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界定
主題閱讀是以主題架構單元,每個單元里包含與主題相關的一組文章(一般有3篇),單元主題是從兒童母語學習和精神發育的角度來確定的,單元里的文章統整于主題之下,體現了文章之間的關聯性和主題的整合性,同時也為兒童理解主題,提供了一種比較的、思辨的視角。主題閱讀課程是從兒童母語學習和精神發育的角度設計主題,通過高質量的略讀指導,實施兒童的文學教育的一門課程。
(二)項目背景
2001年,伴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兒童閱讀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主題閱讀開始進入老師們的研究視線,主題閱讀課程內容的建設也應運而生,出現了不少暢銷的主題閱讀讀本,如《新語文讀本》等,近幾年來還出現了《快樂語文讀本》《最佳兒童文學讀本》等。其中,“親近母語”一直進行著主題閱讀課程的建設,相繼研發了《親近母語自讀課本》《親近母語全閱讀》《我的母語課》等不同的主題閱讀讀本,為主題閱讀教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課程內容。
在教學實踐領域,不少新生代教師開始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周益民老師的童謠主題教學,杭州市天長小學蔣軍晶老師的神話主題教學,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屬學校周其星老師的死亡主題教學,山東省德州市躍華實驗學校小學部李懷源老師的“單元整體課程建設”,揚州親近母語課題組的主題單元閱讀教學等,都為主題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但是,主題閱讀教學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還處于起步階段,急需進行梳理與提煉。
(三)課程實施的意義
首先,課程的實施將有助于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所規定的145萬字的閱讀量,基本解決閱讀資源問題;其次,課程的實施將有助于改變目前通行的單篇課文的教學現狀,而由此轉入單元整體教學的課程組織形態,有助于兒童在較短時間內閱讀同一主題的多篇文章,形成較為完整的學習模塊。另外,課程的實施將有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從而為兒童提供更豐富的閱讀營養。
(一)課程理念
(二)課程設計思路
主題閱讀課程目標與內容是以兒童的精神發展為“經”,以文學體裁的閱讀為“緯”,在此基礎上基于小學六年整體設計的,在總目標的基礎上分別提出學段目標與內容,體現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各個階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學段目標與內容從閱讀的質與量這兩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實施建議”部分對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一)總目標
通過主題閱讀,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改稿)》規定的小學六年閱讀總量145萬字的目標。指導兒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組文章的閱讀,引導兒童運用多維視角闡釋主題,通過協作互動分享主題,從而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
(二)分年段目標
1.低年級課程目標:能閱讀符合本年段兒童閱讀水平的主題閱讀文章不少于30萬字;能初步了解主題的大致意義,知道單元內每篇文章的大致內容;能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表達自己對主題的理解。
2.中年級課程目標:能閱讀符合本年段兒童閱讀水平的主題閱讀文章不少于55萬字;能初步把握主題內涵,說出單元內每篇文章的大致內容,初步感知主題表達的寫作策略;能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對主題作較為深入的探討,敢于提出對主題的理解。
3.高年級課程目標:能閱讀符合本年段兒童閱讀水平的主題閱讀文章不少于60萬字;能準確把握主題內涵和單元內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主題表達的寫作策略;能與同伴合作進行學習,深入探討主題,并作適度延展,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能有進一步的研究。
(一)課程內容
主題閱讀課程內容應該在符合兒童的身體、心理特點,滿足兒童生長和發展的需要,遵循兒童母語學習的規律的基礎上,實施兒童的文學教育。
主題的設計是從兩個維度進行的,一是以兒童的精神成長“經”,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生發開去,按照兒童生長的階梯,選擇適宜的文本來陪伴兒童的精神成長;二是以文學體裁的閱讀為“緯”,將兒童可以閱讀的文學體裁按序呈現,凸顯文學閱讀的體驗和文學閱讀的方式,力求科學體現文學體裁和兒童閱讀能力之間的關系。
親近母語研究院研發的《我的母語課》和《親近母語全閱讀》可供使用。
(二)實施方案
1.實施時間和方式
(1)實施時間:利用每周一節閱讀課進行主題閱讀(可從語文課時中專門辟出一課時)。
(2)實施方式
主題閱讀是深層次的略讀指導。這里的“深層次”體現為文學閱讀內容和形式的巧妙結合,體現為緊扣文本某一特質的深入指導,體現為兒童情感和生命的深層體驗。
主題閱讀的教學結構是板塊式的。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設計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搭一個框架,基本能呈現教學的形態;設計一兩個話題,基本能引導教學的走向;確定一個進入文本細部的體驗點,基本能呈現作品的意蘊。
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是整體性、對比性、探究性的?!罢w性”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強烈的“主題”意識,主要可以表現為:閱讀開啟時從主題進入;閱讀進行時尋線索支撐主題;閱讀結束時升華主題或多角度闡釋主題等?!皩Ρ刃浴奔床捎帽容^的閱讀策略,從詮釋主題的角度、創作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選擇一點進行比較?!疤骄啃浴弊⒅氐氖莾和陂喿x中學習閱讀,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兒童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能不斷反思學習的過程,形成較為穩定的閱讀能力。
主題閱讀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的自主與合作。這樣的自主與合作帶著明確的閱讀任務,需要在理解與批判中進行,從而讓孩子在學習自主與合作中進行自主與合作學習。
2.教學模式(教學流程)
課型一:單講一篇,其余由學生自學
在一個單元的文章中,教師重點指導一篇,可以側重于感悟文章內容,體悟深刻道理,也可以側重于表達方式的指導,還可以側重于閱讀方法的指導等等。其余的可讓學生自學,實現學習的遷移,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型二:重點講一篇,其他幾篇略講
這種模式是主題單元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教師重點指導一篇,扣主要問題進行引導;其余幾篇抓住一個問題簡單指導。其實,這個“一篇”的選擇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孩子理解有難度需要老師指導的可以重點講;可以作為學習范例實現自主閱讀的可以重點講。
課型三:以主題貫穿教學,進行比較閱讀
這種課型更適合于高段的閱讀教學,因為主問題的設計需要教師非常準確地領悟整個單元的核心價值觀念,比較閱讀也是高層次的一種閱讀方法。這里的“比較”可以有多方面,可以是一個單元中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間的比較,可以是一個單元中不同作家的同類作品比較,還可以是與以往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包括當下的生活實際相比較等等。
課型四:以一點突破教學,打通文章關聯
單元內的文章是有其關聯性的,除了主題、作家等,這類文章一般在創作手法上有相似之處。抓住這個關聯性,實施有意義的閱讀指導。
3.基本課型和典型案例(案例見附件)
4.課程評價方式和建議
主題閱讀課程重在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可從閱讀能力的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即提取信息的能力、推斷解釋的能力、整體感知的能力、評價鑒賞的能力、聯結運用的能力。設題可參考《親近母語·閱讀力測試》。
《全語言的全全在哪里》[美]肯·古德曼著,李連珠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王泉根、趙靜等著,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言說抵抗沉默——郭初陽課堂實錄》郭初陽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的母語課》親近母語研究院著,青島出版社,2012年10月。
《親近母語全閱讀》徐冬梅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