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老中醫經驗集
患者近半年來失眠少寐,或入睡困難,或夜半覺醒、醒后不能入睡,反復顛倒以待天明。伴見胸悶、頭眩、心煩、倦怠、少氣等癥。脈沉弦細,苔薄黃,舌邊尖紅。
此證肝郁內熱,治之當疏解肝經郁熱,兼以養血健脾,用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10克、梔子10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當歸15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炙草6克、生姜2克、薄荷2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
1991年11月11日再診:藥后胸悶、頭眩、心煩諸癥明顯減輕,睡眠大有進步。舌脈如前,守上方加炒棗仁30克、夜交藤15克,以養心安神。7劑。
1991年11月18日三診:藥后已能熟睡,胸悶、頭眩等癥若失。刻下唯覺少氣,身體疲乏,脈細苔白,轉方用小劑補中益氣湯加酸棗仁、茯神以鞏固療效。
〔評析〕失眠一癥,一般多從心論治。以心屬火臟,主血藏神,為其主論依據,認為血虛者神不藏,火甚者神不安。此論雖無不妥,但劉氏認為,肝藏血,血舍魂,人臥則血歸于肝而魂歸于舍,因而睡眠得安。本案辨治所以不從養心安神著手,因其心神不安,正是緣于魂不歸舍所致之故,故從肝論治。由于血虛而肝氣郁,以致魂不歸舍而使心神不藏。其辨證要點,在于患者心煩、胸悶、頭眩、脈象弦細等脈癥,故用逍遙散養血疏肝,以解肝氣之郁,使魂歸其舍而心神以藏。但患者又見舌紅、苔黃,表明肝氣郁滯已有化熱之勢,故又加丹皮、梔子以氣血兩清,更有助于魂歸神安之效。丹梔逍遙散是劉氏臨證常用的方劑之一,其運用時多重用歸、芍以養陰血,認為血足則肝郁易解,血足則夜臥魂歸于肝、神安于心。至若生姜、薄荷,則用量甚小,旨在解郁而不在于發散。總之,本案治療從肝著眼,解郁著手,待肝郁漸解,胸悶、心煩、頭眩緩減,再議加養心安神之品,以增強安神之功效。
三、心悸案蔡某某,女,50歲,北京人。1991年11月8日初診。
主訴:心悸、胸悶2月。
患者2月前因工作繁忙,生活緊張,壓力較大,逐漸出現心悸、胸悶、短氣倦怠、夜不能寐。
隱忍月余,諸癥又有加重,服中成藥如生脈飲、朱砂安神丸之類雖得小效,而停藥后諸癥更重。
二便正常,飲食略減,余無它癥。查患者語聲低弱,舌質淡紅,苔薄而白,脈細弱而結。心電圖第三卷64提示:頻發室性早搏。證屬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治之當益氣養血,培補心脾,用歸脾湯加減:生曬參10克(另煎兌服)、白術10克、炙黃芪12克、當歸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15克、遠志10克、酸棗仁30克、龍眼肉10克、木香5克、生姜5克、大棗12枚。7劑,每日1劑,水煎服。
1991年11月15日再診:服藥7劑,諸癥大減,夜得安睡。脈猶見結象,舌苔薄白。氣血漸充。守前方續進7劑。此后仍以歸脾湯出入加減,服至月余,諸癥消失,脈律恢復正常。
〔評析〕本案經心電圖檢查提示為頻發室性早搏,臨床以心悸為主要癥狀。心悸辨證有虛有實和虛實夾雜者,但本案兼有短氣倦怠、語聲低弱、納食減少、舌淡苔白、脈象細弱等脈癥,皆是一派虛象。至于胸悶、脈結,亦系心氣虛弱,運行鼓動無力之故。綜觀全部脈癥的發生機理,由于患者年屆半百,正氣漸虛,又近來勞心過度,耗傷氣血,以致血不養心而心悸,氣運無力而脈結,故診為氣血兩虛、心脾不足之證。劉氏診治心臟疾病雖然以苓桂劑為常用,但本案不夾水飲,故不用之。因而遵循據證立法,依法選方,按方遣藥的原則,擬益氣養血、培補心脾,用歸脾湯原方主治。本案的用藥特點,補氣重于養血,尤其是重用炙甘草,取炙甘草湯之意,以其益氣復脈。由于方證合拍,故取得明顯療效。
四、身痛案張某某,男,40歲,河南人。1992年1月10日初診。
主訴:身體痛楚不舒近3月。
患者全身肌肉、骨節煩疼,時自汗出,汗出則痛減體輕。然不越日而煩疼又作,時時頭眩,晨起口苦,情懷不暢,落落寡歡。偶爾亦有手指發麻及項強、肩痛等癥。苔白,脈弦細。此屬太陽少陽同病,營衛不利,樞機不暢。治之宜調和營衛,和解少陽,宣暢經氣,用柴胡桂枝湯原方:柴胡20克、黃芩1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黨參10克、甘草10克、大棗7枚。7劑,水煎服,每日1劑。
1992年1月17日復診:患者訴服藥后諸癥若失。刻下偶有頭眩,余無它癥。苔白而脈弦。
太少之氣已和,守上方小制其劑,續服5劑以竟功。
〔評析〕劉氏擅用柴胡劑,柴胡桂枝湯是他臨床常用的方劑之一。運用這一方劑,關鍵在于要抓住患者同時具備太陽營衛不和與少陽樞機不利兩個方面的癥狀,但見二三癥即可,不必悉具。太陽見癥,則以身體肌肉、皮膚癥狀為主,如惡寒、發熱、汗出、肢節疼煩、手足發麻等,屬于外癥;如果癥狀出現在太陽經脈所過之處則其診斷更加明確。少陽癥狀則以口苦、頭眩、情緒默默不欲飲食、上腹部支結為主,屬于半表半里癥狀。本例癥狀與此相符,故投是方而獲效。
這種證型臨床比較多見,據整理者觀察,它與肝膽系疾病(如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等)有很大的關系。只要具備上述臨床特征,投柴胡桂枝湯,隨證加減,無不效者。在用藥劑量上,劉氏強調柴胡必須重用,以充分發揮其疏解少陽樞機之能。柴胡與黃芩的比例一般為2∶1。半夏與生姜的用量也不宜過小,一般應用12~15克。因為此二物辛散開結,能助柴胡疏解少陽,助桂枝宣表。
第三卷65醫論醫話
一、六經論六經是《傷寒論》學說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六經是什么?從古至今,人們對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認識很不一致,爭論不休。人們所爭論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六經實質與經絡的關系問題。
劉氏認為,六經指的就是三陰三陽經絡。在命名上,六經也沿用了三陰三陽經絡的名稱。六經是物質性的,而并不是某些學者所說的是觀念性的,亦非僅僅是辨證的綱領。劉氏說: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就有必要追尋張仲景《傷寒論》三陰三陽(即六經)所指者何。我們知道,六經辨證并非張仲景創造,六經辨證以《內經》為源,張仲景在《內經》的基礎上,對這種辨證方法作了極大的發展和較大的完善。《素問·熱論》六經辨證顯然就是外感熱病的經絡辨證。“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夾鼻絡于目,……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者,故可汗而已。……”從這里可以清楚看出,六經辨證從一開始就是外感熱病的經絡辨證。《傷寒論》繼承了這一點。《傷寒論》論述道:“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以其脈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有人以為《傷寒論》中只提了“太陽”、“陽明”、“少陽”等三陰三陽名稱,而未明確指出“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等三陰三陽經絡,因而據此否認《傷寒論》三陰三陽是經絡。其實,無論何時,三陰三陽經脈皆可簡稱“太陽”、“陽明”……“厥陰”,從古到今,此皆是應用慣例。讀者不能因其省略了“經”字而斷定其不是經絡。由此可見,從張仲景本人原意來說,《傷寒論》三陰三陽就是指經絡,“太陽病”、“陽明病”等三陰三陽病就是指太陽經絡、陽明經絡等受病。
張仲景生于東漢,他自然地要受那個時期哲學思想及自然科學思想的影響。在那一時期,醫學家普遍認為人體主要就是由臟腑經絡所組成,他們對疾病的理解也大都從臟腑經絡病變去認識。這些都是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張仲景不能舍此而求諸它。仲景書中,有關經絡的記載歷歷皆是,如“經絡腑輸,陰陽會通”,“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等,就是有力的證明。正如日本人丹波元堅說:“陰陽五行,漢儒好談之;五臟六腑,經絡流注,《史記·扁倉傳》間及于此,《漢志》亦多載其書目,仲景生于漢末,何獨摒去?!”有人提出《傷寒論》“六病”的說法,這種提法也是意欲否定六經的經絡實質。六病為何部的病變?它們不可能僅僅是觀念上的東西,而必定是身體一定部位的病變。如太陽病就是太陽經脈以及與之相關的臟腑在功能和實質上的病變,陽明病就是陽明經脈以及與之相關的臟腑在功能和實質上的病變。外感熱病(甚至內傷雜病)其所以表現出六種基本病型,這是因為疾病是發生在三陰三陽經脈及其臟腑之上;三陰三陽經絡及其臟腑在部位和功能上的差別就決定了互不相同的、各有特征的六種基本病證。如果我們承認經絡,承認經絡與臟腑之間的聯系,則不可避免地要承認六經的經絡實質。
名老中醫經驗集-王琦
名老中醫經驗集-周炳文
名老中醫經驗集-劉炳凡(13)
名老中醫經驗集-陳超(2)
名老中醫經驗集-朱南孫(2)
名老中醫經驗集-李昌源
名老中醫經驗集-陳潮祖
名老中醫經驗集-楊介賓(12)
名老中醫經驗集-婁多峰(3)
名老中醫經驗集-王永炎(10)
名老中醫經驗集-楊繼蓀
用現代方法論證名老中醫經驗方
無覓關聯推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篇(【3】【4】【5】)
《傷寒懸解》清黃元御著太陽傳經 五章(轉載)
小議《傷寒論》“六經病”的本質
【漢傳中醫基礎理論系列】六綱、病傳及合并系屬
傷寒辨要箋記(程門雪)
654-傷寒辨要箋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枣庄市| 沐川县| 杭锦后旗| 神木县| 惠来县| 江永县| 廊坊市| 旬阳县| 石家庄市| 绵阳市| 莎车县| 景宁| 应城市| 台中县| 常山县| 石首市| 天水市| 鸡西市| 莲花县| 青州市| 合川市| 噶尔县| 青铜峡市| 仁布县| 凯里市| 安龙县| 潮安县| 公安县| 南丰县| 西华县| 都兰县| 商河县| 通榆县| 东阿县| 泰和县| 琼海市| 长宁县| 封开县| 陆河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