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不管你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角,看上圖右下角,找到水印提示地點,你就可以進去跟美國人、英國人一起用外語交流啦!
網友一:
2017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水平比2016年有所上升。本科為4854元,碩士為6791元,博士為9982元。而在一線城市,本科為5218元,碩士為7612元,博士突破了萬元大關,為10077元。如果僅僅從平均薪資來看,可能會覺得讀博士一定優于讀碩士,碩士畢業一定優于本科畢業。
但是,平均是并不能反映所有的情況,有的人可能是被平均了。并且,很重要的一點碩士和博士以及本科,在統計的時候基數是不同的,就整個社會而言博士的人數肯定少于本科人數。也就是說,在統計的時候博士人數本來就少,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群體之中,薪酬差別可能不是很大,造成的結果就是平均薪資會比較高。而本科生的平均薪酬雖然比較低,但是也有不殺一部分本科畢業以后工作,在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自己的薪酬待遇是大部分博士生的幾十倍。
如果能統計一下,本科、碩士、博士的50歲前的平均總財富,可能會更加準確的反映出學歷的對于薪資的貢獻是多少。所以,如果僅僅看平均薪資狀況就盲目決定自己是不是要考研,是相當的不理智的。“讀研后悔三年,不讀研后悔一輩子”。其實,這是和人的心理有很大的關系。
網友二:
大部分工作的要求為本科限專業,研究生不限專業。這在第一步就無情的卡掉了本科生,就算能力強,經歷豐富,也只能在硬性條件下徘徊,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家里條件較好,能解決工作的除外),這種環境下,熱門專業還好,但是對冷門專業的同學(比如醫學,物理學)只能選擇讀研來讓本科四年讀的還稍顯那么點意思(畢竟考上了研究生)。
研究生找工作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今年我學校雙選會來了200多家企業公司,研究生可以說是基本都會簽(當然,沒簽的基本上是不滿意工作),注意,這個時候主動方已經成為學生了,可以經常看到三面薪資待遇上,會有討價還價的情況。
網友三:
剛入職的時候,可能在起薪方面是有點差距的。因為企業的薪酬制度總是有個章法的,會將本科碩士博士生分層級,進去之后的員工等級是不一樣的。大概到5-10年之后,就沒有人再拿著學歷的事兒說話了。結論是,工作年限越長,收入和學歷的關系就變得沒有那么必然。因為企業也會知道,有些人讀碩士是逃避就業,本身的職場能力是有限的。
而一些早早出來就業的人,反而在職場上有著更多的表現機會。但是這不代表,讀研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個人認為,讀研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為什么要讀研的。有些人為了逃避就業,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有些人為了戶口,有些人為了免費的保研機會放棄可惜,總之各種選擇都有。
但是讀完了之后又要面臨就業的問題,不如在讀研之前就想清楚。我們國家和國外的研究生不太一樣,國外的研究生很多是已經工作了足夠的年頭,希望自己在理論知識上有進一步的提升,或者在管理技能上有更高的水平,而選擇去讀研的。
網友四:
起薪比本科生高是一定的,但是高不了多少。我今年10月份簽了某大型央企,起薪上(實習一年)實習工資比本科多300元(幾乎沒有差距)。但是雙方的培養機制和崗位職責根本不一樣的好嗎,研究生是管理技術崗,本科專科是技能或定向培養的一線崗。
說到這里,題主應該明白了吧,我們應該更多的看到前景、培養、晉升上,而不要過度在意薪資差距。畢竟現在直接去搬磚還可以月入過萬不是夢,是吧。
網友五:
以親身經歷作答,06碩士畢業,剛入職與普通本科差距不大,也就再評職稱方面有稍許優勢。但是多讀了幾年書,少了幾年的積累,房價上漲錢沒有抓住機會,一步慢,步步慢,房子問題就拖了好久,直到2011年才買起。中間各種不安定,租房,結婚,生子,都受影響。直到住進去,房子才不是一個禁言的話題。
我想說的是,本碩就業后差距不大,早入職反倒可以更早接觸了解熟悉社會,可以更早地為后續人生做準備。更早地把握機遇。同齡比我早工作的人在生活上都比我好,主要是把握了購房機遇。這個差距不是我努力而能夠輕易彌補的。
但也因禍得福,由于生活困難,我更加努力工作,更加認識到機遇的寶貴,因此我升職相對較快(跟碩士沒關系,科研院所,大批碩博)。但是距離同齡沒讀研的還是有很大差距。
網友六:
不管本科還是碩士,在學校的四年(三年)是最寶貴的時光,如果你是在被窩里荒廢掉的,那學歷就算很高也經歷不住工作能力的考驗,如果能抓住四年時間,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那我想你的前途不會差。
引用我們副校長的一句話,課本的知識終究不是培養的最終目的,本科培養的是會主動去看書的能力,研究生培養的是有獨立科研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