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數據庫中心 中醫論壇疾病名稱(英文)tenosynovitis of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拚音GONGERTOUJICHANGTOUJIANQIAOYAN
別名
西醫疾病分類代碼筋腱、韌帶、滑囊疾病與損傷
中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病名定義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是一部分肌腱在肩關節活動時,長期遭受
磨損而發生退變、粘連、使肌健在結節間溝內的滑動出現障礙的一種病變。主要臨床特征是肱骨結節間溝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
中醫釋名
西醫病因因外傷或勞損后急性發病,或由投球運動引起。
中醫病因
季節
地區
人群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的人。
強度與傳播
發病率
發病機理肱二頭肌長頭一部分在肩關節囊內,其腱鞘與關節相通。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肱骨的結節間溝內,溝嵴上有橫韌帶將肌腱限占在溝內。任何肩關節的慢性炎癥,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
水腫,細胞浸潤,甚至纖維化,腱鞘增厚,粘連形成,使肱二頭肌腱障礙,甚至不能滑動。
中醫病機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
西醫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依據肱骨結節間溝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Yergason征陽性。
發病急性發作者,常有外傷史;慢性發病者,病程較長。
病史
癥狀
體征本病主要癥狀是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主要位于肩關節前面,并可向三角肌附著處或肱二頭肌腹放射,夜間加劇,影響睡眠。結節間溝及其上方肱二頭肌長頭腱壓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令肱二頭肌長頭腱緊張的主、被動活動,均可使疼痛加重。Yergason征陽性是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即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時,在結節間溝處出現劇烈疼痛。
急性發作者癥狀重,有時可有不同程度肌痙攣;慢性發病者疼痛較輕,常常能忍受,但若過多活動或在遭受輕微外傷或受涼后,癥狀可加重,嚴重者可有關節活動受限。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在肱骨結節間溝切線位X線片上,部分病人可見結節間溝變窄、變淺,溝底或溝邊有骨刺形成。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鑒別診斷
肩周炎在診斷上常易和本病混淆。肩周炎是肩周軟組織廣泛性無菌性炎癥,壓痛廣泛,病變范圍大,病久尚可引起肩外展、外旋、后伸等活動障礙。而本病病位較局限,僅表現在結節間溝部位,在病理上可以把本病看作是肩周炎的一種表現。
中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肩周炎。
并發癥
西醫治療一、非手術治療:
(一)固定方法:用于急性期的治療。可用頸腕吊帶在上臂內收貼胸位固定,使肌腱松弛,促進炎癥吸收,固定時間可根據病情決定。
(二)局部封閉:可用1%奴佛卡因2ml,醋酸氫化
可的松25mg局部封閉,效果良好。注射時應將藥物直接注射到肱二頭肌長頭腱鞘內,一周1次,共2~3次。
二、手術療法: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經半年以上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將肩關節囊內腫大之肌腱切除或切斷,在原處將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在肱骨上端,這對于非
肩部撞擊癥患者,效果是滿意的。對于因肩峰下撞擊所致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若將長頭腱固定在結節間溝,則因喪失其對肱骨頭上移的阻擋作用,使肩峰下撞擊更趨嚴重。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將長頭腱固定在結節間溝或移至喙突上,同時行前肩峰成形術,以消除肩部撞擊病因。
中醫治療(一)藥物治療:
1.內服藥:內服正骨紫金丹或
化瘀湯。
2.外用藥:
狗皮膏外貼。
(二)手法治療:詳見‘推拿按摩’欄。
(三)針灸治療:詳見‘針灸’欄。
中藥
針灸取肩髃透極泉、肩前、曲池,配以天宗、巨骨等穴,使肩關節部均有酸脹麻木感,并可傳至手指,留針20分鐘。
推拿按摩可用彈撥理筋手法。術者將拇指放置在肱骨結節間溝部,用拇指橈側用力把結節間溝內的肱二頭肌長頭腱自內向外彈撥,可反復2~3次。此法可解除粘連,使肌筋平順舒整。
中西醫結合治療
護理
康復待癥狀緩解后,在不加劇疼痛的情況下注意練習肩部活動,可使患側肩關節上舉,或作搖肩,晃肩及擺肩運動。
預防患者宜避免過度使用肩關節。
歷史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