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第80回敘孫悟空在半空中:
只見松林中祥云縹緲,瑞靄氤氳。他忽失聲叫道:“好啊!好啊!”——你道他叫好做甚?原來夸獎唐僧,說他是金蟬長老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此祥瑞罩頭。——“若我老孫,方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時,云游海角,放蕩天涯,聚群精自稱齊天大圣,降龍伏虎,消了死籍;頭戴著三額金冠,身穿著黃金鎧甲,手執著金箍棒,足踏著步云履,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都稱我做大圣爺爺,著實為人。如今脫卻天災,做小伏低,與你做了徒弟,想師父頭頂上有祥云瑞靄罩定,徑回東土,必定有些好處,老孫也必定得個正果。”
這是小說借孫悟空之口對唐僧的最高禮贊,令人為之動容。
看《西游記》,連九頭獅子、九頭蟲、“九頭八尾的孫行者”我都一概信了,對唐僧自帶光芒當然沒有理由不信,唯獨心存疑惑的是,風餐露宿十幾年,唐僧日曬雨淋、飲食不周,歷盡千辛萬苦,如何能始終保持又白又胖?
第68回朱紫國太監稱唐僧是“白面胖和尚”;第40回紅孩兒怪也有“白面胖和尚”的贊嘆;第47回八戒稱唐僧為“白面師父”;第50回山神、土地稱“白臉的胖和尚”,第72、73回盤絲洞女妖反復稱“胖和尚”、“白胖和尚”、“白面胖的”,如此等等,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恁般細皮嫩肉,難怪女妖人人欲引誘,男怪個個想蒸吃。
與白胖相關的是胡子。須發盡剃雖是出家人規矩,但也未必總能剃得光溜溜的。網上查得虛云和尚重輯《增訂佛祖道影》中的玄奘法師像,其實就有胡茬。而且在這本《增訂佛祖道影》中,有胡茬甚至胡須的高僧并不在少數。
然而,在《西游記》中,從未寫到唐僧長胡子。一路之上,唐僧一直保持白白胖胖已不可思議,胡子卻免不了要長的吧?他又是如何處理的呢?第84回孫悟空在滅法國可以“變做千百口剃頭刀兒;他拿一把,吩咐小行者各拿一把,都去皇宮內院、五府六部、各衙門里剃頭”,平時給師父剃頭刮須,自然也不過舉手之勞。作者為什么不寫寫師徒間的這一情份呢?
明天啟刊《萬壑清音》所收《西游記》雜劇之《收服行者》選印的插圖,唐僧的下巴似有一些胡茬,但不確定是不是印制時的斑點?此據張滿弓編《古典文學版畫》。此書所選版畫大約經過修版,畫面較清晰。同書所收明萬歷刊《西游記》雜劇之《女王逼婚》插圖,被女王扯住的唐僧嘴邊就干干凈凈的。
以下是看一贈十的,這是本著《西游記》中“吃一看十”的場面來的:
1、第69回朱紫國葷素并舉的宴席場面極為鋪張:“只見那上面有四張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張葷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饈。左右有四五百張單桌面”。“吃一看十”當然是指菜品豐富,而“四五百張單桌面”著實驚人。世德堂本、李評本描寫相同,閩齋堂本(圖)、證道書本無上述文字,恐怕是如小的一般,沒見過世面。
2、第69回末妖怪現身,行者以為是鬼,八戒道“鬼乃陰靈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時方出。今日還在已時,那里有鬼敢出來?就是鬼,也不會駕云。縱會弄風,也只是一陣旋風耳,有這等狂風?”行者笑道“好呆子,倒也有些論頭”。這個“論頭”即是馮鎮巒《讀聊齋雜說》所謂“說鬼亦要有倫次”。
3、第70回小妖腰牌上注明“扢撻臉”等特征,以便驗證。《西游記》“扢撻”共用了6處,另5處皆為“扢撻藤”。此妖扢撻臉,應是面部疙瘩不平。梁辰魚 《浣紗記·效顰》敘西施因害心疼“鼻子上皺起來,有些扢達,覺道一發嬌媚”。東施效之,則被取笑“倒像常熟縣里個大麻麻菩薩”。這是個什么菩薩?待問某的常熟同事。
4、第71回悟空變作蒼蠅落金圣娘娘玉掌,好似“菡萏蕊頭釘黑豆,牡丹花上歇游蜂;繡球心里葡萄落,百合枝邊黑點濃”。《蘇小妹三難新郎》“白云疑向枝間出”,《東度記》第49回“繡球花白雪平鋪”,皆形容繡球花之潔白,《姑妄言》第五卷則有“繡球系數十朵花攢成一球,故以之居眾花之首”的說法。
5、第72回敘濯垢泉“自開辟以來,太陽星原貞有十,后被羿善開弓,射落九烏墜地,止存金烏一星,乃太陽之真火也。天地有九處湯泉,俱是眾烏所化。那九陽泉,乃香冷泉、伴山泉、溫泉、東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廣汾泉、湯泉,此泉乃濯垢泉”,可見“九陽泉”的說法是由后羿射日神話衍生,卻不知有無傳說背景?
6、第73回行者被妖道所困,前后左右上皆去不得,只好變做穿山甲往下逃:“四只鐵爪,鉆山碎石如撾粉;滿身鱗甲,破嶺穿巖似切蔥。兩眼光明,好便似雙星幌亮;一嘴尖利,勝強如鋼鉆金錐。藥中有性穿山甲,俗語呼為鯪鯉鱗。”不知作者將動物妖魔化是如何考慮的?觀穿山甲外形與本領,實具妖魔化潛質,查得呂洞賓就怒擒過穿山甲,但《西游記》中卻沒有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個穿山甲怪。
7、第74回黃牙老象(后又稱為白象)變化的二魔王“身高三丈,臥蠶眉,丹鳳眼,美人聲,匾擔牙,鼻似蛟龍”,除了牙、鼻現其本相,幾乎可以說是西游路上第一美妖魔。第61回孫悟空與牛魔王打斗時,曾變作賴象,其形容“鼻似長蛇,牙如竹筍”,這長蛇鼻想來也不如蛟龍鼻拉風(圖為民國《西游記》連環畫)。
8、過獅陀嶺和平頂山有相似之處,第75回悟空變為小妖,因一笑而笑出原嘴臉。因悟空變人只是頭臉變了,身子變不過來,被三怪翻倒捆住,揭起衣裳看到“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一條尾巴”。恰如第 34回他變為老妖婆,彎腰時“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被吊在梁上的八戒識出。此皆以戲筆撩動情節進程。
9、第76回寫悟空“見城池,把他嚇了一跌,掙挫不起。你道他只這般大膽,如何見此著唬?原來望見那城中有許多惡氣。乃是: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那大圣正當悚懼……大圣急翻身爬起”。印象中,受驚嚇而失態的都是唐僧,孫悟空第一次不明覺厲地被嚇成這樣。這自然是先抑后揚。
10、第77回行李被妖怪搶去,孫悟空“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飖。行者知是行李。怎么就知?以唐僧的錦襕袈裟上有夜明珠,故此放光。急到前,見擔兒原封未動,連忙拿下去”。“怎么就知”數句設問自答,是說書人口吻。這種解釋性的話語,書中還時見“原來”如何如何,如:
此人是準?原來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第9回)
那洞里那得一個小妖?原來是他見菩薩出現,降得那老怪就地打滾,急急都散走了。(第18回)
你道他安排的是些甚么東西?原來是人油炒煉,人肉煎熬;熬得黑糊充作面筋樣子,剜的人腦煎作豆腐塊片。(第72回)
最后一例太嚇人了,味道也肯定比不上那個白白胖胖的。
2022年1月2日拾掇舊稿于西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