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18:00·
博林談藝術現在談到的“中國當代人物畫”學界把它稱為“新傳統”,這個傳統應該是從上個世紀初由徐悲鴻、蔣兆和等他們那一代的畫家建立的一種方式,圈內還有一個俗稱叫“徐蔣體系”,應該說它保留了傳統文人畫筆墨語言的一些意趣和表現方式,同時又借鑒了西方相對比較嚴謹的造型方式,然后形成了目前我們說的“寫實性水墨人物畫”這么一種傳統,直到今天這種方式應該說是中國主流人物畫的一種形態。
《惠安女系列》高140cm×寬70cm
現在大量從事人物畫創作的基本都是這種方式,其中文人畫的一些筆墨方式,包括文人畫對境界、對精神形態上的一種規范,對今天的人物畫創作都有作用。郭東健和我都是人物畫家,他的畫法和我一樣,都屬于“徐蔣體系”這一根文脈下來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談郭東健,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畫家,而且是具有學術意義和學術價值的這么一個畫家。
《惠安女系列》高140cm×寬70cm
我們剛才談文脈的一些問題,我認為郭東健突出的特點就是文脈清晰,你在他的畫中可以感覺到中國畫一百年來、甚至是一千年來整個發展的一個基本脈絡,他有對傳統文人畫一些語言方式包括精神形態、精神氣質的一種研究,包括對文人畫的筆墨語言都有長期的研摩過程,這就是文脈。
《惠安女系列》高140cm×寬70cm
這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人畫文脈上的一種聯系,另一方面就是郭東健這種扎實的造型能力,我感覺不僅僅是中國式的、也包括學習了西方比較嚴謹的造型方式。無論他的文脈從哪里來,我想起碼可以說郭東健的繪畫整體體現出他對傳統有著扎實的、深入的研究,無論是中國傳統還是西方傳統,所以他有非常厚實的積累,這和他早期的那種院校的系統訓練和日后長期對傳統的堅持研摩有著直接的關系。這是第一點:文脈很清晰,傳統功底很扎實。
《琴雅得古趣》高136cm×寬68cm
第二點我認為郭東健不僅于此,他的繪畫還有一點很突出的氣象,就是他有很典型的個人面貌,這一點不是所有畫家都能夠達到的,很多畫家可能一輩子永遠在古人堆里打轉,永遠是亦步亦趨跟在古人后邊走。
我認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僅僅是能夠接觸一些傳統的東西,沒有個性化的創造是遠遠不夠的。說郭東健是一個具有學術價值、又是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就是說他并不是躺在古人堆里,他懂得如何結合傳統的語言方式和當代人的這種非常鮮活的生活體驗,來尋找到一種很好的對接方式,而且建立了自己一種具有個性化的藝術語言方式。我覺得這是郭東健作品非常重要的一個價值體現,他的畫和傳統文人畫肯定是不一樣的,和我們所說的“徐蔣體系”的大量前輩的畫也是不一樣的,和他周邊的畫友橫向對比,他也呈現出很個性的一種語言方式。我認為這個就體現了他的學術價值和當代現實文化意義的一個重要方面。
《清風出袖》高140cm×寬70cm
同時郭東健又有著自己很成熟的一套語言體系,這種語言體系既和文人畫的筆墨意趣有關,同時又和西方的繪畫理念有關。他的繪畫在我看來氣勢很大,我覺得他的畫沒有任何的包袱,畫得很輕松,只要對我有用的視覺元素他都可以把它作用于繪畫,而且糅合得非常的完備,又非常的自然。談到郭東健的繪畫第三點就是他的作品有著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堅持突出的地域特色也突顯了一個畫家的社會責任感。
《心跡隨緣》高68cm×寬68cm
《山意纏綿》高68cm×寬68cm
郭東健生活在福建,又是福建省畫院的執行院長,是福建美術界的一個領導、學術領頭人。這種突出的地域特色就是他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和他長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一種重要體現。他畫過大量的惠安女作品,惠安女是福建特色非常鮮明的一個題材,我認為惠安女不僅僅是在服飾上和別人不一樣,也不僅僅是這個服飾很漂亮、很入畫,除了形式上的入畫以外,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惠安女的勤勞、堅韌和善良,這些精神性的東西融和在一個藝術家身上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詩心自在》高68cm×寬68cm
《近水識魚趣》高68cm×寬68cm
古人有句話叫“畫如其人”,假如沒有美好的心靈,沒有宏大的精神氣魄,這個繪畫表現在筆墨上就會萎縮,我從來不相信精神萎縮的人能畫出精神很強壯的繪畫來。所以說郭東健能長期地堅持深入生活,而且畫了大量的惠安女題材的創作,這不僅僅體現出作品的一種生活氣息和民風民俗狀態,同時體現出他善良美好的一種品質,這種品質一定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磨礪出來的、滋養出來的。所以我認為他的畫有非常鮮活和突出的地域特色,其中還有非常鮮活的當代特點,這種當代特點和透出的精神氣象包括語言方式都不是傳統的、古人的,從這個角度講,郭東健是一個具有強烈文化使命感的畫家,是一位具有學術價值、又具有學術啟示意義的畫家。
代表作賞析
《陳嘉庚在延安》高240cm×寬250cm 獲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陳嘉庚在集美》高201cm×寬181cm 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以上兩幅郭東健的作品同是“嘉庚題材”,同是2米方陣,兩幅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形式上,前者主人翁陳嘉庚居中偏左,身邊人物以白為主,從而反襯突出陳嘉庚,周圍人物賦彩又與居中的陳嘉庚呼應,加上天邊一隅的寶塔、窟洞,整體融合了陳嘉庚在延安與軍民團聚祥和的氣氛。
后者形式感更具特色,更有魅力,郭東健大膽以黑灰團塊布陣,白色團塊以類似等腰三角形居前、居中,安排少年稚童群體;灰色團塊像意大利高跟鞋造型,居后延伸至右側,錯落鋪陳中青年學子,雜以少數稚童;居左的黑色團塊,近似小小的直角三角形,主人翁陳嘉庚及三兩教師、四五學子活顯其中。整幅作品白中有黑,灰中含白,人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年階穿插,呼應得宜;團塊大小,犬牙交錯,其形如霧里看花,忽隱忽現,團塊分量以黑白灰1:2:3推出,從而寓意陳嘉庚鐘情故土,崇文重教,老中青少學子薪火相傳,層出不窮。
兩幅陳嘉庚主題性創作,都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時代特征。郭東健以歷史想象為憑借的再創造,讓歷史記憶中隱去的“過去”重新鮮活起來,進入我們的記憶,無疑更積極更明晰地影響我們的當下生活。
作品欣賞
《八雅之一 · 琴》高33cm×寬33cm
《八雅之一 · 棋》高33cm×寬33cm
《八雅之一 · 書》高33cm×寬33cm
《八雅之一 · 畫》高33cm×寬33cm
《靜品無塵》扇面
《兒時戲夢》扇面
《翠入童心》扇面
《樂在其中》扇面
畫家簡介
郭東健,1956年生,祖籍山東,1982年本科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顧問,福建省人物畫藝委會常務副主任,福建省民盟書畫學會會長,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福建工程學院、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福建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專家組評委,福建省政協海云墨會副會長。
六件作品先后入選第七屆、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其他十余件作品參加國家級美術大展,獲選參加“當代國畫優秀作品福建10家晉京展”等全國權威部門主辦的提名展。曾榮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慶祝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以及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藝獎”二等獎、榮譽獎等獎項。國畫《陳嘉庚在延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出版發行《當代國畫名家作品郭東健》《郭東健人物畫集》等十五部個人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