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孩子的作業,下面畫線的都是老師認為書寫不規范的拼音字母。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高金花) “這畫下劃線的到底錯在哪兒?我們家兩個法律博士都百思不得其解啊。”最近家長李先生幾乎每天都要為6歲孩子的作業而糾結煩惱。李先生的兒子今年剛上越秀區某小學一年級,可這剛開學才一個多月,他就大喊吃不消了。
孩子半天寫不好一個字
李先生說,前段時間,兒子開始學習拼音,可沒過多久,他發現每次孩子拼音寫得不錯,但放學回來換來的卻是老師批閱的一個“B”。“一個字母y,一排看上去一樣,卻都被畫上了紅色的下劃線。”最近一次,孩子拿著作業回來哭了,“他不知道怎么修改,坐在那里很長時間寫一個。”不僅是孩子,李先生說,連他和妻子看著那一連串的紅線,也都驚呆了,“怎么也看不出來到底差在哪里?”
“后來孩子回來告訴我有一個口訣,比如拼音y,左邊要頂住拼音格的上線,右邊的一畫上面也一定要頂住上線,下面要超過下線的三分之一。而寫‘W’的時候,兩個‘V’的高度和開口的樣子都要一樣,這標準簡直就是要求跟印刷體一模一樣啊!即使是成年人也都未必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啊。”這種要求令李先生十分不解,而且更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對于孩子來說,剛上小學,培養學習興趣是首要的,孩子絞盡腦汁想怎樣拿A,博得老師的歡心。可老師還是跟我說孩子做作業不細心。”李先生認為,剛上小學的孩子才6、7歲,養成干凈利落的寫作習慣很重要,但是老師這樣“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得孩子養成了磨蹭的習慣,“寫了擦擦了寫,半天寫不好一個字。”
老師:“較真”是為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
對此,廣州某小學從事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的蔡老師分析,老師“如此較真”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寫作規范和習慣。目前正教小學一年級的蔡老師說,關于拼音書寫有一套嚴格的指導規范,“現在有些孩子幼兒園就去學習英語,但英文字母和拼音是不同的書寫規范,很容易混淆。
蔡老師表示,在小學測試中,按照評分要求,拼音如果書寫不規范也是不能得分或要被扣分的。在她看來,孩子剛上小學,正是意識、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這就好比行人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一樣,這是一種規范。如果一年級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是有益處的。”
政協委員:“這樣的教育是方向性的錯誤”
市政協委員曾報春則認為,這樣的教育是方向性的錯誤。“小孩子如果能分清聲調、老師說一個字能寫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過于追求字體的細節漂亮,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同樣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曾報春對如今小學生過重的作業深有同感。“現在很多小孩從小學一年級就失去了他們天真爛漫的童年,這是教育的悲哀。”曾報春認為,教育體制改革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孩子的快樂學習抓起。“相關部門可以做一些相關調研,不僅對于太苛求的做法應予以糾正,更應該從教育的本真出發,讓孩子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