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班主任是一種能力的象征;
如今,班主任成了遭人嫌棄的職位。
加速變革的時代下,
教師行業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曾經榮光的三尺講臺成了束縛,桃李天下的成就感也擋不住平日工作上的辛酸。
于是,可以看到,師范生連年招考遇冷、優秀教師紛紛離職、“班主任危機”愈發凸顯.....
而這背后折射出的卻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行業危機。
關注|新學期,不想再當“背鍋俠”!“班主任危機”折射基礎教育危機
01
“再不停下來我就要崩潰了”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下學期不再當班主任了!” 這是在一次教師互動式培訓中,一位老師寫下的惟一一條愿望。
翻閱了近30個老師的回答,竟有一半左右寫下了同樣的愿望。
北京市海淀區一普通中學的李老師自畢業開始已經當了8年班主任了,一聽下學期自己又要接一個班,李老師決定辭職。
“
他告訴記者:“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經當怕了,每天像上滿了弦一樣,再不停下來我就要崩潰了。”
據《半月談》媒體近日報道稱:“在全國多地走訪中小學時發現,“00后”一代孩子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限于物質收入與精神壓力,老師們擔任班主任的意愿普遍不高。”
浙江省杭州市教科所曾對市區30所學校近2000名教師進行過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有76%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很大。其中畢業班的教師和班主任壓力大于非畢業班和不當班主任的老師。
很多人只看見班主任對學生的嚴苛要求與責罰,卻不懂班主任究竟有多苦?
中國網教育頻道回放一位班主任一天的日常……
早上7點之前已經到校,主要工作是監督早自習、收作業、檢查發型;
之后“盯”早操;早操之后學生開始上課,老師開始處理早自習時發生的突發事件、改作業、備課、上課;課間,則要監督學生別打鬧、別破壞衛生、別抽煙;
中午監督學生吃飯別浪費糧食(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不能在學校洗餐具,這也是班主任要監督的內容);午飯后看著學生午睡(主要是保證學生不出教室);
下午又是上課;課后再找學生談心、監督學生打掃衛生。直到學生走出校門,剩下的時間才基本屬于班主任自己,他們要用這段時間備課、處理個別問題。
這樣一天下來,班主任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
比勞累更可怕的是,很多老師覺得這樣瑣碎的工作沒有成就感。
“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就像管家婆,根本談不上創造性,沒意思。”一位班主任老師這樣評價。
關注|新學期,不想再當“背鍋俠”!“班主任危機”折射基礎教育危機
02
壓在班主任心頭的“幾座大山”
隨著時代發展,以育人為核心的學校在功能上發生改變,中小學校不再僅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而是發揮著更多屬于家庭和社會范疇的作用。
如學生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食宿生活、留守兒童的情感陪護等。班主任工作的內容也相應隨之擴展,肩上的單子更重了,心里的壓力更大了。
1、工作“無界化”,時間“無限化”
北京市一位教師說:“班主任要管理的事雜而多,還有不少是突發事件,下班回家、周末,甚至夜里,都會接到家長電話。”
如果不接聽或者不予理會,就會招致家長不滿甚至因此產生矛盾。
“很多與教學無關的工作都得班主任來做。”河南省一位中學高級教師說,除了家訪、班級管理之外,班主任還有寫不完的總結、填不完的表格……
似乎班主任已被設定為“萬能”,只能感嘆分身乏術。
“另一方面,班主任的責任又特別重大。”這位老師指出,如今安全責任已經成為班主任工作的焦點,班上出了任何事故,班主任都逃不了干系,甚至一些學生在校外發生了事故,家長也會要求班主任承擔責任。
2、學生越來越難管
學生越來越難管,這是班主任面臨的共同難題。有一位班主任,班上一個學生的情緒非常不穩定,甚至有自殺傾向。他了解孩子的情緒主要來自于家庭,而非學校的責任。
但即便如此,身為班主任的他也總感到肩負著巨大責任,這種責任甚至關乎生命。
他用了整整一個學期跟這個孩子溝通、交流。那段時間,他的電話24小時都開機,甚至上課的時候都帶到教室里面去,以便隨時與這個學生溝通交流。
有一次,學生站在樓頂跟他通話,那一刻他真的感到了恐懼。
后來通過努力,這個孩子情緒漸漸好起來,開始有了笑臉。他雖然感到很欣慰,但卻開始考慮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否還要繼續延續下去。
一個這樣的學生足以耗費班主任無數精力,更何況他還帶著四五十個學生,還擔任著幾個班的教學任務,其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北京一位小學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與同學相處常常產生矛盾,認錯更不是容易事。班主任不能批評,不能懲罰,當然更不能開除。近幾年,特殊兒童越來越多,也都隨班就讀。大班額的工作已疲憊不堪,又不能放棄這樣的孩子,班主任工作更趨于復雜。”
一位教育專家介紹,從表面上看,現在的學生張揚、有個性、敢作敢為,但其實他們內心很封閉,一般的說教很難觸動他們,只有真正走入他們的心靈的教育才能起作用。
這給學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難度。
3、各種評比、檢查讓老師身心俱疲
說到這一點,很多班主任想必很有同感了。
有多少老師曾為了應付檢查評比,帶著學生提前準備,教會學生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有多少老師在教學之余還要苦惱于評職稱、寫材料、寫總結等等這一堆堆的雜事,逼教師走上反教育的境地。
而如今的評價體系,學校鼓勵老師們搞創新,但是對老師的評價卻還遵循應試教育的一套:對教學的評價完全按照學生的分數,學生分數高老師的評價得分就高。
有位中學班主任老師抱怨,過去都說“分是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可實際上,“分數現在也是老師的命根”。
4、輿論報道讓教師更不好當
一些老師反映,家長和社會往往把教育質量低、學生問題多都歸罪于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變成“背鍋俠”。
有老師說,現在的家長敢于表達,班主任生怕說錯話觸犯家長因而不敢發聲,反而給自己找了麻煩。
“媒體報道的教師好像常常以負面形象示人。實際上,我覺得身邊的好老師、好班主任比比皆是。只是,輿論環境如此,費力不討好的班主任工作,能指望誰主動干呢?”一位老師說道。
關注|新學期,不想再當“背鍋俠”!“班主任危機”折射基礎教育危機
03
逃離后,他們才是最受傷的
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樣的班級,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
班主任無疑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一批又一批辛勤付出的班主任,班主任理應獲得最大的尊重和最大的回報。
然而現實卻是,優秀的資深教師正在離孩子、離教育越來越遠。
最近一則安徽的新聞涼了不少人的心:
安徽省某縣給所轄學校發了一個通知——中考成績330分(除去體育和實驗成績)的考生有資格被送到某專科學校,五年后就能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什么意思呢?這所縣城中考的卷面總分是790分(除去實驗和體育分),330分的分數線,得分率只有41.7%,也就是每科平均分只有40幾分的“差生”可以免試進師范專科學校,五年后成為人民教師……
有特級教師評論說:
“當年最貧窮落后的時刻,最優秀的一代中師生撐起了民族的脊梁。但萬萬沒想到,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未來的教育竟要靠落榜生來承擔,這不是歷史的玩笑,這是活生生的現實!”
為了緩解“班主任危機”降低教師的行業門檻,縱然教師的補貼多了,隊伍壯大了,但卻直接導致了教師素質的下滑,教育終究是以培養人才為導向的,這樣一來無疑是對教育的致命打擊。
試想,作為孕育國家未來和希望的群體素質降低,出現在孩子課堂上的“好老師”越來越少又怎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關注|新學期,不想再當“背鍋俠”!“班主任危機”折射基礎教育危機
04
緩解“班主任危機”加薪更要“減負”
及時扭轉這一局面,改善班主任的工作生活狀態,讓班主任成為學校最幸福的群體,是當下教育教學發展中的一個迫切需要。
舉措一:下放權力,明確邊界,建立責任清單
班主任工作事務繁雜是公認是事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班主任身處最基層,責任清單不明。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繁雜的事務都由班主任一人完成,無論是大事小事、該做的不該做的,都是班主任的活,班主任權限低,被各種任務枷鎖捆綁。
因此,下放權力,明確班主任的責任清單,該做的做,不該做不做,精簡繁雜事務、會議,為班主任減負,勢在必行。
舉措二:積極試點并全面推行副班主任制度
建議在普通班增設副班主任,且給予副班主任相應公平公正的待遇,以及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減輕班主任負擔,提高副班主任工作質量。
劃定正副班主任工作職責范圍,責任清單。給予副班主任相應的月工資補貼;評定職稱時可以按照正班主任的1/2或1/3年限計算;評選優秀副班主任作為班主任的后備軍。
舉措三: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大幅提高班主任各項待遇
班主任的工作常態化,不僅僅是要靠其自身的教育情懷,物質和精神的激勵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建議制定班主任月津貼逐年遞增計劃,長期擔任班主任的,應提高其崗位月津貼等級,這樣能促使優秀的班主任在該崗位上長期留任。提高班主任學期獎、年終獎等獎項的待遇水平,做到鼓勵先進,激勵后進。
建議學校對于班主任的各類獎勵、津貼明細公開,讓班主任了解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獲得了學校充分的認可,并得到了可觀的回報。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其他老師加入到班主任這一光榮而又“實惠”的崗位上來。
例如,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2018年起擔任班主任的老師實行“五級薪酬”,按照參加工作時間、工作能力等指標,可獲得650元至3200元不等的收入。
關注|新學期,不想再當“背鍋俠”!“班主任危機”折射基礎教育危機
舉措四:建立健全班主任崗位正常流動機制
班主任崗位的人員流動不應是敏感話題,而應該正視的自然現象。當了班主任不應被捆縛住無法退出,而應是在合理要求下能夠自愿流動。
班主任人選的確定,應提前考察并告知當事人,聽取其意見。確定之后應及時公示,避免臨時告知、“暗箱操作”,以免造成“人心惶惶”。
舉措五:強化對班主任群體的人文關懷
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定期開展身體檢查,排除潛在疾病;可以每個月(或每半個月)給班主任放半天假(讓導師負責班級管理事務);學校行政領導應發揚民主,不定期聽取班主任群體的意見和訴求,解決其工作和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建議設置“班主任節”。豐富教師的精神娛樂生活,增設教師獎項評選,讓班主任工作更有成就感。
總之,為班主任減負,給予班主任群體更大的發言權和應有的待遇,讓班主任在學校教師中有地位、在班級學生中有威望,從而在工作中有動力、在生活中有更高的幸福感,這樣才能推動中小學校班主任崗位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涌入。
參考文獻:
半月談《他們為何不愿當班主任?中小學凸現“班主任危機》
樊未晨 《在夾縫中生存 中小學“班主任危機”》
李子厚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合一才能讓班主任幸福起來?》
田媽咪呀 《“媽媽,我最喜歡的班主任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