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銀屑病中醫特色療法
發表者:隋克毅
1封包治療
患者皮損用復方氧化鋅糊或其他藥物外涂后,用塑料薄膜根據皮損大小擴大2~75px裁定或剪成300px*300px大小方塊,如皮損面積過大,二塊薄膜之間可間隔2~75px,且用針在薄膜上扎孔,以利皮膚局部透氣,減少不適感;我們平時也常紗布繃帶包,封包時間為4小時,每日1次;冬天涂藥后,封包時間為6~8小時,每日1次(以夜間為佳),,7天為1療程。如果皮損特別厚,也可以用水楊酸軟膏封包,方法同前。
采用封包的方法,能使藥物在皮損持續存在,維持藥物有效濃度,持續吸收,使藥物穿透力增強,角質層浸軟,加快鱗屑脫落,促使皮損盡快恢復。
2、熏蒸法
又稱蒸汽熏法、中藥蒸汽浴,是利用藥物水煎加熱蒸發的藥氣熏蒸患處或全身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熏蒸法有全身熏蒸和局部熏蒸兩種,將所用藥物加熱煮沸,蒸發氣體,患者裸露全身或局部坐于熏蒸儀中,令其頭部露出,儀內溫度逐漸加溫到40°~50°,時間為20~35min,每日或隔日一次,適用于皮損較多或漫及全身者,一般醫院多采用此法。
3、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將藥物煎煮后,將湯液傾入浴盆或浴桶內,趁熱把患處置于固定器具上用熱氣熏蒸,待藥液溫度適宜時,用藥液淋洗、浸洗全身或患處,時間以20~30min為宜,洗時一般宜40°~45°,太熱可致燙傷,太涼則藥效不足,主要適用于皮損較厚,面積較局限的銀屑病,這個方法醫院、家庭皆可適用。每次約20 min后拭干熏洗液,期間注意避風及保暖,1次/天,擦干熏洗液后涂潤膚劑,可以用甘草油外涂。
中藥熏洗治療處方:側柏葉30 g,艾葉30 g,花椒30 g,黃柏30 g,地骨皮30 g,白鮮皮30g。中藥煎煮約4 L,以溫水1∶10稀釋后倒入木制浴盆中。
4、 溻漬法
溻漬法又稱濕敷法,是指運用所煎藥液趁熱浸濕紗布6~8層或相當厚度的毛巾等敷料,擰擠到不滴水為度貼敷患處數分鐘,待敷料干后再蘸藥液,溻漬患部,每次貼敷時間20~30min左右,每日可數次。濕敷時因藥液蒸發,需要準備兩份敷料交替使用,或者將藥液頻滴于敷料上,以保證敷料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主要適用于四肢或頭部等皮損較小患者,家庭適用。
5、浸浴法
浸浴法是用藥物煎湯沐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將所選藥物制成煎劑,然后把藥液加入浴盆或浴缸內的熱水中,趁熱浸洗局部或全身。借助浴水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達到治療的目的,此法適用于皮損面積較大者,家庭醫院均適用。
可以選用組方:蜂房、豨簽草、地骨皮、生地、透骨草各50 g,苦參、白鮮皮各40 g,丹參、蛇床子各30 g,紅花20 g。上述中草藥1劑,煎煮后加入木制浴盆中,加水約100 L,調水溫為38°~42°,患者裸身入浴液中浸泡,每次浸泡20 min,每日1次,連續泡浴3周。
6、擦洗法
擦洗法是將藥物煎汁,用紗布塊擦洗患處的一種治療方法。將所選藥物加水濃煎、去渣,待藥汁溫熱時用紗布快擦洗患部,最好擦至鱗屑脫落,皮膚輕微發紅,多用于皮屑較多較厚者,適于患者自身操作擦洗四肢及胸、腰、腹部位,家庭多用。
7、敷臍
患者清洗肚臍,然后將適當的藥物放入肚臍,外用紗布或者醫用膠布固定,24小時后更換新藥物。
8、割耳療法
方法一、患者端坐位,全身放松,施術者在患者一側取耳背心,常規皮膚消毒后,左手將耳背拉平,中指頂于下,右手持消毒的針,劃破長約0.5~1cm的切口,大約放血0.5mL,待自然止血,出血不止者可壓迫止血,割治處用消毒干棉球壓蓋即可。每次割治一側,左右耳交替。2天后按上述方法重復治療,7次一療程。療程中休息2天,共進行兩個療程。
方法二、患者保持全身放松端坐于凳子上,醫生在患者一側耳背部用拇指手指肚力量適中地上下反復揉搓至發紅、發熱且見心穴點局部淺表靜脈暴張,常規消毒后醫者左手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將耳背拉平,中指由耳甲艇部向耳背方向頂,右手持無菌小號手術刀用刀尖部順著暴張的淺表靜脈縱向準確、快速、輕巧地劃一約0.5 cm的小口(以劃破暴張淺表靜脈外壁但不致損傷耳軟骨為度),劃后用蘸有酒精的棉球反復擦拭刀口令血自然外流,待出血約1 ml時用碘酒消毒后創可貼貼好即可。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施術,15次為1個療程。休息10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的治療。施術時一定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繼發感染;割治時手法一定要掌握好,防止手法不當劃破耳郭軟骨。割治前應對患者作好相關解釋工作,防止暈針。
方法三、雙耳背上方酒精消毒,沿耳背上靜脈從耳輪向耳根用小手術刀順次割斷靜脈(圖1),不要傷及軟骨膜,讓自然出血0.2~0.5毫升,擦去血滴,刀口敷風化鹼少許,用無菌干棉球壓迫止血5、10分鐘即可。每5天一次,六次為一療程。割治期間忌食辛辣飲酒,不配合內服、外用藥。
9、刺血療法
方法如下:(1)選穴:選取單側較為嚴重的皮損 3~4 處; 同時選取對側肺俞、膈
俞、血海;上肢皮損偏重者加曲池,下肢皮損偏重者加風市、陰陵泉,腰骶皮損重者加委中,頭部重者耳尖放血。 每次取穴不超過 10 個。 (2)操作:局部常規消毒后, 用采血針垂直點刺皮損 3 至 5 針, 深度約2~6 mm,速進而疾出針,而后迅速拔火罐于刺血部
位,留罐 3~5 min,每罐出血 3~10 mL,待血液基本凝固后啟罐;耳尖放血則用采血針點刺,擠壓出血 2~3滴。 刺血處常規消毒,不必特殊處理。
以上各種方法均可配合紫外線照射一起,能夠提高療效。給予NB-UVB治療,其具體操作為采用全艙NB-UVB治療儀,波長為311nm,患者戴好專用眼鏡,穿三角內褲以保護會陰部,照射時將患者接受治療的部位置于機器輻射中心點21 cm處,選擇初始照射劑量0.3 J/cm2,以后根據患者皮膚反應程度調整照射劑量,一般每次按0.1 J/cm2逐漸遞增劑量,光療中觀察患者有無頭暈、胸悶等不適。如照射部位出現明顯紅斑則暫不增加劑量;如照射部位出現重度紅斑或水皰,則停止治療,皮損基本消退后,不再遞增。隔日一次照射。
皮損處需要保濕護理,可以涂甘草油或者其他潤膚霜。
此外,還有涂藥法,就是根據不同的病情配制藥膏,外涂患處。
駐馬店市中醫院皮膚科開展銀屑病純中醫治療病房,根據中醫辨證論治,采取相應的內服中藥處方,結合適應的上述特色治療,取得很好療效,而且治愈后復發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