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第一輪復習--仿用和變換句式含修辭
專項強化練(五) 仿用句式
(時間:40分鐘 滿分:42分)
題組一 命題(話題)式仿寫(10分)
1.(2015·合肥模擬)請以“慈善”為話題,再寫兩句話,與例句構成排比句,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例句相同。(6分)
慈善是一種美德,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它是融化冰雪的陽光,是消除陰霾的春風;
;
。
2.(2015·杭州二模)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兩句話,要求內容貼切,與示例組成排比句式。(4分)
故鄉的山,巍峨峻峭,回蕩著故鄉悠揚舒心的山歌;
, , ;
, , 。
題組二 自由(開放)式仿寫(4分)
3.(2015·臺州高三質檢)仿照例句,另選意象,再寫兩個句子。(4分)
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風,我將吹走世間的塵埃; , ; , 。
題組三 嵌入(填空)式仿寫(12分)
4.(2015·海口二模)請補寫出空缺處的語句,與前面畫線兩句構成排比,使語段意思連貫,風格統一。(4分)
韓愈在《答李翊書》中勉勵李翊在治學作文上下工夫,希望他能達到古人立言境地。治學作文要像種植果樹,施肥養根,等待它結果;像點油燈,加上油,期望它發光;像 , , 。他說樹根深厚的,果實才能豐美;燈油充足的,發光才能明亮; , 。
5.(2015·東北三校聯考)仿照畫線句補寫兩個句子,構成一組排比句,并保持語意連貫。(4分)
一年四季,語文相伴。語文是一位畫家,① ;語文是一位音樂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她用輕快的旋律奏響夏季農家豐年曲;語文是一位詩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誦秋的壯闊;語文是一位攝影家,② 。
6.(2015·石家莊一模)讀麥肯光明廣告公司創意春晚公益廣告《筷子篇》有關內容,根據文意補充設計,或描述生活或陳述見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語意相關。(4分)
筷子,是一個含蓄的中國人表達情感與愛很重要的工具。它所傳達的,是啟迪,是傳承,是明禮,是守望,是關愛,是感恩,是睦鄰……
嬰兒時,長輩用筷子蘸各種味道來教你辨別酸甜苦辣,是一種啟迪;
幼兒時, , ;
孩提時,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夾菜的筷子,是一種明禮;
長大后, , ;
除夕夜,熱氣騰騰的飯桌上擺滿了筷子,是一種團圓。
一雙筷子,承載中國數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國味。
題組四 續寫式仿寫(8分)
7.(2015·巴市一中高三期中)仿照畫線的句子在下面的橫線處續寫兩個句子,使上下文語意連貫。(4分)
諒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風,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中的堅冰;諒解是一束溫暖的陽光,能驅散積聚在人們心頭的陰云; ;
。
8.(2014·武漢二模)仿照下面的詩歌,為這首詩歌再續寫一節。(4分)
墨 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歸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濃郁香味中氣貫長虹
答:
題組五 對聯式仿寫(8分)
9.(2015·濟南一模)趵突泉公園擴建后,有人題寫了一副楹聯。請用下面的詞語組成這副對聯。(4分)
柳色 泉聲 鳴環佩 展畫屏 入耳 迎眸
答:
10.(2014·山東高考)用下面的短語組成兩副有關春節和端午節的對聯。要求:上下聯各為七字,語意連貫,符合節日和對聯特點,不得重復使用短語。(4分)
門上桃符 碧波競舟 江邊柳線 青艾驅瘴
迎春綠 十里歡 耀眼紅 千家樂
答:
答案
1.慈善是一種胸懷,當別人陷入窘境時,它是緩解干渴的雨露,是滋潤心田的清泉 慈善是一種境界,當別人遭遇坎坷時,它是躲避風暴的港灣,是帶來慰藉的星光(每句3分)
2.故鄉的水 清純甘甜 養育著故鄉憨厚淳樸的兒女 故鄉的樹 飽經滄桑 遮蔽著故鄉飽經風霜的土地
3.如果我是春雨 我將滋潤人們的心田 如果我是圓月 我將裝飾離人的夢境
4.(示例一)養母雞 喂它食物 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 雞蛋才會更好
(示例二)養花卉 施肥澆水 期望它開花 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會美麗
(示例三)種莊稼 澆水施肥 盼望它打糧 水肥充足的 糧食才會豐收
(示例四)養肥豬 喂它食物 盼望它長肉 食物充足的 肉質才會肥美
5.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她用柔和的筆觸勾勒出生機盎然的春柳圖
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她用奇妙的鏡頭捕捉到詩意寒冬的美好
6.媽媽鼓勵你嘗試用筷子夾起生活的喜樂年華 是一種傳承 你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一塊她愛吃的菜 是一種感恩
7.諒解是一場綿綿的春雨,能洗滌飄落在人們心頭的塵埃 諒解是一陣柔和的清風,能吹滅堆積在人們心中的怒火
8.你瀟灑如詩
我深情吟誦
蘇軾的豪
辛棄疾的放
都在你的激越韻律中穿越時空
(本體、喻體恰當,形式2分,內容2分)
9.泉聲入耳鳴環佩 柳色迎眸展畫屏(每句2分,上下聯顛倒扣1分)
10.(春節)江邊柳線迎春綠 門上桃符耀眼紅(2分)
(端午節)青艾驅瘴千家樂 碧波競舟十里歡(2分)
考法二 仿用句式型
1. (2014·浙江,4分)依據下面的示例仿寫,要求句式、結構與示例相似,不得選擇“月”“湖”“魚”作為描述對象。
【示例】
彎月落在湖水中;
魚兒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聽見了嫦娥幽怨的歌聲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題時,首先應明確題目要求如“句式、結構與示例相似”。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月”與“魚”同在“湖”中,有動有靜,第三句緊承前兩句營造的意境,第四句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意趣。再次要明確示例的表現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內容,同時還是一個問句的形式。最后要注意所寫句子符合情理。
答案:示例:殘花綴在繁枝上;
鳥兒飛去了,
撒得落 紅滿地——
聽見了花兒落地的嘆息么?
2. (2014·重慶,4分)仿照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一個句子。要求:與示例結構基本相同,修辭手法一致;個別詞語可與示例重復,字數也可略有增減。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寫題目,要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入手,既要考慮寫作內容,又要考慮句式和修辭手法。本題例句以“人生的扣子”為中心,寫了一個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總結說明“一開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選話題時,也要照此順序,用此形式。
答案:(示例)就像蓋高樓打地基一樣 如果第一處地基打不好 后面的地基就不穩固 人生的地基從一開始就要打好
3. (2014·山東,4分)用下面的短語組成兩副有關春節和端午節的對聯。要求:上下聯各為七字,語意連貫,符合節日和對聯特點,不得重復使用短語。
門上桃符 碧波競舟 江邊柳線 青艾驅瘴
迎春綠 十里歡 耀眼紅 千家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符合節日和對聯特點”既是解題的要求,也是答題的線索。首先,根據節日特點,嘗試著將提供的短語分成兩組(初步分組,因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來是屬于春節的還是屬于端午節的):一組表現春節——門上桃符、江邊柳線、迎春綠,一組表現端午節——碧波競舟、青艾驅瘴。然后根據節日特點和對聯要求,嘗試著進行組合:“門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紅”組合,因為桃符是紅色的;“江邊柳線”可以和“迎春綠”組合,因為柳樹是綠色的;“碧波競舟”和“十里歡”組合,因為龍舟競賽有十里之遙;剩下的“青艾驅瘴”和“千家樂”組合,因為掛艾草是在家里,驅瘴是為了生活的安寧。這樣兩兩組合完畢后,再根據對聯的特點——出句末字一般是仄聲(三四聲),對句末字一般是平聲(一二聲),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答案:(春節)江邊柳線迎春綠 門上桃符耀眼紅
(端午節)青艾驅瘴千家樂 碧波競舟十里歡
4.(2013重慶,3分)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選兩種自然景物,另寫兩句話。要求:運用擬人手法,句式與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鮮花,可能是聽了小草講的笑話,樂得咧開了嘴,嬉鬧在明媚的陽光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仿寫句子和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仿寫句子之前,要做到“三看”:(1)看要求。看句式、修辭手法以及字數等方面的要求。(2)看語境。看仿句要符合什么樣的語言環境。(3)看表達。看例句在表達上有什么樣的特點,句子間有怎樣的內在聯系,句子前后是怎樣銜接的。
答案:(示例一)山間的那股溪流,可能是看了小樹跳的舞蹈,樂得唱起了歌,奔跑在陡峭的巖石上。水邊的那片樹林,可能是聽了山泉唱的歌曲,喜得搖動了身子,起舞在蜿蜒的小溪邊。
(示例二)天邊的那朵白云,可能是聽了風兒說的蜜語,羞得飛紅了臉,躲藏在遙遠的青山后。村前的那條小溪,可能是看了魚兒做的表演,逗得樂開了花,雀躍在清幽的山谷里。
5.(2012新課標全國,5分)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要求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吐蕾,意在教導我們:學會堅強;
曇花于萬籟俱寂的深夜綻放,意在提醒我們:不要張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仿寫 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題干中“自選話題”和“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的要求;最后一句要揭示景物描寫展示的哲理。
答案:(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導我們:學會放下;樹葉于五彩絢爛的深秋飄落,意在提醒我們:不要逞強。
(示例二)山泉在崎嶇險峻的石縫叮咚,意在教導我們:學會快樂;青苔于陰暗潮濕的山下翠綠,意在提醒我們:不要放棄。
6.(2012天津,4分)請補寫出空缺處的語句,與前兩句構成排比,使語段意思連貫,風格統一。
作一次心靈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殘頁為車票,感受著穿越時空的欣喜。我與李白共攀蜀道,與辛棄疾拍遍欄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論是漠北黃沙,還是江南水鄉,我都一一留下足跡。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析: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與李白共攀蜀道,與辛棄疾拍遍欄桿”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與后文的“漠北黃沙”和“江南水鄉”呼應。
答案:與岑參同賞“梨花” 與柳永泛舟錢塘
7.(2010浙江,4分)余光中先生說: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美麗的中文不老。許多漢字自身的構成就能詮釋含義、激發聯想。請仿照示例拆拼漢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描述它。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方法。
[例1] 墨:大地滋養出一個黑色的精靈,在古樸的宣紙 上翩翩起舞。
[例2] 鴻:江邊盤旋的那只孤獨的鳥啊,每一聲哀鳴都在訴說游子的心曲。
(1)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仿寫句子,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以及正確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句式要相同,供仿句句式要求比較寬泛,故考生不需要作太多考慮;二是內容要符合所選漢字的特點,不能隨意描繪,更不能拋開漢字的特點;三是修辭,要根據漢字的結構選擇恰當的修辭手法。
答案:(1)塵:別看我只是小小的灰土,卻有著飛揚的個性。
(2)舒:放飛自己的心靈,展現真我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