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聽到就診患者說“40來歲的同事突然一下就心肌梗死了沒救過來,因此我也擔心自己有病”,這個問題多見于男性。
的確,雖然沒有官方明確的統計數據,但近年來猝死事件屢見報端,的確感覺中青年人的比例逐漸增加,有明顯上升的趨勢。8月16日,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剛教授在機場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再次讓人們唏噓感嘆:“醫生都保不住自己的命,到底怎么啦?”
其實,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猝死,但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發病不是不可以預防和避免的。發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前50%以上(甚至90%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兆,及時就診多可發現嚴重隱患,如果采取積極措施,可避免嚴重事件發生。
信號1:胸痛
這是最易被感知的信號。一旦胸部突然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要立刻高度重視。頜部、頸部、上肢、上腹部的悶壓不適感也要重視。
信號2:胸悶
很多患者心梗發作時說不表到底哪疼,像一種悶痛、或者悶壓的不適感覺。而針扎的刺痛或者是“按著疼”的感覺往往跟心臟關系不大。
信號3:憋氣
除了疼痛,如果有憋氣、乏力、口唇發紫等,還要高度懷疑是肺栓塞。這在久坐或長期站立的人中更為常見。
信號4:癥狀“惡化”
原來的胸部不適發生明顯變化,比如癥狀發生更頻繁、癥狀加重、持續時間長及不易緩解等,需要及時就醫。
此外,心慌、心悸、黑曚、暈厥、以及上腹部悶脹不適、惡心嘔吐,咽喉緊縮疼痛,牙疼、下頜疼痛不適等不典型癥狀也要引起重視,及時排查。
如今,由于人們普通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可能給心臟'埋下隱患'。很多人雖然工作為重,但是也不可以沒有本錢,有上述不適時要及時就診心血管專業醫生。
年輕人們,不良生活習慣所致的影響已經在身體內生根,重要的是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科學預防,以免毒牙萌發。至于具體如何預防,決不能當耳旁風。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健康和事業一樣需要努力耕耘。
視頻中的案例清晰地提醒我們,遭遇心臟驟停,現場的發現人是救治關鍵,撥打120是首先要做的事。
在只有一人的情況下,應先撥打急救電話120,簡要說明一下情況和所處的位置,再進行胸外按壓。如果有別人在場,讓別人撥打急救電話。
遭遇心臟驟停,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或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這也是是心肺復蘇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2010年更新版的國際心肺復蘇(CPR)指南中,對心肺復蘇的程序進行簡化,強調胸外心臟按壓的重要性,心肺復蘇順序從原來A(開放呼吸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臟按壓)改為C-A-B;未經培訓的非專業人士可只進行胸外按壓。
跪在患者一側,雙手掌根部相疊、手指交叉相扣,掌根部置于胸部中央雙乳頭連線的中點處,手臂伸直,連續用力快速垂直按壓,頻率每分鐘至少100次,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兒童和嬰兒要達到胸廓1/3前后徑)。
未經心肺復蘇培訓者可只進行胸外按壓,不必吹氣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