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藝術要有生命的連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沒有對自然社會的認知、沒有生命的體踐,一切創作都只是枉然。畫面也只是技法熟淺的再現。
在活躍的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中,田園是一個可以深入探索并且升華的主題,田園情懷也是農耕社會人類發展永恒的故土情感。
”
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交通、信息的發達讓人始料不及,中國的工業化在三十余年的突飛猛進中基本完成了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換的進程,江南田園更多的被鋼筋混凝土、高速公路、農業大棚所替代。人們的生活被圈定在所謂的網絡之中,這使得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而傳統的生活方式都被異化。
“青草池塘處處蛙”、“八方四面野香來”的江南田園,這極賦詩意而又充滿抒情意味的畫題,在人們視野中日漸衰減。
當代田園作品欣賞
這就好比18、19世紀的西方,工業革命快速發展,促成了大都會的形成,勞動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小鎮和農村逐漸沒落。在大城市高度發展的同時,許多畫家尋找著自己心靈的故鄉,試圖從大城市的喧鬧繁華出走,試圖在農業逐漸消失的時刻,再一次凝視農業文化永恒的面貌。這時,以米勒為典型代表的巴比松畫派逐漸成形。
米勒的作品使工業革命以后的人都會看到傳統文化厚實的力量。這些農民,他們終身辛勞,所得僅足以溫飽,但他們站立在土地上,充滿對天地的感謝。這一切都使人們重新估量土地與勞動的倫理價值。
米勒·《晚鐘》
同樣,在工業文明對傳統文明(主要是農耕文明)的巨大沖擊下,國人心中的變化與啟發是深刻的。面對歷史環境的變遷,有一位與米勒同感同得的畫家正以江南田園山水為實踐對象,他“盡精微,致廣大”,通過水田、蘆葦、荷塘來展現自己的故土之情,并通過這樣的歷史感、使命感和對大地的頂禮膜拜,來傳達自己的歷史觀與世界觀。
在我們所知的傳統山水畫中,很少見到專門以江南田園為表現題材的藝術流派,這讓生于蘇州的他有了很大的創作空間。經過20余年對田園山水的耕深細作,無疑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并且十分杰出。
而這位當代優秀的田園山水畫家正是陳危冰。
陳危冰作品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復“陳危冰”進群-聽課-答疑-點評
導師介紹
陳危冰 1962年出生,江蘇蘇州人,先后畢業于蘇州工藝美校、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委員、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
參加展覽:
1998年作品《葦岸無窮接良田》獲江蘇省首屆山水畫大展銅獎。
2001年作品《黃花染江南》獲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大展銅獎。
2001年作品《黃泥田塍菜花風》入選中國美協主辦21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
2001年作品《極目青青》獲中國美協主辦“新時代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04年作品《黃葉村紀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4年作品《秋樹黃葉滿》之一獲江蘇省第三屆山水畫大展銅獎。
2005年作品《日光穿樹曉煙低》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5年作品《黃泥田塍菜花風》入選中國美協主辦“太湖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5年作品《蛟龍穿水》獲第六屆江蘇省體育美術作品展佳作獎。
2008年作品《吳下人家水竹居》入選中國美協主辦首屆全國中國畫線描展。
2008年作品《家園》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展。
2008年作品《靜坐月明中》獲中國美協主辦首屆全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優秀獎。
2010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人文北京寫意昌平”畫展,作品《塔林遠眺》上海世博會收藏。
2010年作品《秋樹黃葉滿》獲中國美協主辦201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1年作品《秀野新沐》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紀念黃公望中國畫山水畫展。
2013年作品《水溝田疇稻葉齊》入選中國畫學會主辦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3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七彩云南”寫生采風活動。
2014年作品《禾黍夾道青》入選中國美協主辦“泰山之尊”全國山水畫、水彩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風過處》獲中國美協主辦“重溫經典”婁東(太倉)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4年作品《漁港春色》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4年作品《臨湖門外是儂家》入選中國畫學會主辦“明德·和融”2014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翰墨宜興”全國中國畫名家畫宜興活動。
2014年11月受文化部公派赴美國芝加哥“中國文化美國行”20所公立學校講學。
2015年5月在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舉辦“遠影”個展。
2015年9月在山東青州一二堂美術館舉辦 “遠山”個展。
2015年11月受文化部公派隨 “客座藝術家代表團”赴厄瓜多爾藝術交流。
2016年9月參加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聯、江蘇文投集團主辦的“筆墨當隨時代”——重走萬里路·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寫生采風團寫生。
2016年10月參加《藝無止境》——中國新文人畫展。
2016年11月在蘇州昆山侯北人美術館舉辦“拙實之遇”——趙昆、陳危冰中國畫作品展。
2017年3月參加“苕溪問道”——安吉首屆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
2017年4月在蘇州明·美術館舉辦“對影”——王國安&陳危冰書畫作品聯展。
2017年11月策劃并組織實施“回眸600年——明四家與當代吳門繪畫”特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2018年1月作品《又見漁村》參展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聯、江蘇文投集團主辦的“筆墨當隨時代”——重走萬里路·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江蘇美術采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山泉林木、藍天白云見證著歷史的風風雨雨、又飽蘊著人類的酸甜榮辱。我們常言山水無情人有情,我們又時常寄情于山川河谷以憑吊往事故人。繪畫不光是為了再現大自然的具體事物,而是對自然、社會、歷史以至人類自身的一種感知和詮釋。”
——陳危冰
在諸多傳統的經典中陳危冰尤其鐘情于范寬、李唐、王蒙、沈石田、黃公望、石溪、龔半千等大師的藝術。80年代初,沈周的冊頁《東莊圖》所繪江南田園景色喚起了他兒時在浙江農村生活的場景,使他萌生了創作江南田園山水的想法。作為一個蘇州本土文人畫家,500百多年前的沈周,在繪畫藝術與人格精神方面都給予了他很大的影響。在和沈周的對話中他得到了心靈上的溝通和默契。
大約在1997年,陳危冰試著畫了一幅《葦岸無窮接良田》,這是他第一張有著明顯自我風格的江南田園題材的山水畫,這幅作品獲得了1998年江蘇省首屆山水畫展銅獎,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藝術大賽。而這幅作品獲獎,堅定了他對田園題材創作的信念。
陳危冰作品
陳危冰的田園山水畫巧妙地將先輩大師的優秀元素糅合在一起,比如用黃賓虹、龔半千的積墨法表現渾厚滋潤的大地,用吳湖帆青綠明快清麗的色調,林風眠對色彩、光影敷色方法來處理畫面等,再加上他別致的畫面構圖、物象的組織結構,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和魅力。整體畫面上真實與虛幻共存,呈現出清雅、溫軟而富有詩意的氣質。
關于田園山水創作,陳危冰認為,我們面對江南秀色,如若只繼續著古人般的審美要求那會是一種悲哀。現代中國美術啟蒙運動改變了現代中國畫的走向,西畫慎密的科學方法加上中國傳統“六法”的精髓和修煉到家的筆墨技巧,使得現代中國畫的表現力大大增強。而這些有益的改變也正是陳危冰在創作中始終秉持的原則與方法。
陳危冰作品
而對于大部分畫友來說,要想提高田園山水的創作筆墨,首先要契合題材的表現。這關乎作者的藝術追求以及自身的涵養。筆墨只有在表現具體事物與主觀意識時才能顯示出其重要性。當然,在學習的初始過程中,有良好的傳統筆墨基礎很重要,除了山水畫的基本要素,樹、石、場景建筑等技法必要掌握好以外,書法基礎、寫生功力也都是必備的。不積跬步,則無以至千里。
這次非常難得,墨池與陳危冰老師聯合推出了當代田園山水畫創作課程,通過五課時,陳老師將為我們深入分析梳理歷代田園山水畫的發展脈絡,以現實田園為藍本,巧妙結合情、景、理三者關系,真切體現自然之美、精神之美的當代田園風貌,為中國畫的山水創作帶來一股清新的南風。
更多作品欣賞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復“陳危冰”進群-聽課-答疑-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