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的額爾古納河曾經養育了蒙古族的先民,這里就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這里有高高的藍天、茫茫的草原、翠色的綠野、冰凍的雪原;這里有奔馳的烈馬、翱翔的蒼鷹、散落的駱駝、潔白的羊群。這里有美若天仙的貝爾美女,她們有大汗妻子勃爾帖般的善良美麗,有健壯豪爽的呼倫漢子,他們有著汗王成吉思汗一樣的勇敢和堅強。
初識蒙古是一首刺勒歌:刺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這個歌將蒙古人賦予了悲壯和神秘的色彩。
蒙古人以勇敢、善良、健壯、美麗著稱,他們的悲壯神秘是他們認為蒼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這與他們祖先所生活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山林和草原當中。既然是圖騰,那蒼狼和白鹿就被蒙古人尊奉為神靈之物,同時又賦予了神秘而美好的傳說。
蒙古人的祖先自詡自己是永恒的火,遂將自己的部族定名為蒙古。
蒙古族人粗獷、豪放,他們過游牧的生活,趕著羊群向水草豐美的地方,然后搭建起蒙古包。
廣袤的大草原為蒙古兒女提供了生活的機會,使他們在草原上放養牲畜,但是草原的再生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一塊水草豐茂的地,也必須經過休養生息然后再為我們服務,因此,蒙古兒女養成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為了便于適應奔波的生活環境,聰敏的蒙古人創造出了利于拆卸和安裝攜帶的蒙古包。
世代在廣袤的大草原上生存的蒙古人熱愛騎馬,他們是名符其實的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
馬是他們終生的伙伴,寬闊的草原造就了他們粗獷的性格和寬闊的心胸。
精騎射、馴烈馬是一個優秀男子的標志。蒙古馬也有一個神奇的傳說,蒙古馬有著小巧、烈性、快速、堅韌的特點,可以長時間快速的奔跑。
蒙古人以驍騎善射著稱,與他們特有的馬匹分不開的,他們為自己的馬而驕傲。
馴馬是蒙古族傳統的一個馬術項目,和“男兒三技”一樣是體現蒙古族勇敢和膽量的一種活動。
馴馬手用策鞭猛追,用套馬桿準確的將馬套住,抓住套馬桿不放松,奔跑一段路程后,接近生馬,乘機敏捷果斷地跳上馬背,生馬自然是暴跳如雷,狂奔亂叫,而馴馬手卻隨著馬的頑悍和倔強的姿勢而順水推舟,不斷改變騎法來應對。直到馬聲嘶力竭,被迫制服為止。
這種驚險的馴馬,只有勇敢的騎手才能勝任,所以歷代人民都把馴馬作為衡量優秀騎手的標準,后來才作為傳統的表演項目。
藍天白云飄飄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牛羊成群,駱駝到處游蕩。蜿蜒流淌古老的額爾古納母親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蒙古人。
草原上的人是質樸的,蒙古族人看似粗獷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一顆對生命的尊重的心,那是他們本能地對自然的愛。
他們的服飾是蒙古袍,蒙古袍身長寬大,高領長袖,在騎馬放牧時能護膝防寒,晚上能當被蓋;長長的袖筒冬天可護手持韁,夏天可防蚊叮咬;寬寬的腰帶在騎馬時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穩定。但是盛裝的蒙古族男女服飾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的的帽飾和首飾多鑲珠寶和銀飾,顯得非常的雍容華貴。而目前這里的蒙古人民族服飾也逐漸減少,只有在節日和民族活動期間,人們才盛裝各種民族服飾。
蒙古人能歌善舞,他們唱的是蒙古的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時常伴有馬頭琴的悠揚、古老、深沉、悲涼的樂曲聲震人心魄,揉碎人的心腸。
馬背上的馳騁的蒙古少年、馬背下美麗的的蒙古少女,愛情也會在這一天悄悄發芽。
呼倫貝爾的草原因水肥草美而著稱天下,生活在這里的善良勇敢的蒙古人幸福安康,每天迎著晨曦和霧靄,騎著馬匹奔跑在茫茫的草原里,伴送著風霜雪雨、彩虹晚霞,趕著羊群和馬群牧歸回家,世世代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