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尿的病因病機
蛋白尿屬于中醫腰痛,水腫,虛勞等病癥范疇.中醫理論認為,蛋白屬人體的精微物質,來源于先天之本腎,而由后天之本脾不斷化生的補充,若腎虛則精關不固,脾虛則失于健運,使得清氣不升,精微下注,導致人體精微物質大量丟失,由于精血同源.還可導致血虛,陰虛.對于本病的病因病機,目前多認為是本虛標實,虛實錯雜.正虛包括氣虛,陽慮,血虛,陰虛以及氣陰兩虛,陰陽俱虛,標實有外感,水飲,濕熱,.瘀,溫濁,熱毒.治療以扶正祛邪為原則,涉及臟腑以腎,脾,肝為主.
2、蛋白尿辨證論治
對本病的辨證可分為四型:①脾腎氣虛挾濕濁型;②脾腎陽虛挾水飲型;③肝腎陰虛挾濕熱型;④氣陰兩虛兼熱毒型.筆者在辨證分型施治的基礎上根據現代醫學有關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機理與凝.機制有關,以及中醫理論有久病多虛多瘀的觀點,對所有證型均適當選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丹皮,益母草.臨床實踐證明,有助于蛋白尿的改善保護腎功能.對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程,調整患者的免疫功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1脾腎氣虛挾濕濁型。多表現為神倦乏力,腰膝酸軟,少氣懶言,納差,口淡無味,食后腹脹,便溏,舌質淡或見胖大舌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無力.治療以健脾益腎為主,兼利濕活..選用參芪地黃湯加減,藥用:黨參,薏苡仁,益母草,丹參,黃芪各30,山茱萸,茯苓,丹皮,白術,赤芍各15.山藥20,澤瀉18,熟地12。
2.2脾腎陽虛挾水飲型。主要臨床表現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浮足腫,面色白,納差,泄瀉,下利清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弦.治療以溫補脾腎為主,兼利水活血,藥用:黨參,黃芪,丹參,益母草各30,熟地,丹皮各12,山藥,茯苓皮,澤瀉,車前子各20.仙茅,山茱萸,淫羊藿,懷牛膝各15.此型所用溫熱藥,應避免大熱剛燥一類藥.如肉桂,附子,以免助火傷陰,若要使用,劑量宜小.
2.3肝腎陰虛挾濕熱型。主要臨床表現有:面色潮紅,面浮肢腫,腰膝酸軟,男子遺精,滑精,夜尿頻,頭暈耳鳴,口干舌紅,苔黃膩,脈細數.治療以滋養肝腎,清熱利濕為主.選用六味地黃場合二至丸化裁,藥用:生地,山茱萸,丹皮,茯苓,女貞子,墨旱蓮,梔子,枸杞各15,益母草,丹參各30,龜板(先煎),澤瀉各18,車前子,山藥各20.
2.4氣陰兩虛兼熱毒型。主要臨床表現有腰膝酸軟,氣短乏力,自汗或盜汗,口渴,頭暈耳鳴,咽喉腫痛或面部痤瘡,小便黃少,舌質紅,少苔,脈滑數.治療以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為主,選用參芪地黃湯合生脈飲化裁為主方,藥用:太子參(或西洋參6),黃芪,板藍根,忍冬藤,益母草,丹參各30,生地,五味子,山茱萸,茯苓,丹皮各15,澤瀉,麥冬,連翹,山藥各20.
3、病案舉例
蔣某,男,42歲.慢性腎炎3年,經本院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普通型,在門診已服強的松200日3次治療8周,入院時檢查:尿蛋白++~卅,腎功能正常.主要臨床表現有:面色白,肢軟乏力,腰膝酸軟,納差,雙下肢水腫,舌質淡,苔白微膩,脈弱.按脾腎氣虛挾濕濁型治療選用參芪地黃湯為主加減,藥用:黨參,黃芪,益母草,丹參各30,懷山藥,白術,茯苓皮,棗皮各15,澤瀉,車前子,杜仲各20.并將強地松逐漸減量為30,治療1月后,蛋白尿逐漸為+.雙下肢水腫消退,繼續用上方加淫羊藿,當歸各15,治療半月,蛋白尿轉陰,屬患者出院繼續治療.
4、體會
以上各型,在用中藥治療過程中,不僅要觀察蛋白尿的變化,而且要密切注意腎小球功能是否得到改善.對于療效的評定,目前多數醫家認為不能僅以蛋白尿等臨床表現是否得到控制作為唯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注意腎小球的功能是否得到改善,一般認為如能長期保持腎功能正常,盡管有少量蛋白尿亦不足為慮,有些患者蛋白尿雖然減少了,而腎功能也變壞了,則說明病情在進一步惡化,逐漸走向腎功能不全或衰竭,所以,對于腎功能的保護和修復,更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