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學進駐浙江的消息近來引發大量爭議。據報道,針對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分校的提前招生行為,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峰明確表示不合規,并對“眼睛里只有分數沒有人”的應試教育明確說不。在此要為浙江省教育廳的這種鮮明態度點贊,對學校的不規范辦學行為就該“叫板”,這也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責任擔當。
人們對“超級中學”的質疑來自很多方面,不規范的招生行為是其中一個重點。擅自提前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和超計劃招生,到各地搶奪優質生源,這些做法對區域教育生態和高中教育發展造成極大傷害。除此之外,一些“超級中學”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做法也備受人們的詬病。
對于“擅自提前招生”,一些地方和學校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以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分校為例,其高中部2017年招生簡章顯示,首批錄取新生到校報到時間為4月15日,比浙江省中考時間提前了整整兩個月。對此,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分校給出的解釋是,報到并不是開學,只是為新生適應高中課程做準備。
報到是什么?難道不是提前招生?這樣的做法與浙江省教育廳2014年制定的《完善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與改革普通高中招生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相違背,被浙江省教育廳叫停是一種必然結果。事實上,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惡性競爭,維護正常的招生秩序。”但要真正把這一要求落到實處,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多一點擔當意識,加大管理力度,浙江省教育廳無疑做出了表率。
對于“違規跨區域招生”,一些“超級中學”振振有詞。這些學校用民辦學校作“護身符”,通過舉辦民辦分校,到各地搶奪優質生源。在筆者看來,規范此類招生行為,需要首先從規范這些民辦分校的辦學行為做起,認真監督學校是否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要求,真正做到辦學的“五獨立”。如果它的辦學本身不符合規范要求,那么其跨區域招生的合法性也就不復存在。
對于民辦高中學校的招生,一些省市也做出了相應規定:民辦普通高中招生納入所在市、縣(區)統一管理,其招生計劃和辦法應由所在市、縣(區)教育部門批準,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在招生計劃未完成的情況下,可以跨市招生,但應經學校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和生源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同意。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規定具有一定合理性。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民辦高中學校,在市、縣(區)教育部門登記設立,得到當地政府的扶持,并享受到了公共資源,理應優先為當地學生提供服務,而不能對跨區域招生行為不加約束。
對于“超計劃招生”,一些地方缺乏約束機制。“超級中學”之所以被稱為“超級”,規模過大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給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都帶來很大挑戰。逐步解決超大規模學校和超大班額問題,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高中教育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就地方而言,當務之急是根據區域內學校布局、適宜的學校規模和班額等因素核定招生計劃,確保招生計劃編制的科學性,并在此基礎上督促學校嚴格按計劃招生。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超級中學”通過軍事化、封閉式管理手段,將“應試教育”推向極致,并且呈現向外蔓延之勢。一些外地高中學校紛紛上門到這些“超級中學”求教,竭力效仿“超級中學”的做法。而這些“超級中學”也通過赴外地開設分校、與地方政府合作辦學等方式,主動向外“傳經送寶”。對于這些“超級中學”將所謂的“優質資源”和“先進理念”不斷向外拓展和傳播的做法,需要引起高度警覺,對于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像浙江省教育廳那樣切實負起管理職責,對在當地所辦學校的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學生在校時間等做出明確的規范性要求。
推動高中教育健康發展,促進高中學生健康成長,亟須進一步加大依法治校、規范辦學的力度。對于學校的一些不規范辦學行為,對于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做法,應當切實加以糾正,不可視而不見,更不能任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