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復習古詩詞專題新題型強化訓練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獨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斂洲渚出,天虛風物清。
滄溟服衰謝,朱紱負平生。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注】①這首詩作于764年秋,當時杜甫漂泊西南,在嚴武幕府中任節度參謀。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的分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詩人此時已入暮年,愁緒滿懷,他背對孤城,倚杖而坐,孤單落寂。
B.“江斂洲渚出,天虛風物清”寫水勢變小,江中露出了小塊陸地,天空高遠,氣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悅。
C.“朱紱”,指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詩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樣都運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
D.詩中寫“江”“天”“滄溟”,交代了所處環境,視野開闊,意境雄渾,有別于詩人一貫的沉郁頓挫風格。
E.這首詩寫了作者秋日獨坐所見之景及其豐富的內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強的藝術感染力。
2.尾聯寫了怎樣的景象?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師說》中,韓愈提出新的“師道”思想,其中“
(2)在《雁門太守行》中,“
(3)在蘇軾的《赤壁賦》中“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4—5題。
感
陸游
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云氣吐虹。十丈戰塵孤壯志,一簪華發醉秋風。
夢回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
【注】①指陸游在巴蜀結識的好友獨孤策,此時已故去十年。
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回憶當年,緊扣詩題,其中上聯的“揖”字生動描摹動作,寫出了詩人年輕時儒雅謙恭的形象。
B.頷聯在形式上對仗工整,體現了律詩典型的音韻之美;在內容上對比鮮明,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C.頸聯中詩人寫自己在夢中回到昔年縱橫馳騁的邊塞,借夢寄情,表達了對戎馬生涯和塞外奇絕風光的深情懷念。
D.尾聯使用反問的手法,表達了內心強烈的感情,同時也讓讀者感知到慷慨豪邁、卓爾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詩整體風格蒼涼悲壯,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全詩所表達的沉痛情感有關,也與詩人所選取的典型形象相關。
5.作品中的詩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6分)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詩經·氓》中,女主人公用桑葉凋零時“
(2)《阿房宮賦》中,作者認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愛紛奢的生活,可想而知“
(3)在《陋室銘》中,劉禹錫描寫了陋室的雅致環境和閑適生活,并以“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7-8題。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①
辛棄疾
【注】①作此詞時詞人被罷官閑居江西上饒,僅42歲。②外家:出嫁女子稱娘家。
7.下列對本詞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春入平原薺菜花”寫薺菜花開滿了田野,表現農村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鴉”寫土地耕好了,又適逢春雨,群鴉落在土地上,一片凄涼景象。
C.“閑意態,細生涯”寫的是村民的生活狀態:村民們悠閑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寫農家女子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去走娘家。
E.這首詞表達了詞人被罷官閑居農村時不為俗事所擾,心系田園,悠閑自得的心情。
8.這首詞在寫法上很有特色,詞人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0-11題。
泊岳陽樓下
杜 甫
江國逾千里,山城近百層。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10.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頷聯描繪了一幅冬夜羈旅圖,停船在岸,艙內,寒燈一檠;艙外,風吹浪翻夜雪紛飛,營造出蕭瑟凄涼的意境,抒發了詩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詩中,杜甫十分重視煉字,比如頷聯中的“翻”“灑”就是煉字的典范。
C.“鯤鵬”“圖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為《莊子·秋水》。其中,以鯤鵬的變化無常來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預料。
D.全詩以豪景抒悲情,岸風夕浪,舟雪寒燈做起伏,及滯留,危難而轉圖南鯤鵬,意境起伏,富于節奏;承轉頓挫,鏗鏘有力;情景呼應,渾然無間。
E.作者在尾聯進行了情感的突轉,從頷聯的慷慨豪邁轉為尾聯的漂泊愁苦。
11.本詩與《登高》相比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過零丁洋》中,文天祥把國家的災難、詩人的坎坷濃縮在“
(2)屈原《離騷》中“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描寫歸鄉途中輕舟快水的兩句“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4題。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獨孤及
謂子文章達,當年羽翼高。一經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須藏器,安卑莫告勞。盤根倘相值,試用發硎刀。
1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然而本詩自始至終沒有一句直寫離情別緒,而送別之情卻蘊含其中。
B.首聯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說王錄事志向高遠,希望位至宰輔,與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對比。
C.頷聯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與《琵琶行》中“青衫濕”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盤根”喻難辦之事,“發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聯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華,取得良好政績。
E.本詩主要運用敘述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來抒情達意,全詩語言直白淺顯,而其抒發的情感卻強烈動人。
14.這首詩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
(2)蘇軾的《赤壁賦》中感慨人生短暫與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3)《離騷》中表現詩人執著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6-17題。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
陳與義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觴恨醉遲。燕子不禁連夜雨,海棠猶待老夫詩。
天翻地覆傷春色,齒豁頭童祝圣時。白竹籬前湖海闊,茫茫身世兩堪悲。
【注釋】本詩作于建炎三年,當時南宋朝廷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作者避亂于岳州。
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起句平緩,敘述了寫詩的地點、時間以及詩人對環境的感受,次句“恨醉遲”則是以飲酒難醉言內心愁緒之深。
B.頷聯緊承首聯,寫燕子不耐陰雨,而海棠卻能傲立春寒中,經雨不謝。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別有寓意。
C.“天翻地覆傷春色”一句,寫巴陵氣候變化無常,雖已是春日卻猶有冬日之寒,詩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傷。
D.尾聯為全詩作結。“白竹籬”是眼前所見實景,“湖海闊”則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眼前之景所聯想到的廣闊世界。
E.本詩和杜甫的《春望》相比,語言風格相似,表情達意中都能夠體現出“清新俊逸”的語言特點。
17.《簡齋詩箋又敘》中評說陳與義詩“其憂國愛民之意,又與少陵無間”。請結合全詩加以賞析這一特點。(6分)
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2)韓愈在《馬說》中指出不理解人才,不能正確對待人才的句子是:
(3)諸葛亮《出師表》中表現作者臨危愛命的句子是“
參考答案
1.AE(選對一項的2分,全對得5分。B“令人心情愉悅”理解有誤;C“都運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分析有誤;D“有別于詩人一貫的沉郁頓挫的風格”分析有誤。)
2.第一問:黃昏之際,歸鳥投林、羽翼輕盈的景象。(2分)第二問:既含有詩人對倦鳥歸來的羨慕,又飽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獨、仕途失望、思鄉盼歸的隱痛。(4分)
3.(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4.AC(A“儒雅謙恭”有誤;C頸聯沒有表達對“塞外奇絕風光”的懷念)(選A得3分,選C得2分)
5. ①壯志難酬。詩人年輕時豪邁灑脫,如今仍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中老去。②遲暮悲傷。頷聯以“一簪華發醉秋風”描寫白發蕭疏的垂垂老態,寫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獨寂寞。尾聯直接抒發對故去的友人強烈的思念,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境。(每點2分)
6.(1)其黃而隕(2)人亦念其家
7.CD(A 應是仲春之景,由“薺菜花”“新耕”“蠶生”可知。B應是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充滿生意。E這首詞表現的是詞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不甘閑居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
8.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或“反襯”)的表現手法。(2分)田園風光怡人,農家生活閑適,詞人面對生機勃勃的春天,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事業上的失意與感嘆歲月流逝的惆悵之情便油然而生;(2分)而對閑適、古樸的村居生活的描寫,更讓人感受到詞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甘閑居卻又無可奈何的復雜心態。(2分)
9.(1)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3)黑云壓城城欲摧
10.CE(C項典故錯,出自《莊子·逍遙游》;E項“情感的突轉,從頷聯的慷慨豪邁轉為尾聯的漂泊愁苦”錯)
11. 同:兩首詩都有漂泊困頓和憂國傷時之感。(2分)異:但本詩中,盡管時局堪憂,前途未卜,但是詩人的報國豪情飽滿高漲,仍然期待傾盡才華實現匡時濟世的鯤鵬之志,(2分)而《登高》則更側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時局動亂之感嘆,“艱難苦恨”“潦倒新停”等詞句帶有濃濃的凄涼落寞和無力感。(2分)
12.(1)山河破碎風飄絮
13.BE(B“希望位至宰輔”于詩無據,2分;E“語言直白淺顯”錯,多處運用比喻,委婉含蓄,3分。)
14.①贊美:首聯贊美了王錄事文采出眾,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頷聯對其長期不能升遷的同情安慰;③勸誡(忠告):頸聯勸誡他勿露鋒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勵):尾聯鼓勵其不辭辛勞,建功立業。(每點2分,答出3點給6分。意思對即可。)
15.(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6.C
17.詩人在詩中都表達了深沉而強烈的憂國愛民之情。(2分)陳詩先敘事,寫自己流寓他鄉之愁;(2分)接下來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國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壯。(2分)
18.(1)清榮峻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