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新產物,是語文教學中的“藤”。微課在語文課中具有一定的“長度”、“寬度”和“高度”,通過這三度,使其在語文課中盡顯“深度”。
一、微課的“長度”:課前課中課后的自主效應
有效的課前預習,往往使語文課堂事半功倍。沒有效率的課前預習,沒有學生對文本的前期了解,語文課堂呈現低效能。課前教師選取教學中的某一知識點,精心設計微課,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質疑解惑。
課后復習是對課上所學內容的回顧,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自主反饋學習情況。
二、微課的“寬度”:課內課外的探究效應
1.微課輔助,課內開花。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將課本的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語文教學要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對課本中出現的重難點難以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通過直觀形象、豐富多樣的微課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多角度、多目標思考,以此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將知識逐漸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2.微課助力,課外結果
一篇課文教完后,要讓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學,那么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不斷地向課外、課后延伸。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整合,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不斷開闊視野。
三、微課的“高度”:知識方法情感的多元效應
1.微課引路,沉淀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板塊,在微課的輔助下,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不斷地學習、感悟、交流中,沉淀知識。
2.微課指導,獲取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借助微課展開課堂教學,找到微課與課堂教學合適的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發揮一節課的最大效率。為學生創設好極佳的語言環境,提供言語實踐機會。
3.微課博引,展現真我。微課形象生動,教師在此基礎上旁征博引,能增加說服力,引導學生參與適合自己的學習過程,教師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教師耐心的鼓勵下,積極探索,激活創造性。尤其是微課的加入,也為學生的求異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
微課在語文課中的應用,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微課與語文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靈活、生動、深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