(TC升高)推薦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備選藥物依折麥布單獨或與他汀類藥物聯用。
高TG血癥(TG升高)推薦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混合型高脂血癥(TC及TG同時升高)推薦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備選藥物他汀類藥物聯合非諾貝特。
《血脂異常基層健康管理規范》(2021年)中指出,高甘油三酯血癥即TG輕中度升高(2.3-<5.7mmol/L)者,為有效防控心血管病危險,以降低 LDL-C水平為主要目標。如經他汀類藥物治療后,TG仍不能達正常范圍,可在他汀類藥物基礎上加用貝特類藥物、高純度魚油制劑等。重度高甘油三脂血癥(TG≥5.7mmol/L)者,為防止急性胰腺炎的發生,首先應使用主要降低TG的藥物(如貝特類藥物、高純度魚油制劑或煙酸類藥物)。
血清甘油三酯(TG)> 11.3mmol/L時可誘發高甘油三酯血癥(HTG)性胰腺炎(HTGP),TG水平> 22.6mmol/L時HTGP發病率約為10-20%。目前已將TG水平降至5.65mmol/L以下作為HTGP 降脂治療的目標,同時血TG水平長期控制在5.65mmol/L以下可預防HTGP復發。
目前降低血清TG水平的治療藥物包括常規降脂藥物、胰島素、肝素與低分子肝素等。輕型HTG-AP者若胃腸功能可耐受,盡早口服降脂藥物,首選貝特類降脂藥物。胰島素可降糖及顯著降低血清TG水平,建議盡早應用胰島素控制HTG-AP,將HTG-AP者血清TG水平≤5.65mmol/L,且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最好維持在6.1-8.3mmol/L,可有效促進CM降解、降低血清TG水平,且并發癥發生風險較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加速CM和TG水解、改善微循環及抗炎,其中低分子肝素可與胰島素聯合治療HTG-AP,有協同作用,可有效減輕炎性反應,降脂效果確切。
《血脂異常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17年)中指出,聯合降脂方案多由他汀類藥物與另一種降脂藥物組成,如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貝特類藥物等。
血脂異常單證型為實證血瘀證、痰濁證、氣滯證、寒凝證,虛證氣虛證、陰虛證、陽虛證,主要復合證型為痰濁內阻證、脾虛濕盛證、氣滯血瘀證和肝腎陰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