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里冰,號琬雪宜人
魏晉都城洛陽的大道上走來了一位風(fēng)塵仆仆的人,雖然他一身的風(fēng)塵卻無絲毫疲倦之態(tài),看來人儀表非凡,只見他目若朗星,面如冠玉,他一頭飄逸的長發(fā)被微風(fēng)吹拂著,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薄薄的嘴唇露出堅毅的微笑,只看他英姿颯爽超凡脫俗的身姿,讓人恍然覺得眼前的之人是仙人下凡。他邁著輕快的步伐,灑脫地來到了都城洛陽,他抬頭望望都城高大的城門,嘴角不經(jīng)意間露出一絲微笑。來的不是別人,他正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譙郡輊(今安徽宿州)人,官至中散大夫。如今的都城洛陽是個是非之地,處處暗藏殺機,洛陽正處于“剪不斷,理還亂”的時代。當(dāng)時魏明帝曹叡臨終托孤,把曹芳托付給了曹爽與司馬懿,然而他們并沒有齊心協(xié)力為曹魏集團(tuán)盡忠效力,而是暗中較勁互相拆臺,各自培養(yǎng)自己的親信勢力,但是曹爽的智慧和司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那是天地之差,曹爽還總是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智慧超人一等,他絲毫沒把司馬懿放到眼里,而司馬懿以退為進(jìn),他把曹爽放縱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嵇康已看出了此中端倪,他看到曹魏政權(quán)已如斷了線的風(fēng)箏搖搖欲墜,為躲禍端,他就辭官而去。今天,嵇康去而復(fù)返,他雖不為入仕做官而來,但是在這充滿腥風(fēng)血雨的漩渦里,他那一身不屈不撓的傲骨,能否保全得了自己還是個未知。
嵇康來到都城,天子腳下,但他并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弄來一把大錘,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卮蚱痂F來。當(dāng)時,嵇康已經(jīng)名滿天下,寫就一流的文章,有著高貴的節(jié)操。而且他身材偉岸,相貌俊美,人們說嵇康是“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好朋友山濤這樣形容:“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嵇康打鐵,那可是洛陽一景:嵇康打鐵時,為他打下手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向秀安靜地坐在一旁拉著風(fēng)箱。爐中的火苗盡情地燃燒著,嵇康赤膊著上身,肌肉一塊一塊兒地緊繃著,怕是比當(dāng)今的影星施瓦辛格還酷。嵇康與向秀兩人珠聯(lián)璧合的配合,引來了眾多的追星者,古代的追星族絲毫不亞于當(dāng)今時代,嵇康在洛陽打鐵后,洛陽的鐵匠爐就像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芽蔓延,一時間,大街小巷的健美藝術(shù)男人蓬勃而生,他們一個個赤膊了上身,露出他們那堅實的肌肉,追星族們并不管打的農(nóng)具是否能好用、是否能好賣,他們只是追星一族,他們的目的就是只管掄起大錘跟著感覺走,能和嵇康一樣打鐵那就是他們的驕傲、他們的榮幸。嵇康打鐵時,周圍圍滿了人,除了年輕的小伙還有大姑娘小媳婦,他(她)們一雙雙崇拜的目光隨著嵇康錘打的樂符而興奮不已,只是那時的他(她)們還不懂的找偶像簽名,如果他們懂得了這,那么嵇康的鐵匠爐恐怕就沒有打鐵的時間了,鐵匠鋪可能就會成為現(xiàn)場發(fā)布會了。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說話間就到了景元一年(公元261年),曹魏政權(quán)又一次遭到重創(chuàng),妄圖篡權(quán)的司馬昭,竟然殺了曹髦。為避弒君罪名,取得輿論支持,司馬昭欲拉攏嵇康來為他裝點門面,于是指派山濤動員嵇康入仕。司馬昭這是癩蛤蟆穿西服——人模假樣,他明知道嵇康和曹家是親眷關(guān)系,他也清楚地知道嵇康是不會給他捧場,但司馬昭偏偏就喜歡背道而馳走偏鋒的刺激,所以他依然讓山濤來勸說嵇康出仕來為他捧場。
“竹林七賢”中,嵇康和山濤都很有“社會背景”。嵇康娶的是曹操的嫡孫女,沛王曹林的千金——曹慧。曹慧出落得亭亭玉立,行動處如弱柳扶風(fēng),嫻靜時似姣花照月。因此他與曹魏集團(tuán)是姻親,山濤與司馬氏集團(tuán)是姑表親,雖然司馬氏集團(tuán)與曹魏集團(tuán)你死我活的為權(quán)力爭斗不休,但兩個好朋友的關(guān)系,并沒有因為各自的“社會背景”而蒙上陰影。兩個人的志向與愛好是相同的,兩個人的友情也是鋼鐵一般的堅固。
山濤心知肚明知道嵇康不會為司馬昭裝點門面,但是司馬昭不知好歹地說了出來,山濤又不能駁他的面子,于是勉為其難地來到了嵇康的家里,山濤對嵇康說自己要擔(dān)任散騎侍郎,讓嵇康出山接替自己的吏部侍郎。嵇康見山濤突然登門上讓自己出仕,默契的朋友不用明言就已知道一切原委。嵇康很明白、很理解、也很懂得山濤的困境,為了保護(hù)山濤,為了讓山濤能順利地給司馬昭交差,于是,嵇康就和山濤一唱一和地給司馬昭演了一出雙簧。且說嵇康聽山濤說完讓他出仕后勃然大怒,他一言不發(fā)地來到桌案前,提起筆來刷刷點點筆不停點,一篇絕交書就橫空出世了,一篇言辭激昂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嵇康鄭重宣布與山濤斷絕友情關(guān)系。也理所當(dāng)然地拒絕了這個官職。
嵇康在絕交書中說:“如果我做官,就等于手拿屠刀,會沾上膻腥的血跡,實在齷齪的很。”嵇康的話山濤明白也理解,但卻深深地刺痛了司馬昭。
嵇康又說:“非湯、武而薄周禮”,司馬昭看到這句話勃然大怒,因為他“做賊心虛”,司馬氏父子擅立皇帝,并以周公攝政自居,還想通過“湯武革命”改朝換代,所以他認(rèn)為嵇康的話隱含攻擊,從此對他恨之入骨。
惹禍上身
嵇康對司馬氏反感,對他的爪牙也十分反感。有一次,鐘會帶著一對人馬躍武揚威地來拜訪嵇康。要說鐘會這個人是聰明有余,但心胸不足,當(dāng)時嵇康正和向秀在打鐵,見鐘會不知好歹地來了,依然是旁若無人,只管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卮蜩F,這下可把鐘會推向了尷尬的境地。俗話說:“對人忽略是最大的侮辱,最高的輕蔑是無言。”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好長時間,鐘會終于堅持不下去了,他面帶怒容,策馬便走。嵇康見鐘會要走了,才開口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本已很狼狽,但也不甘示弱地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二人的一問一答都簡潔而巧妙。鐘會是趾高氣揚的來,灰頭土臉的走。嵇康的無言是對鐘會趾高氣揚的鄙視,從此鐘會對嵇康是恨之入骨,他和嵇康這冤仇算是結(jié)下了。
鐘會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在嵇康以后的生命歷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不光彩的角色,他這個人真是又卑鄙又猥瑣又狠毒。
且說嵇康之為人是襟懷坦蕩,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從來不搞小動作,但正是這種光明磊落的舉動,使嵇康遭到別人的暗算,結(jié)果斷送了性命。
時光來到了景元三年(公元263年),一件案子把嵇康牽扯了進(jìn)來,他的好友呂安的哥哥呂巽[xun]是個人面獸心的家伙,他見弟媳貌美,就生了邪念,他找來幾個婆娘把弟媳灌醉后奸污了。事后呂安之妻羞憤難當(dāng),自縊而亡。呂安得知真相,雖恨其兄混賬,但礙于手足情面,只好隱忍不發(fā),只將此事哭訴與嵇康。
呂巽做賊心虛,就一不做二不休,惡人先告狀,向司馬昭誣告呂安,說呂安對母親不孝。
司馬昭一貫標(biāo)榜“以孝治天下”,而呂巽又是他跟前的紅人,于是他下令將呂安抓起來。
嵇康是一個俠骨柔腸,為朋友兩面插刀的人,為了維護(hù)正義,嵇康站出來為呂安作證。但是他的證言不但沒有為呂安擺脫困境,反而連他自己也身陷牢獄。
嵇康被下了大獄,本來已夠倒霉的了,可是他真正的災(zāi)難還在后面。這時出來一個落井下石的的人,他就是鐘會,他對嵇康前番在街上對他的侮辱一直耿耿于懷,恨之入骨。如今見嵇康出事了,他就想推波助瀾借刀殺人,于是,他趁機向司馬昭煽風(fēng)點火提建議,勸司馬昭盡快判嵇康死刑,理由是嵇康乃是一條臥龍,不能讓他騰飛。且說司馬昭雖然把嵇康下了大獄,但是他也為難,嵇康是一代名士,為他定罪總的拿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吧!他正在為難,鐘會就送來了計謀,司馬昭聽鐘會說完,于是司馬昭就決心殺嵇康以絕后患。
在魏晉之際要治一個人的罪,并不需要什么法律程序,大將軍司馬昭就是法律。最終嵇康在他四十歲時,他的生命終于走到了盡頭,司馬昭終于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臨終家書
自古道:“老子英雄兒好漢”。像嵇康這樣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按常理,他應(yīng)該教育后代繼承自己的“遺志”,傳承自己的“衣缽”,發(fā)揚光大自己的節(jié)操與風(fēng)骨。讓兒孫也當(dāng)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挠补穷^,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嵇康在臨刑的前刻,做了一篇《家誡》給兒子嵇紹,這篇《家誡》其語諄諄,洋洋千言,徹底顛覆了嵇康的桀驁不馴,放蕩不羈,不屈不撓的性格。而是教育他千萬不要學(xué)他的樣,《家誡》大意是要兒子以后不要像自己一樣,不要做一個英雄,不要做一個名士,不要遇事強出頭,要和所有人都搞好關(guān)系,不要任意所為,不要我行我素……《家誡》言語之中,不見了桀驁不馴,不見了那放蕩不羈,只有明哲保身的謹(jǐn)小慎微和看似瑣屑的苦口婆心。
這是即將離世的父親,對兒女未來人生的勸誡。他知道人世艱辛,世道險惡。他可以不在乎世人的詆毀,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卻不能不在乎一雙兒女的未來,這就是父親,這個時候他只是普通父親中的一一份子。
家書寫畢,最后就是托孤一事了,讓人沒想到的是,嵇康并沒有把一雙兒女托付給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給那個他曾經(jīng)與之絕交的山濤……并對兒子說:“巨源在,汝不孤矣。”
放著親哥哥不托付重任,而托付給了一個朋友,這里面又有什么玄機呢,難道嵇康對山濤的信任勝過了親兄長?不,不是他信不過自己的哥哥,而是作為過來人的他,明白這世間的險惡。自己被害,家族也不一定能夠幸免,眼下嵇喜雖然是司馬昭面前的紅人,可是他殺了人家的弟弟,他還會相信他的哥哥嗎?司馬昭不把他們家全滅了已經(jīng)算是寬厚了,如何還會像以往一樣對嵇喜信任有加呢?所以他要把孩子托付給山濤,山濤雖然與自己道不同,但他相信山濤對朋友的忠貞,更明白只有在山濤的護(hù)庇下,兒子才能在險惡的人世間平安地活下去下。
事實證明,嵇康的選擇是正確的。十八年后,嵇紹在山濤的大力推薦下,被晉武帝“發(fā)詔征之”,走上了和父親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
我們并不懷疑嵇康對自己所堅守的人格有所動搖,也不懷疑嵇康對自己認(rèn)定的信仰有所改悔,我們相信的是,這是一個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愛,幾乎每個父母,在兒女的幸福面前,都有可能向現(xiàn)實低頭,向生活投降,向自己痛恨的丑惡投誠,而他本人呢,不,堅決不。他本人說不,而且堅決說不,卻讓兒子說是,千萬說是,這就是父親對子女的愛!這里呈現(xiàn)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蒼涼氣象與割喉滴血的悲壯情懷。他教育孩子不要再當(dāng)嵇康第二,要去服從,要安穩(wěn)的生活,他只希望兒女做一個普通的人,過普通人的幸福的日子。
廣陵散曲
該交代的都交代了,嵇康該放心地走了,對這個社會沒有掛念了。都城洛陽今年的秋天格外的不一樣,秋風(fēng)瑟瑟,天空經(jīng)常處于灰暗之中。景元三年秋天的一天,極少出太陽的京城今天破天荒地陽光明媚,紅彤彤的陽光鋪滿了大地。上午,從京城里出來一輛囚車,囚車?yán)镒氖蔷┏堑拿匡担藭r,京城百姓已經(jīng)轟動,都知道名士嵇康將被處斬,于是得到消息的百姓把京城至刑場的道路圍了個水泄不通,司馬昭緊急調(diào)動了京城護(hù)衛(wèi)官兵前來維持秩序。
人們的心揪得緊緊的,人們的心情和天空的陽光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意境,而刑場上嵇康神情卻很從容,嵇康抬頭看看天空,離午時三刻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嵇康幾乎是幽默地說:“既然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和不利用一下?哥哥,取我的琴來!”
刑場上蕭瑟冰冷,盡管是秋天,那冰冷還是從屠刀下隱隱散開,刑場上里三層外三層站滿了民眾,他們的眼中盡是愛憐,可是對于眼前的境況,他們又無能為力,
在這緊要關(guān)頭,從京城里又走來了三千余人,他們邊走邊喊:“嵇康無罪,刀下留人!”維持法場秩序的兵丁急忙攔下來人,不讓他們靠近刑場。這龐大的三千余人來自哪里?原來他們是洛陽太學(xué)的三千太學(xué)生,他們是來為嵇康請愿的,是來為嵇康喊冤的,三千太學(xué)生圍住刑場,他們勇敢地迎著刀槍,向劊子手振臂高呼:嵇康無罪,刀下留人!
人們正在騷動、正在喧鬧不止時,只聽得一陣優(yōu)雅的琴聲從刑場中間傳出,刑場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嘈雜聲都無聲無息。
嵇康神色自若,接過哥哥送來的琴,輕輕調(diào)試了一下,開始奏起他最拿手的,也是最心愛的《廣陵散》。霎時間,刑場上一片安靜,壯士赴死,義無反顧、豪俠之氣蘊含在《廣陵散》的每個音符里。也許此曲符合嵇康的性格,所以曲子雖非嵇康譜寫,但嵇康彈奏起來卻是得心應(yīng)手。他經(jīng)歷坎坷,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勵志勤學(xué)。文學(xué)、玄學(xué)、音樂無所不通。
悠揚的琴聲,在刑場上緩緩響起,真正的千古絕響誕生了。嵇康輕緩地?fù)軇又傧遥耆怯渺`魂搏擊靈魂,用尊嚴(yán)撥動尊嚴(yán)。死亡,便被這沉靜凄婉的琴音擊碎,散落于無盡的深淵,變成了人們驚愕的欽佩和凝視。這種受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經(jīng)過嵇康的升華,鏗鏘有聲,成為永不散去的《廣陵散》了。
東市刑場,人頭攢動。民眾包括三千請愿的太學(xué)生都安靜下來,只聽刑場上空琴曲昂揚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隨著嵇康的手指輕輕地一彈一撥,每個音符都跳入了刑場上所有人的血液,一曲奏完。只見刑場上空一道霹靂劃過,隨之一片烏云飄來,頓時狂風(fēng)大作,不見陽光,刑場上空落葉飛舞,似乎在向宇宙訴說人間的凄苦。
三千請愿的太學(xué)生不管用,民眾的眼淚更是不管用。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仍如期下達(dá)。
這時候,“刀斧手”舉起了殺人的屠刀,“刀斧手”并不是第一次在這里行刑了,然而這一次他們持刀的手顫抖了,他們知道,這一刀下去,一個歷史冤案就要誕生了,刀斧手們也非是冷血動物,他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感,刀斧手含著眼淚舉起了罪惡的屠刀……嵇康走了,一腔熱血點成綻梅,飄香九天。正所謂“廣陵散絕聞,居士冤海沉。”
一個英才就這樣無情地被統(tǒng)治者葬送了生命,嵇康時年四十歲。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
嵇康,一個“振衣千仞岡”的曠世美男,一個“伏清白以死直”的俊逸才子,像一株挺立青崖間的孤松,永遠(yuǎn)傲立于史冊中,為歷代文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