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看得上曹操,卻看不起劉備,諸葛亮都自嘆不如,躲劉備13年!
在中國,上至老翁,下到小兒,三國的故事都能講出幾段來,要么是“關羽溫酒斬華雄”,要么是“過五關斬六將”,要么是“火燒赤壁”……連歌里都唱:東漢末年是三國,戰火連綿不休……。從歌里從故事里從課本里,我們了解到了很多三國時期的故事,三國里走出來的英雄豪杰,一直逞強的曹操(本身也有實力哈),一直示弱的劉備(本身好像有點弱),一直都很猛的呂布, 和他那在中國人心里美了一千多年的妻子貂蟬,最不能不提的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在我們心里諸葛亮是何許人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還會天氣預報,知道哪天有大霧(草船借箭),知道哪天刮大風,什么風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火燒赤壁)。可是我現在要說的這個人卻比諸葛亮還高明,連孔明自己都說自己不如他,最重視諸葛亮的劉備都放出狠話,誰要敢動此人,他就讓其三族盡滅。
公元208年,此時曹操勢頭最猛,孫權剛剛從兄弟那里繼位過來,還沒有坐穩,荊州的劉表家族內部矛盾重重,劉表自己已是年老體弱、風燭殘年。曹操要是把握了這個時機,離間劉孫同盟,必能橫掃中原,一戰定乾坤,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曹操錯失了這次良機,讓中原大統一沿遲了近百年。
說曹操誤了戰機,并不是說曹操這段時間沒有作為,他也正是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大舉南下,荊州劉表剛好在他到達前出世了。劉表病重時就曾對前來投奔他的劉備非常器重,眼看自己的兩個孩子,大兒子的沒有幕后勢力,小兒子的幕后勢力又太過強勢,有意將荊州托付給劉備,劉備仁厚不肯接受,只在荊州的樊城駐守。令劉備沒有料到的是,劉表一死,小兒子劉琮繼位,劉琮在強勢外戚的勸說下,將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給曹操南下送了個頭彩。
荊州劉琮雖降了,但駐軍在樊城的劉備怎么可能降曹操。劉備帶著荊州一帶的眾多有氣節的名士,以及荊州眾多老百姓一起逃往襄陽,眾人大贊劉備愛民如子,全都拋家攜子一起逃亡。然而有一個卻不愿跟隨,而是選擇他們的反方向,投奔曹操去了,此人名叫劉巴,就是今天我們就說的這位厲害人物。
劉巴作為荊州的名士,與同為這一帶的臥龍先生諸葛亮自然是有些交情的,所以在諸葛亮與劉備定下逃亡計劃時,諸葛亮就第一時間寫信邀請老友劉巴一同前往。可是劉巴卻并不看好劉備,以及劉備的這次大逃亡,遂回信直接拒絕了。然后一路朝曹操而去,到曹操營中后,曹操也非常重視,就派給劉巴一個任務,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勸服長沙、零陵、桂陽三地歸順。
要想勸如此重要的三個郡歸順可不是件小事,需要長期運作,可給劉巴的時間并不充裕,劉備和孫權終于達成了聯盟,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歸順這件事就更是不可能了。劉巴無臉回曹操那里復命,諸葛亮再次邀請入伙,劉巴還是不愿意,最后為了避開劉備,竟改姓為“張”,到益州劉章那里謀事去了。
公元214年夏天,劉備發兵攻打益州,劉璋大敗,當劉備得知劉巴就在城中時,下令:誰要是敢殺了劉巴,我必滅他三族。這次劉巴不知出于無奈,還是覺得劉備實力已經夠格用他了,竟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
劉巴果然不愧為諸葛亮都佩服的人,投靠劉備不久,將解決了劉備糧草不足,軍晌不濟的大難題,在法正出世后,接任尚書令一職,把劉備的日常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然而這樣的人才,性格卻不是很好,有些恃才傲物,特別是對張飛,總是瞧不起,覺得張飛只是一介莽夫。劉備對此很反感,就與諸葛亮商量:劉巴這人是有過人之處,但如果有其他人可以代替他,我們就不要用此人了。
劉巴 劇照
然而諸葛亮卻回答劉備說:論處理國家政務,連我諸葛亮都不如他精密,其他人你又怎能信得過。劉備聽完,就再也不打劉巴的主意了。可見在諸葛亮心里,論治國務政,劉巴確實比他自己要強!
(碼字不易,點個贊吧,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