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1973年8月16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哈爾濱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沒骨花鳥畫工作室導師、中國水墨畫院畫家。
1999年作品《芙蓉小鳥》獲中國建設部、中房系統書畫攝影展一等獎。1999年作品《荷塘白鷺》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第二屆花鳥畫展”。2000年作品《荷趣》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世紀中國風情中國畫展”。2002年作品《秋韻》《富貴白頭》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第五屆工筆畫展”。2002年作品《荷塘鷺趣》入選中國美協主辦“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02年作品《秋·落葉》受邀參加“黑龍江省迎十六大美術作品展”。2006年作品《秋荷》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第六屆工筆畫展”。2008年作品《秋水》參加東北四市(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關東畫派新生代美術作品展獲銅獎。2009年作品《雪韻》被邀請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主辦“螎聚”全國名家邀請展。2009年作品《秋韻系列之四》被中國國家畫院藝術館收藏。2009年作品《秋韻系列》被邀請山東青島全國名家邀請展。2010年作品《棲》獲全國第十一屆美展黑龍江展區優秀獎。2010年作品《雙棲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2014年作品《掠過的安靜》獲中國美協主辦“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優秀獎。2014年作品《掠》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精致立場——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作品展”。2011年3月 “金巖扇面作品展”,江西上饒。2011年8月 “唯心唯美·花鳥小品個展”,北京。2012年3月 “愛與美·金巖花鳥畫展”,北京。2013年8月 “金巖花鳥作品展”,山東濰坊。2014年4月 “金巖小寫意作品展”山東濰坊;2015年1月 “真靜心香·金巖小品展”北京。
個人出版專輯:2009年《當代中青年書畫家》;2010年《金巖扇面作品集》;2013年《金巖花鳥作品集》;2013年《中國畫技法 花鳥沒骨畫法》;2015年《真境心香·金巖中國畫作品集》;2017年《當代中國藝術名家·金巖中國花鳥畫》。
家學深厚,名師高徒
據金巖介紹,最初走上繪畫道路,是受了父親的影響。金巖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工筆畫家,耳濡目染,金巖逐漸對工筆畫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跟隨父親學習工筆畫。
在考取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之后,金巖從海派寫意入手,后又轉向工筆,系統地進行中國繪畫的學習,期間臨摹了大量古代優秀繪畫作品。
在跟隨賈廣健進行繪畫學習之后,金巖逐步從工筆轉向了沒骨,在這一階段,通過不斷地交流、探索、研究,金巖的繪畫風格更為成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筆墨藝術。

工筆的形態與寫意的精神
金巖的繪畫創作,從寫意到工筆,從工筆到沒骨,每一次的轉向,都帶有對新的藝術表達形式的參悟。經過多年的不斷嘗試,形成了寫意、工筆、沒骨相結合,兼工帶寫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語言。

工筆與寫意,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水火不相容的兩種創作方式,工筆講究工細,寫意注重揮灑,工筆內收而寫意外放。對于這種觀點,金巖表示,“工筆的寫意性,寫意的嚴謹性”,這是此前一段時間里評論界中的熱門話題,

簡單地說,就是工筆中也有寫意性的存在,而寫意中也有工細的地方。在金巖看來,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重要的不是所采取的具體方法與形式,而是這些方法與形式背后的氣韻,一種整體上的感覺。

金巖認為,對于繪畫,真正重要的是繪畫語言的個性表達,其他一切都只是表達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喧囂時代中的美學追求
縱觀金巖的畫作,前期繪畫較多運用重彩,重視對色彩的展現,設色艷麗,富麗飽滿。近期的畫作則減少了對色彩的追求,較多采用水墨、淡彩,清雅脫俗,格調漸高。

據金巖介紹,這種轉向與他性格性情的轉變不無關系,早期較多運用重彩,源于學習和創作時的奔放激情與活力。后來較多地接觸了元人的畫作,加之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情漸穩,在風格上也逐漸轉向清新淡雅、簡潔明快。
金巖說,身處一個喧囂的時代,繪畫創作可以讓他找到真正的平靜。

展望未來,不曾停下的腳步
說起未來的規劃,金巖說,他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個展,參加一次中國美協的展覽,這種規劃,可以說是一種對自己的鞭策與激勵。對于創作風格是否會發生轉變,他會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對于繪畫創作,他始終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