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夫子說:“危險的,由于過去平安地處在他的地位(忘記危險)。滅亡的,由于過去保持他的存在(忘記滅亡)。變亂的,由于過去有他的治理(忘掉變亂)。因此君子平安時不忘掉危險,存在時不忘掉滅亡,治理時不忘掉變亂,所以身體平安而國家可以保存。《易經》說:‘將亡!將亡!寄托于茂盛的桑樹。這里強調“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一句話,就是強調防患于未然。孔子是一位憂患意識很強的思想家。如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等。憂患意識,在中 國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不斷得到了充實和提升。 [展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