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喜歡讀詩,因為我們覺得詩詞很美,那么我想問一個問題,詩詞美,為什么你覺得詩詞美?
我們今天從內(nèi)外兩個面來談一談古詩詞,了解古詩詞的最基本特點及其屬性。還有我們當代青年為什么要學(xué)古詩詞。
第一:節(jié)奏美
古詩詞具有音樂美,或者就音樂性,尤其是其中的節(jié)奏美。古詩詞都有押韻的需要,所以聽起來或者讀起來具有優(yōu)美的獨特的節(jié)奏,讀起來十分上口。
第二:形式美
唐詩不用說都是整整齊齊的,那么宋詞,他雖然沒有唐詩一樣整齊的格式,但是對于自己的格式也是十分苛刻,不同的詞牌名對應(yīng)著不同的格式,雖然不相通,但是一種詞牌名的形式是固定定,每一行都是是固定的,斷然不可隨意更改。
整齊的唐詩就好像是正裝整齊的儀隊,工整而且華美,帶給人清新舒適的感覺。參差不齊的宋詞格律就好想是穿著民族服飾的多民族大家庭,各顯多姿秀美。
第三:簡練
無論是唐詩宋詞,都是十分優(yōu)美簡練的。就拿小說或者散文來對比,這些東西里面有著太多的水分,而唐詩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干貨,不摻雜一點點水分。
舉個例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詞句的錘煉上,作者充分顯示了他的文采,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guān)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tài)與形狀。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卻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完整的畫面,作者寓情于景,景情的交融中構(gòu)成一種離家漂泊之人凄涼悲苦的意境。
抒情
我們再看詩詞的美,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所謂的節(jié)奏、形式、或者凝練的美感。我們的詩詞是最具有抒情特性的文字。古人說到,”詩以言志,文以載道“詩歌正是歷代文人騷客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工具。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人在秦淮河上,聽到歌女唱《后庭花》曲,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作者借陳后主(陳叔寶)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他們不從歷史上中汲取教訓(xùn),及其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和擔(dān)憂。
民族獨特文化
近兩年來中國詩詞大會越來越火熱,受到了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一輩的喜愛。為什么詩詞這東西會在我們這個民族文化大規(guī)模復(fù)興的時候變得受我們喜歡?古詩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烙印。除了漢語,再沒有哪一種語言適合于詩歌,漢字獨特的單音節(jié)的發(fā)音,使得漢字與古詩完美的契合。
讀詩詞,我們也可以從詩詞中學(xué)習(xí)很多做人的道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會我們實踐出真知,一味的紙上談兵是行不通的,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事情的難度和自己能力的大小。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苦難是有的,沒有人可以一帆風(fēng)順,只要我們努力向前,堅定不移,我我們一定可以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刻。
在快餐文化,無比迅速傳播的信息時代,一個東西很容易就達到了人人皆知的狀態(tài),但是在這快速的“火”之后,什么都沒有給我們留下。之所以叫它快餐文化,是因為他對我們沒有任何的價值,對這個世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而詩詞不一樣,詩歌的美,是中華民族一直流傳至今的美。我們所接觸到的詩詞,都是幾百上千年來人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審美。經(jīng)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流傳,我們都不曾將他忘記。這正是我們民族最獨特的魅力。
感謝您的閱讀,對于詩詞的喜愛,你更偏向于哪一點?歡迎您的評論。
喜歡的話,可以收藏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