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部老師預先劃的考試范圍
1.與中學相比,大學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其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學習要求 ②生活環境 ③社會生活 【P2】
2.樹立新的學習理念
①自主學習 ②全面學習 ③創新學習 ④終身學習 【P3】
3.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P8】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 【P10】
5.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P11】
6.理想信念是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 【P15】
7.理想從內容上劃分,有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 【P16】
8.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 【P16】
9.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 【P17】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P25】
11.在確立理想和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P33】
12.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P37】
13.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獨特方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P48-49】
14.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P49】
15.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P52】
16.愛國主義包含著情感、思想和行為三個基礎方面。【P55】
17.社會公共安全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治安,還包括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P61】
18.人生觀是什么?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生活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P65】
19.三種錯誤的人生觀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P72-73】
20.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做出的貢獻,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P75】
21.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③合理調控情緒;
④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加人際交往。 【P81】
22.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
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 【P83】
23.道德的主要功能
認識功能與調節功能
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P91】
24.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①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②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③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④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⑥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P95】
25.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P104】
26.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P119】
27.社會主義法律的規范作用分為
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制作用、教育作用。 【P125】
28.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過程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執行(執法)、法律適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環節。 【P128】
29.憲法的基本原則
①黨的領導原則 ②人民主權原則 ③人權保障原則
④法治原則 ⑤民主集中制原則 【P131】
30.人民民主專政——國體,即國家性質。【P133】
3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即政權組織形式。【P133】
32.我國憲法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P135】
33.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P137】
34.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管理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依法治國,就是以憲法和法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四項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守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154】
35.當代社會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活動范圍的廣泛性,特別是網絡使人們的公共生活進一步擴展到虛擬世界;活動內容的公開性;交往對象的復雜性;活動內容的多樣性。 【P171】
3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P173】
37.治安管理處罰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等。【P175】
38.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遵守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所表達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應當是: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益求精,盡職盡責,“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誠實守信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對從業者的道德要求。誠實守信不僅是從業者步入職業殿堂的通行證,體現著從業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體行業立足的基礎。 【P180-181】
39.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我們要大力提倡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 【P195】
新增
40.憲法的基本特征
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P130-131】
41.如何端正人生態度
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P68-69】
42.法律的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P119】
(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43.法治思維方式的含義與特征是什么?
含義:人們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和標準判斷、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
特征: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正當程序。【P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