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隱白穴可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一生最怕的是得婦科病。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疾病的一種,致病原因多為內分泌功能失調,屬中醫(yī)學中崩漏范疇。中醫(yī)專家指出,治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可通過艾灸隱白穴治療。
艾灸隱白穴可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多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陰道大量出血,婦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者。屬中醫(yī)學崩漏范疇,表現(xiàn)為婦女經血非時暴下或淋瀝不盡。艾炷直接灸隱白穴治療崩漏,療效甚佳。
崩漏多由沖任不固,脾失統(tǒng)攝而成。臨床常見脾陽不振,中氣虛弱,脾不統(tǒng)血而致者,故治療應以健脾和中,升陽益氣為法。《針灸大成》記載:“婦人月事過時不止,隱白灸之。”隱白乃足太陰脾經的井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氣攝血之功。艾灸有溫陽補氣、補中益氣之效,故艾炷直接灸隱白穴可大益脾氣,升舉下陷之陽,溫散沉疴之寒濕,使脾陽得升,中陽得運,而行其統(tǒng)血之功,使崩漏得愈。
功能性子宮出血表現(xiàn)為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中醫(yī)稱前者為“崩中”,后者“漏下”,概稱崩漏。 |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有內分泌功能失調所引起,環(huán)境改變、精神因素、過度疲勞等均可誘發(fā)本病。中醫(yī)認為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所致。
【辯證癥狀】月經不按周期妄行,陰道出血量多,勢急或淋漓不盡。實熱證見經色深紅或鮮紅,質稠,口渴煩躁。脾腎虛見經血色淡質清,畏寒肢冷,腰酸腿軟,或鮮紅,質稍稠,頭暈耳鳴;或見經血色淡而質薄,氣短神疲,飲食不佳。
【艾灸治療原則】補氣固沖,調經止血。
【艾灸主穴】
1、神闕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主治疾病】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圖一)
2、隱白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陰脾經的井穴。
【主治疾病】腹脹,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現(xiàn)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
出血,急性腸炎,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休克等。
3、大墩
【標準定位】足厥陰肝經穴。在足大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厥陰肝經的井穴。
【主治疾病】疝氣,遺尿,崩漏,陰挺,癇證。現(xiàn)多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精索神經痛,陰
莖痛,糖尿病。
4、關元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主治疾病】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
,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5、氣海
【標準定位】人體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主治疾病】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遺尿等
6、三陰交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
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艾灸配穴】實熱加血海;脾虛加足三里;腎虛加腎俞、太溪(見圖四)
【艾灸方法】經期來臨前7-10天,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5-20分鐘,經期停。
【艾灸灸器】隱白、大墩用艾條直接灸,腹背部推薦多孔灸盒,四肢推薦單孔灸盒。
【注意事項】艾灸治療崩漏,近期遠期效果均十分滿意,一般1-3個療程即可取得較好療效。隱白、大墩、三陰交對治療有特效。崩漏患者應注意避暑高溫或過食辛辣之物,忌吃生冷食物,出血期間不宜冒雨、涉水。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必要時住院治療。嚴謹房事、注意營養(yǎng)。
回復 #1132 海藍藍 的帖子 孩子你好, 所有的疾病都是在反反復復中逐漸痊愈的,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療效的,你們看到了療效,不能艾灸幾天就認為疾病痊愈了,還要繼續(xù)艾灸。 一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姐姐是否已經好了,今天她在我的店鋪買商品,是她主動提起的,我才想起來這回事,現(xiàn)在把前幾天的帖子拿出來整理,就是要告訴大家艾灸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只要你檢查,一定會有一個好的效果。 中醫(yī)艾灸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多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陰道大量出血,婦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者。屬中醫(yī)學崩漏范疇,表現(xiàn)為婦女經血非時暴下或淋瀝不盡。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艾炷直接灸隱白穴治療崩漏,療效甚佳。 取穴:雙側隱白。操作:患者取坐位或臥位,以艾絨制成棗核大的艾炷直接置于隱白穴上,點燃后當患者感覺穴下熱而不能忍受時將艾炷取下,連續(xù)灸5壯。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多數患者于治療5~7次后血止,血止后再鞏固治療2~3次。 崩漏多由沖任不固,脾失統(tǒng)攝而成。臨床常見脾陽不振,中氣虛弱,脾不統(tǒng)血而致者,故治療應以健脾和中,升陽益氣為法。《針灸大成》記載:“婦人月事過時不止,隱白灸之。”隱白乃足太陰脾經的井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氣攝血之功。艾灸有溫陽補氣、補中益氣之效,故艾炷直接灸隱白穴可大益脾氣,升舉下陷之陽,溫散沉疴之寒濕,使脾陽得升,中陽得運,而行其統(tǒng)血之功,使崩漏得愈。艾炷直接灸隱白穴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具有療程短、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停灸后維持時間長等優(yōu)點,且操作簡便,患者易于接受,不失為治療本病的一種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