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一場偉大的戰略轉移。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紅軍轉戰萬余里,最終到達陜甘地區。這是一次十分艱難的旅程,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天這組老照片,展現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景。下面,一起來圍觀吧!
圖為紅軍四渡赤水紀念碑。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次經典戰役,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這場戰役的經典之處在于紅軍不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根據形勢、地形、雙方兵力多寡,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積極尋找戰機、創造戰機,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的勝利,沖破了敵人的包圍圈,打破了敵人把紅軍殲滅在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的險惡計劃。從照片上看,這座紀念碑矗立在赤水河邊,碑的腳下就是平靜的赤水河。它默默地望著流向遠方的赤水河,仿佛是在懷念那段風云叱咤的歲月。
圖為赤水河上的太平渡。太平渡位于古藺縣境內。紅軍一渡赤水進入古藺縣,四渡赤水離開古藺縣,前后54天。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軸心地區和重要渡口,1935年2月,紅軍在這里第二次渡過赤水河,與敵軍開展了大大小小十余次戰斗。
圖為赤水河上的二郎灘。二郎灘位于貴州和四川省的交界處。1935年3月,紅軍四渡赤水河時的渡口就在二郎灘。紅軍和敵人在這里展開了激烈戰斗。最終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圍堵。
這幅畫名為《下雪山的喜悅》。反映的是1935年紅軍長征隊伍翻過大雪山時的喜悅心情。圖圖畫的作者叫黃鎮。黃鎮生于1909年,安徽桐城,1931年加入紅軍,參加了寧都起義。是紅軍長征的經歷者和見證人。
圖為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的渡河地點。從照片上看,這一地區兩岸山很高,地勢陡峭,烏江河水靜靜地流著。在這樣的地點渡河,十分危險。
圖為1935年8月紅軍穿越草地。1935年8月21日,紅軍從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
圖為1935年11月長征到達陜北的紅軍部分將領。大家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可以在評論區交流哦!
圖為1936年12月18日,紅軍進駐陜西延安。從照片上看,紅軍隊伍排列整齊、浩浩蕩蕩地開進延安。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紅軍的步伐輕快,一派從容景象。
圖為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陜北的女紅軍。從左至右,左一為陳琮英、左二為蔡暢、左四為劉英。
筆者感言:1936年10月,紅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對于這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大家有何感想?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