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助力青春期,給孩子一雙成長的翅膀
導讀:青春期,一個銳意進取的年齡。當他的能量與生命的目標融為一體時,青春期再也不是問題。他將是生命中最強大的能量,成為實現美好生命全新的開端。
 
本文整理于2019年11月16日江蘇常州第七屆新教育分享會——新教育進階“秘笈”之【秘笈四: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助力青春期,給孩子一雙成長的翅膀!

大家好,我是耿寧靜。非常開心再次來到常州和大家一起分享關于青春期的主題。了解到今天很多家長是第一次來參加新教育活動,而道理性的東西從古到今從來都不缺,但是我們真正能用到生活中的卻非常的少。今天昭明的老師們是把這些東西用出來之后,他們才有分享給大家的內容。所以今天的分享就從我自己的故事開始。

我第一次接觸新教育的時候,其實是在網上看到山長的博文,就一頭扎進來。大家知道我進來后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猜一下,跟我分享的主題有關。

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青春期?NO,我的青春期。

我走到今天才覺得我的青春期只走過了一半,還不敢說是完全走過。2015年山長給我們上了一個星期的青春期課程,當時山長直接指出來說我沒過青春期 。不過大家別笑我,因為山長后面一句話接著說,其他人也一樣,99%的人都沒過青春期。這只要看你的孩子身上有沒有那些青春期癥狀就知道了,比如說逆反。當然并不是說你過了,你孩子就一定沒有,而是說你的孩子如果有,你多多少少都還存在一些問題,那些逆反、早戀、沉迷于游戲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困擾著我們家長的青春期問題。

可是為什么我們年紀都到了四五十了,依然沒有過青春期?甚至有些人即便是一輩子過完了,還是沒有過青春期?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怎么定義青春期呢?你對青春期的定義是什么?

我的青春期故事

我在走進新教育之前,很長的時間都是一個“作”女,大家聽說過這個詞嗎?有人聯想到是一部小說。這種“作”女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從不安生。不論做什么都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做得很持久,不停地在跳,不停地在換。前年,我原單位的總經理去參加山長的財富課,當他去參加山長課程的時候,我接觸新教育已經7年了。他告訴我來上課的真正原因:想看一下什么樣的神仙把我這樣一個猴子給收了。

你們懂得這種“作”女給別人的感受嗎?我在這個企業工作了兩年,因為他們總是覺得這個人我們可能留不住,這個人能力是很強,但總覺得留不住。那么為什么我這樣一個其實很珍惜工作機會的人,而且對工作也很投入、很認真的這么一個人,卻給人一種hold不住的感覺?一定是我身上有一種不安分的東西,那就像個火焰一樣在身體里面無處不在地燃燒。那是青春期的尋找,一直在找,到底找什么不知道,不停往外面找,越往外面找越痛苦。你們知道佛教有一句話叫做“求之而不得”,越往外求就越證明不了。雖然你也會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可是這些成績即便取得了,對于你來說永遠不夠,為什么?你的眼睛總在往外面看,往高處看。你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要你一直是往外求的這樣一條路,你永遠不會找到最后的答案。

我是2011年真正走進新教育,在我接觸新教育之前,從05年開始一直到10年的這個時期,幾乎每年都要花幾萬塊錢出去學習。我原來就是做培訓,大家知道做培訓,吃這碗飯的人,需要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才能夠更新自己,才能夠有的講。當我接觸新教育之后,發現之前所有的學習對我而言都是不究竟,才明白到底為什么還在找。因為以往的學習基本是:上完為期七天的培訓,回來之后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面還不錯,但過了一個月就忘到九宵云外了。

但是我接觸了新教育9個年頭來,真正進來學習8年,真正用功學習大概也就是4~5年之間的時間。當我接觸了新教育之后,所有過去學的東西不知不覺地全都被我用起來了,而且是那種信手拈來、不經意之間就用出來了,還用得非常自然。所以,新教育很神奇。

為什么他會如此的神奇?為什么甚至十幾年前的課程現在還能把他再串起來?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想想,這對我們很重要,其實答案說起來你會有點驚訝,但仔細想起來真是這樣的。過去學習的目的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新教育讓你去幫助別人,教你去關心他人,一旦你真的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要去成就別人的心,你所有學的東西全部都變成你的裝備。

當你只想搞定自己,只想解決你自己的問題的時候,你總搞不清楚自己,你所有的焦點非常的窄、狹隘。因此,學習的本質要給它反轉一下,如何讓我更好地服務于這個世界!大家聽到這里可能有點疑惑,我今天就是為我兒子來的,我就是為了解決我孩子的問題來的,這樣做對不對?表面上看你好像是對的,但其實你不是真要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來,你是要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你會發現好像區分自己和別人有點不太容易分得清楚,沒辦法分開,這正是奧秘所在。你要在一件事情中,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哪些是別人能做的!當我做到我能做的之后,我又能對別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才是關鍵。

在持續的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我越來越知道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了。這種問題和不足幾乎是一個非常持續的過程,每當你覺得你有點進步的時候就會有人出現,而且這個人會以神奇的方式告訴你,你根本什么都沒學到。

講個剛剛發生的故事,就在上一周,我有兩個朋友,很殊勝的緣分來到我們學堂。其中有一個李老師,稱他為李師兄。那天我們一起出去散步,碰到我們學校旁邊有兩顆果實是那種像檸檬又像橘子的樹,果子散了一地,然后他說這是什么?我說好像是個橘子。然后他就撿起來把它剝開嘗了一下:肯定不是橘子,味道完全是檸檬的味道,就是又苦又酸的那種。然后拿著它繼續往前走。走到前面某個地方的時候,又看見地上有很多小的果子,跟橘子長得特別像,也是掉了一地。三個人圍在那里看,又討論這是什么,我說會不會也是橘子?這時李師兄說了一句話,他跟另外一個人說:你看,在她眼里黃色的都是橘子。我一聽覺得慚愧了,太不好意思了!我說我感謝李師兄說的這話,讓我看見了自己的愚癡。結果師兄又說了一句話讓我進一步發現自己的愚癡。他說:萬一它真的是橘子呢!

這句話讓我發現我的自以為是是那么根深蒂固的存在,知見障如影隨形地陪著我。本來我覺得我說的話比較委婉,不那么斬釘截鐵了。因此我就反思我自己,反思我的自以為是,那種骨子里面的自以為是,以及學東西學得不徹底。其實老師這一個問題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一以貫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后來我認真查了一下這小小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很神奇的,這種果實是枳。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為枳,果然它既是橘子又不是橘子!這一刻對我來說無比深刻。

這個經歷讓我發現,我骨子里面的自以為是依然還在那里。這一下如同一盆冷水,讓我清醒了很多,大道都在那里,為什么我還是沒有學到最根本的東西?我執還在那里障礙著我,骨子里面依然想要證明我還是不錯的,那個“我”還活生生的在那。假如那個“我”一點點都沒有了,我就不會說出那種話,至少我不會率先說出那種話。大家理解我說的這個意思嗎?如果不是還想要證明點什么的話,我會很安靜地去看,去查,我可能不會說話。但是我這話說出來之后,就代表了我的一種浮躁,這浮躁的背后是慣性的自以為是。愿意發言、愿意主導的我執,要證明的“我”,所以最終阻礙我的,是想要向外求,想要證明自己的“我”。因此我剛才說我青春期只走了一半。

如果大家聽明白了我剛才說的,就知道我現在處在什么階段——我知道我不知道。沒走進新教育之前是不知道我不知道。現在我知道我不知道,然后還老有人來點醒我,而且是不言之教,你可以跟更高能量的人在一起,跟他在一塊的任何一個互動都會提醒你。這位老師帶給我的遠不是我剛才所說的那么一點,比如他無處不在的謙卑。第一天晚上到我們學堂,我請他跟孩子們講點什么。他一上臺就說:同學們,我是來向你們學習的,因為道德經講“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呈現的就是一種謙卑。不像我這種人一點不謙虛,別人一說啥就啪啪啪跑上來給大家分享。但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么多的同行者,有這么多的學堂同事一起成長,還有山長這樣的名師指路,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今天能坐到一起最幸福的事情。

青春期是什么

青春期他到底是什么呢?從生理發育上來講,它這個叫天癸,天癸在我們的內臟發生了一系列陰陽交替的變換,所以能令我們人的情志變化無常,經常我們會有一種莫名的沖動。生物角度,青春期的到來說明身體的發育到了性能量的爆發期,意味著已經具備了繁衍后代的能力,需要為繁衍后代做準備了。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有沒有發現?比如早戀,早戀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會導致你在上學時就沒那么專注了,你當下該做的就變得不純粹了。這股能量對我們成長最大的問題是什么?無法專注成長。你把你本來要用于成長的能量開始分了一些出來,分到談戀愛去了,分到找自己去了。我自己在青春期最大的表現,其實不是早戀,是看小說。為什么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喜歡看小說?因為可以在小說里面找自己,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找自己。好的小說都能夠非常完整的把人性呈現出來,你多多少少都能夠在那些人物身上看到一些自己。這是我們青春期會喜歡看小說的原因,喜歡玩游戲的原因也同樣如此。

青春期問題背后的真相

關于獨立

我今天專門給大家分享逆反這一個點。從靈性的角度來說,青春期是自我逐漸成熟和獨立的一種標志。所謂的獨立,我覺得他是要在群體當中才能體現,當你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當你跟自己在一起時,你說你要獨立,這個沒什么意義。那么你在群體當中,你在與人合作的過程當中,你需要跟人交流,需要跟人互動,甚至需要跟人合作,那么在合作當中獨立如何呈現?在群體中你如何體現你是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一個不合群的人?做個又獨立又懂得合作的人是一個挑戰,也是青春期走出自我的一個標志。

我們在小的時候很習慣于自我中心,也習慣于家長大人一切都圍著我來轉,我們非常習慣于這樣一個互動模式,特別是在家庭里面這種互動模式非常的突出。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后,他想去更廣闊的地域去尋找一個自己,他就必然要試圖進入更廣闊的人群,那么到這個時候什么東西得到了挑戰和檢驗?人際交往能力就得到了檢驗。

訓練一個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最好的場所在家里。為什么家里面就那么幾個人反而成了培養人際關系、人際交往能力最重要的地方呢?當你互動的人越少的時候,你越在乎每一個人對你的看法,你去感受他,你去體會他,你去揣摩他,甚至你去關心他,這種人際關系會不會更深入,彼此更在乎?進入青春期之前的十幾年,他跟家人的互動是否良好,是否親密,決定了他青春期之后進入社會的人際互動的品質。

如果在家里面他從來不用關心你的感受,而總是你去關心他的感受,他只需要做好他的事情就行了。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出家庭,進入社會會遇到什么問題?自我中心,別人沒人喜歡他。為什么說家庭是最好的學習人際關系的場所?因為人少反而能訓練,他會很在乎,有更多的機會在跟對方互動的過程當中深入地感受和了解人,了解對方的感受。少即是多,你在這個家庭里面跟家人有良好的互動,你在乎家里面每一個人的感受,這樣的小孩他一進入社會,他人際關系怎么樣?一定好,為什么好?他知道別人想要什么?他知道別人的反應是什么?他是不是會主動給別人想要的?他一定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那么反過來看,你的孩子為什么進入社會沒準備好?為什么進入社會不能跟別人有良好的互動?問題出在哪里?出在家庭的哪些環節?你太在乎他,他不需要在乎你,你就營造了一個這樣的氛圍。所以你的孩子還沒到青春期就已經輸了。如果一個孩子,都是全家人看他的臉色,進社會肯定不行,人際關系也會遇到問題。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你就知道家庭與青春期問題這樣的一個連接在哪里?以及為什么說青春期問題最終其實就是家庭問題?因為他看起來是個社會現象,但實際上我們往往都不知道問題最后落地落在哪里?不知道癥結最終在哪里?然后我們就不知道怎么去改?所以山長教我們:養男孩子要把他不當人養,養女孩子要把她當男孩子養,等于也是不當人。你說這孩子你在家里不把他當人,他會怎么樣?他會天天看你的臉色。天天找,什么時候媽媽是高興的?我做點什么,讓媽媽高興一下!你孩子人際關系就出來了。但是以前我們是怎么想的?你說孩子上學,天天囑咐有沒有多跟同學互動等等。他心里想,我為什么要跟別人互動?都是別人看我的臉色!我干嘛要跟別人互動?他想不明白。

什么叫走出自我?就是我真正開始關心外面發生了什么,而不是只在乎我發生了什么,我要什么!當他開始進入社會之后,跟人的互動基本就正常的。但是跟人互動正常的人進入社會之后,依然會遇到其他的問題。就好像我們在座的各位,你在這里天天思考,我上班究竟是為什么?為了養孩子掙學費還是為了別的什么?你每天工作為什么?體現自我?你在工作當中怎么體現你的自我?當你發現卡在那里時,你已經沒有了答案。如果這個情況發生多次,說明你的答案不落地。所以很多人用了一輩子去尋找這個答案。

關于自我的尋找:向外面找還是從里面求?

2015年上完山長幸福課之后,我才逐漸地清晰我的生命是要做什么?你要在當時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會很響亮地回答你:我的生命就是傳播新教育,踐行新教育,回頭想并沒落地,只是口號。今年以來明心學堂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之后,我又重新問回自己:遇到真正的困難之后我還繼續做新教育,又是為什么?在這之前我不是沒有思考,我也會想,我說我是為我自己做,因為我從來沒有找到一個事情能夠讓我如此的進步快,能夠讓我如此的快樂和成長,這是我之前的答案。

可你知道只要你還有一點點想要證明你,還有一點點往外求,只要有一點點,你就一定還會遇到問題。最后你就回到這里:如果你做的這些不能用來實現你想要的證明,你還要不要做?今天有人告訴你說你不行,他用他的方式告訴你做得不好,這個時候我就要回頭看我到底為什么要做?我是為了別人對我評價而做嗎?遇到挫折之后重新問回自己,你究竟為什么做這件事情?你通過做這件事情,如何體現你的價值?沒有排名,沒有報酬,沒有認可,你還要不要做?

再度深入思考這一切之后,最后我的體會是:之所以會遇到問題,就是因為我做的還不夠純粹,我還是沒有真正地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沒做到,所以我還要繼續修,我還要做什么?繼續耕耘。所以當這一切過了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又進入到一個新的狀態里面,這個新的的狀態就是生命堅持到最后一刻,你真的不會為外在的東西,你真不需要任何認可都可以實現你的價值,這一份價值只關于你自己。 說實話我還沒有完全到這一步,我只是說我今天認識到,然后我繼續再往前走,我還沒有資格說我完成了這一步。但是當我認識到這一步之后,我才知道生命的價值和它的答案只關于自己。你必須往里面走(指心),你只有往這個里面生根,你才可能找到最后的答案。只要還有一丁點的向外求,你就會被打臉,就這樣一個狀態。

因此回來看所謂的青春期,他這個自我到底怎樣證明他獨立,結合我剛才講的故事,我們不需要任何證明來證明我的價值。這個自我和獨立有什么樣的關系?大家可以多多思考下。山長多次講過他當初辦學堂沒有一個人支持他,他說: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也沒關系,我就是我自己最大的支持。這就是獨立。當我還需要任何證明的時候,證明就是我的支撐。我哪怕還需要一丁點,我都不獨立。所以我正在經歷丟掉剩余的一些自我的過程中,但是我還沒有獨立,還沒有完全的建構成功,我正在路上。

從我知道自己沒過青春期的那一天,2015年到現在,整整4年,在有名師指路的情況下、有覺知的情況下,在44歲的時候開始努力度過青春期。直到現在我還沒有走過。因此回頭看剛剛講的99%的人都沒過青春期,大家同意嗎?你現在說同意和你剛才說同意是兩個概念。現在你至少知道你自己過沒過,不是因為我在這里講一個道理,你才說你沒過,而是我講完這個故事之后,你結合你自己去看,最后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沒過。那個時候是山長指著我說沒過,當時我好緊張,滿頭大汗。今天是我自己說我還沒有過,因為我的那個自我還沒有完全的獨立,我還需要一些認可,我還需要一些支撐。這就是青春期問題。

因此如果原生家庭在此之前沒有協助孩子做好準備,孩子無法實現的自我會給他的內在帶來各種沖突,這種沖突幾乎無處不在,這種沖突首先存在于我們的內心,只要我們沒完成這個過程,你真的就是一輩子去度過。而且最神奇還不是一輩子,你可能要輪回好多次都還沒走過青春期!

我們來看一下,青春期問題背后的真相。我這里主要以逆反這一個問題來做分析。這個逆反簡單的說就是不聽你的,跟你對著干。那么在逆反背后是什么?是一個沒有被看見的“我”。比如說我覺得我沒有受到尊重,沒有獲得成長空間等等。如果這個“我”沒有被看見的話,那就相當于一顆沒有照到陽光的樹,他永遠不會得到成長。

我們的人就像一顆靈魂的種子,如果靈魂無法成長,他就會用各種方式作出提醒,比如上面漫畫里面的小孩,他會說你不是我媽,我不是你的孩子,要不就不聽你的……等等各種各樣的沖突出現。那么逆反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注意這個詞:“沒有被看見的我”。大家有聽過劉老師10月底在深圳的分享,劉老師講的“與花同在”。我們為什么沒有與花同在?比如這條圍巾,當你知道了它是圍巾之后,它同時又是什么?我說它是一塊布,當你看見一個圍巾的時候,你就沒有同這塊布同在。那么就只跟圍巾同在。所以劉老師當時講那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聽得特別專注,但是并不真正理解。其實我今天的分享就是來自于那天聽了劉老師的分享之后引發的一系列的思考。

共生模式是自我獨立的障礙和羈絆

我們剛剛不是講獨立嗎?我們先來看一下:一個沒被人“看見自己”的父母,一個沒有獨立的父母會怎樣看自己的孩子?你們是不是要通過孩子有多么需要我來證明我是一個好家長,我是一個好媽媽?上周一個媽媽跟我傾述她的苦惱,孩子的爸爸說:你看孩子就是愿意跟我打電話,就不愿意跟你打電話,我平時還這么忙,我還顧不上他,反而還愿意給我打電話。言下之意就是你好好想想你這個媽怎么當的?可是你知道當這個母親跟我說這些話,她內在的委屈是什么?她認為父親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的,就是不斷滿足孩子找感覺的需要。所以孩子愿意給父親打電話,提要求就容易得到滿足,一到媽媽這里,媽媽說問題、說毛病,所以,他就不愿意給媽媽打電話。這個父親在做什么?他在往外求,通過孩子需要我,從而證明我是一個好人,一個有愛的爸爸,他并沒有獨立。這就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共生 ”。

這張照片是我們學堂去年在攀枝花的一次徒步中,在森林里面、海拔還挺高的一個地方拍的,這棵樹已經被寄生植物纏的滿滿的,這些綠的就像苔蘚一樣的植物爬滿了整棵樹,因為這些寄生植物是需要吸收樹的營養才能活下去的,因此樹的中間樹干已經很空了,破到什么程度?就是像我這種力氣的人一腳就能把這個樹踹斷。我們看一下下面的照片。

 

我拍了一個很近的,它長大了就這樣。你看它能長多大?像一個小樹在樹上一樣,這就是它整個過程。然后春夏秋冬這棵樹都要經歷這種共生植物在它們身上這樣一個成長過程,最終這棵樹兩年后基本也就完蛋了。這就是大自然當中的共生。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肚子里面長過蛔蟲?有蛔蟲的人不胖,為什么?它吸收你的營養。有部電影《瘦身男女》,一個很胖的人為了減肥吃蛔蟲,肚里有蟲經常會肚子痛,人也憔悴的不行,這就是蟲子和你的共生。動物界、植物界都有,在我們人與人的互動中也有。但是人和動物總是反著來,你看蛔蟲在你肚子里面,你會覺得很痛苦。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在你家里養的是大蛔蟲,你還親手把他養大,還樂此不彼。什么時候開始痛苦?青春期的時候開始痛苦,再大一點就更痛苦。網上很多類似的新聞。

兒子到了40多歲了,母親出去撿破爛,回來供養兒子,兒子還不滿意,把80歲的老母親給揍一頓。到這個時候她才痛苦。在她老了需要孩子的時候,本來是應該孩子反哺于她了,她不僅得不到,還要持續的去給的時候,她才感到痛苦。但是顯然已經晚了。所以這種共生現象,無論是對動物、對植物,包括對我們的家庭,對孩子本身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一個臺灣演員,她在電視節目當中炫耀:我兒子很愛我。驕傲自豪。跟孩子的親密照片看上去還挺幸福、喜悅。最后他們的故事卻是:兒子在美國被捕了。她兒子在美國住的房子地下車庫里面藏了很多的槍支彈藥,被美國人抓進監獄里,最后花了2000萬美金保釋金把兒子救出來。她兒子是不是真的對這個社會有敵意?據了解他兒子就是覺得好玩嚇唬人,天真到這種程度。回來看,這個母親是怎么把她的兒子養成這樣的?媽媽把兒子養到15歲還要跟他一起睡覺。在媽媽眼里她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嬰兒。她永遠需要一個嬰兒。于是,兒子就成長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人來滿足她。于是,孩子的生命同樣受到傷害和影響。

那么共生模式是由于什么而產生的?我們一定要看到自己背后有沒有跟這個媽媽一樣的東西,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住在我的心里?希望我的孩子永遠需要我。如果有請跟她對話,問問她:你多大?問問心里需要一個小嬰兒,需要一個兒子的你多大?跟自己溝通非常重要。了解孩子,我們需要先把自己了解清楚。然后再問:你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你有沒有一個幫助自己成長的計劃?你需不需要我的幫助?就和你自己對話,去進入一個這樣的深度的自我對話。

沒被看見的人,活在面具里找不到自我

你心里住著一個理性的、一個知道答案的你,他完全可以支持到你自己所有的成長,只不過你從來沒有去啟動他,你就活在你認為的假象中,你就活在那個長不大的自己中,他們的關系是什么呢?你曾經是一個沒有被看見的你,你認為你是一個沒長大的,需要別人來證明你OK的孩子,然后你就活在你以為的自己里面,就沒有跟你自己在一起。這就是與花同在要提示我們的,你活在那個以為中,沒有跟真正的你在一起,你活在你知道和以為的概念中,沒有跟真正的花在一起。大家今天聽完課之后回去清理一下,看看內心有沒有也住著這樣一個人。

大家體會一下這個圖,藏在面具背后有一個我,戴上面具之后你看到的是這個面具,戴上后看到的你(別人),是真的你,還是假的你?而這個面具甚至是你自己帶上去的。比如說我得是一個很有愛的媽媽,我用照顧別人表示我的愛,這是我戴的一個面具,是我想扮演的一個角色,我就帶著這個面具去看我的孩子,他們都是非常需要我照顧的。所有孩子都是非常需要我的保護的,因為我是一個有愛的媽媽,你不真實,他也不真實。

這樣的一個面具對雙方意味著什么?當我透過面具去看你,認為你是需要愛的。同時你也就變成了需要愛的你。然后我們倆就在面具之下互動,時間長了之后,你根本不知道你是誰,你根本不知道你是不需要幫助也能自己做好,你根本不知道你不需要我的照顧也可以活得很好。特別是你慢慢長大之后,你不需要我點贊,不需要我表揚,不需要我肯定,你也可以把事情做得非常好,你已經不知道了。這張面具早早地就和我融為一體,而事實上他是可以換的,但我們不知道怎么換,總是活在這個面具背后,既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別人。這就是我們人生。而本自具足的你其實就是我們走出青春期要去看見的自己!

想想我們經常說我們孩子的那些話,你給他畫的那個面具:你這孩子真不聽話,這孩子真笨……因為你老這么看他,所以他就把這一面給你,把一個缺愛的、把一個笨的、把一個蠢的自己呈現給你,他也活在那個面具下。然后他一直玩這個游戲,然后不停的、反復的犯同樣的錯誤給你,你們雙方只要始終沒有一個人去率先看透面具,拿下面具,這個游戲就一直玩下去,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那么作為一個被幻想的孩子,他會怎么看自己?他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假如你生為一個孩子,你是個永遠被認為不聽話的孩子,你可能會覺得活著沒意思了。

自我在尋找它想要的活法

如果你是個好孩子,如上圖這個好學生:林嘉文,18歲自殺,17歲的時候出了兩本書,被稱為歷史天才。當他自殺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北大等幾個大學的邀請入學通知書,但是他選擇了自殺。這是他的遺書里面摘錄出來的兩段話。

我們通過他的遺書來分析他為什么要自殺?

大家自己看一下。看了之后可以思考:林嘉文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生活?他希望是怎樣的活著?他已經很有成就:兩本書,有版權費,還有很多收入,然后又拿到了大學的這種最高學府的pass。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他還要選擇死?或者說你認為他如果要活著,想要怎么活?他在遺書中談到:“離世前唯一的擔憂是我的遺體大概會很難看,且任人擺布。周圍的環境決定了人很難有個體面的活法。在這樣的社會風氣里,容不下安樂死這種很個人主義的事情,因為總有人想榨取人,自然不會放別人自由的生死。”他已經認識到這個程度呢,大家在中國能夠安樂死嗎?你認為最好的死法是什么?在現實中大部分人最后的結局在ICU里面什么都不做,每天貢獻1萬元。而他已經看得透透的。他到底想要什么?一個18歲的天才少年,用他的死表達了最極致的逆反。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種很鬧、很不聽話、很不爭氣的孩子。太爭氣了,他活的很不錯,比較乖,高考前還寫了兩本書,學習能力很強。我們要從他的案例當中來找到青春期的解決方案,這才是我想帶給大家的東西。

從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最希望得到的是有尊嚴的活著。一個這樣的天才為什么要死?

我思考了下:一、他希望能夠活出尊嚴來。在他的遺書當中寫了很多關于大學校園里面的一些東西,這里面有兩個前提給大家介紹一下:

1.他父母,他在遺書里面跟他父親說,要父親珍惜他的母親,兩個人好好的過,所以你可以想象他父母的生活過得不是那么開心。

2、一個叫江緒林的香港某大學任教老師(博士)自殺了,這位老師的自殺給了他極大的刺激。他的人生如果繼續走下去,他就是第二個江緒林。因為他看到江緒林從一個意氣勃發的少年變成中年頹廢的樣子,那種在生命里面無法去實現自己理想而受到打擊的頹廢。他認為自己現在的人生繼續往下走,就跟江緒林是一樣的,所以他不想要這樣的人生,于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們支持他這種結束生命的選擇嗎?你覺得應該怎么活?你要給他一個有尊嚴的活法,他覺得在大學里面那些老師的辦公室始終是封住的,學生和老師之間有一種不平等。大學的校園里面充滿了政治的意味,不是學術的氛圍,所有的這一切他都覺得無力改變。所以他不想那樣生活下去,與其茍且的活著,不如有尊嚴的死去,這就是他的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死的挺有尊嚴。他所經歷的無奈,我相信各位都有。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你不喜歡的事情,你試圖改變,可是當你真的想去改變的時候,你竟然無處著手。有多少這樣的事情,寫下來,當你一條一條地寫下來之后,你就能體會到林嘉文的無奈。他無法實現自己想要的活法,無法滿足自我想要的尊嚴,他選擇自殺。

他認為他不能這樣活,而你可以,那么你覺得比他強在哪里?你怎么樣把你現在的生命活出更大的精彩?你要不要去思考:怎么活得更有尊嚴?我在想:如果林嘉文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有尊嚴的活法,他知道可以怎么有尊嚴的活,知道哪里可以給他有尊嚴的活,他一定不會去死,對嗎?

從林嘉文的啟示,找到青春期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告訴學生如何有尊嚴的活著是我的天職。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明心學堂是怎么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有尊嚴的環境。在這里分享幾個故事給大家:

啟示一: 活出尊嚴

故事1:江湖大會

我們明心學堂今年有個江湖大會,江湖大會的來由是這樣的。我們學堂這一個學期來了一二十個比較鬧騰的、問題比較多的孩子。特別是在第一個月里面就出現老有人偷零食,老有人當大哥要大家都聽他的,彼此之間各種抱怨,周末電話時就有家長把情況反映到群郵件上。我看了之后就覺得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彼此互動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有很多怨氣沒有得到紓解,些事情又不能拿到桌面上去講,我們就搞了一個江湖大會。這江湖大會就是約戰。你們知道過去在歐洲紳士之間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什么?決斗,我們約戰就類似于決斗。只要你對誰不爽,你就可以找老師申請,我因為什么理由想要約戰誰,如果你覺得自己打不過他可以請人幫忙。有了解決方案后,我就想怎么去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不能變成私下的發泄,也不能讓這個約戰變形。

于是我開場是這樣跟學生們說的:你們當中有三個人,是我想約戰的。孩子們很意外,居然還有老師想約戰的人。我給出了理由:第一個孩子,他被父母逼著他來,我們勸父母把孩子接走,但父母把他留在學堂不讓他走,于是他就跟同學說,我要去舉報,警察一來他就可以回家。我說明心學堂是我的摯愛,你公然揚言要傷害我的摯愛,我得約戰他。第二個孩子,學堂的學生和老師不斷的給出善意,可是他不斷用各種行為破壞學堂的秩序,讓學堂的氛圍受到影響,所以我也要約。第三個孩子,他特別會演戲,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當面表現的什么都挺好,背后霸王就是他。這三個人我都要約戰,你們誰愿意幫我約戰。

一說完所有的學生全部鼓掌,很多學生都愿意幫我打他們。于是我又告訴這三個被約戰的孩子:我們要公平,所以你們可以自己來選擇,要不要應戰,我也允許你不應戰,但是我表達了我的態度,我就主張了我自己。我這樣做是不是會比較有尊嚴,我尊重了自己。然后我就挑了幾個學生和助教,因為有那么多人想幫我打。我要被約戰的人自己挑對手,你要誰給你打?

看照片,是不是懸殊非常大,這個對手是他挑的。不論結果如何,他都贏得了尊重。因為他沒有挑最弱的對手,而選擇比他強大的對手去迎戰,所以即便他輸了,他也贏得別人的尊重,這是不是一種尊嚴!

那天有一個女生現場臨時來約戰,她約戰一個男生,同班同學。這個男生總是在看書或者學習的時候,突然跑過來打她一下,然后就走了。過來人都懂啊!她不爽,她說我要約戰,最后選擇自己打。打不過男生,一邊打一邊哭,贏得全場的掌聲,最后輸了。但是那個男生從此不敢再來打她。她有贏得了尊嚴沒有?

還有兄弟兩,弟弟被約戰,但第一場就被打出鼻血下去了。然后哥哥主動拿起手套說我幫他打。哥哥個子比弟弟小,明明知道打不過還主動申請幫弟弟打,還在堅持,這是尊嚴吧!

那一天即便任何一個輸掉的人都活得非常有尊嚴,輸都輸得非常有尊嚴。而每一個約戰的人,他會當面表達他的不爽,說出約戰的原因,當他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之后,他的怨氣疏解了。

結果重要嗎?不重要。所以在學堂里面我們主張每個人都去表達自己,都去主張自己,而且去堅持自己、捍衛自己。到這里他就活出了人的尊嚴,他根本不在乎那個結果,這就是有尊嚴的活法。然后在當天所有被約戰的人,他們沒有做逃兵。因此我們給予所有應戰的人足夠的掌聲、欣賞和肯定,告訴他:你很棒,你選擇比你強的對手,無論結果是什么,你都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活動當中學會了怎樣做人。他將來進到社會上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會怎么做?他要會告訴對方,你做了什么樣的事情讓我覺得不好,我想怎么做。這就是有尊嚴的活法。

故事2

經過開學一兩個月的調整和訓練之后,學生整個的面貌都有一個大的變化,進步特別大。但是有一些后勁不足的孩子補了一把力之后就停滯不前推不動了,日常手段推不動。常規手段跟他談談話,鼓勵一下用處非常小。需要換個招來觸動他們,有天早上教師開了晨會,臨時決定要表彰所有突出進步的人。

這張照片里面所有的都是有突出進步的人,來學堂兩個月之后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老師和學生們都認可他們是進步很大的人。我肯定了這些同學確實是進步了,但是我們目前感覺又有點問題。學生們很敏感很聰明,提出來他們的進步有大有小,我接著問: 你們想表達的是不是他們有些人現在不進步呢?

平時我們面臨這種現狀,很容易會陷入這種模式:一個人進步了,現在不進步,就開始批評他,你前面都進步了,現在怎樣怎樣……會盯著他不好的去說。而在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們:我們繼續評獎,評持續進步獎。獲得持續進步獎的人就可以回到座位上,最后還剩下9個孩子,就是那些平時我們推不動的孩子。我告訴他們:學堂永遠尊重你們,現在有兩個選擇,我的左手邊代表不想再進步,現在這樣挺好的。我的右手邊代表我承諾要持續進步,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改變現狀。孩子們怎么選擇呢?都跳坑選擇了右邊。跳坑后還要作出承諾,同學監督,一個月后檢查是否實現你的承諾,所以這個坑,人人都跳的很開心,你就看著他們慢慢的變。整個過程中我沒有批評他們,只是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問題。他們既看見了自己的問題又一點都不尷尬,還蠻開心的。這就是給他們的尊嚴!

故事3

這個是我們學堂的“胖子王”評選,我們為什么要做“胖子王”評選,因為孩子們食量大得驚人,一頓吃8-10個饅頭、5-6大碗飯的大有人在。讓我們覺得不是很正常,但是平時的勸說也沒用。想要一個有用的方式提醒他們注意一下這個問題,提議大家來一個“胖子王”評選。

學堂開學的時候做過體重、身高測量,所有的這些測量都有底子,看看一、二個月下來之后,誰增胖增得最多,誰就得獎。而且獎品也很甜蜜的。冠軍會得到一斤奶油,兩天之內吃完一斤奶油,而且只能奶油拌飯。這個規定一出,所有人都去稱體重去了,他們從來沒有那么關心自己的體重,每天開始監測。

我們廚房的師傅都說現在吃東西少多了。如果認為他吃多了,好像也不太有尊嚴。選個“胖子王”,你在長身體的時候長胖也正常,而且我們還主張說,我們不以單純的體重增加為總價值,我們要看體積!我們學堂其實是這樣的,胖子去了就變瘦,然后瘦子去了就變胖!而且有些男孩子是武道班的,并不是那么的明顯胖,只是變得很壯,但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他們開始去監測自己的體重。到了評選的頭一天晚上稱體重的時候,又發生了非常搞笑的一幕,他們居然臨時抱佛腳,都在那里做俯臥撐,好像再多做幾十個俯臥撐,體重就少了一些一樣。很好玩吧!他們就這樣甜甜蜜蜜的往坑里跳。這也是給他們尊嚴!

啟示二:選擇正能量,讓世界因我更美好

林嘉文他在面對一個自己不想要的世界的時候,他選擇的是離開。我們教學是給孩子一種正能量,就是我們選擇改變世界,我是主人,我為我自己做主,我不等待別人給我創造一個好的世界,而是我自己去改變一個世界。因此要讓世界因為我而更美好,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對于這些有“問題”的孩子來說,那么我們必須看見他的優秀,幫助他去呈現自己的美好。

在開學第一個月里面,我們的零食是普遍被盜,所有人的零食都會被偷。明明有6個蘋果,居然只剩一個,一袋面包里面有4個面包的,居然只剩半個,所有人都被偷。經過大家的偵查和舉報,大家確定是某孩子做的。可是他否認,他說我沒有拿。但是東西還是在丟,還是不斷的不見。

之后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就是之前被指認的孩子,他在學堂里面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舉動,在學堂里面走路的時候身上背個雙肩包。我們很好奇問他:干嘛背雙肩包,準備回家嗎?他說我不回家,我的零食都在我包里。這個孩子很厲害吧,因為我們之前在引導學生的時候,連老師都沒想出這么好的主意來防盜,大家想想為什么他也要防偷呢?只有他的零食也被偷了才會做出這種舉動。

于是我們就給所有學生開會:首先肯定這個孩子他的防盜技術是不是最高級、最有效的?所有人都承認比他們其他任何方法都有效,因為之前手段都是:趕快吃完、分給別人吃、我們干脆不買。而他的手段是最符合自己現實需要的,最高級的。你們服不服?要不要向他學習,防盜他是師傅。

我們再說中間是誰偷了他的零食,這個人手段也很高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要不要向這個人學習?那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這個人,他本質是什么?他是個俠客,這種行為有點俠客風范,但只有亂世的時代需要俠客,你們愿意生活在亂世里面嗎?愿意用這種最底層的生活方式來打造你們的學堂嗎?他們一聽就不樂意了。我說我幫助你們,如果你們想變得高級,你們就要學會高級人的生活方式、高級運作方式,不是這種以牙還牙,睚眥必報。高級人類的生活方式會比較自律。

前面背著包保護自己零食的同學,我非常信任他,建議你們所有的人都把零食交給他保管,他一定會隨身背著幫你保護的很好,我100%信任他,比信任我們的老師還要信任。于是這孩子就真的接了這個任務(當然我們是有手段的,這里省去一些細節)。他挨個寢室去問:你們誰的零食需要我保管,有沒有負責任?太負責任了,然后沒有人愿意給他保管。但是我說了,我說要交給他,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他,任何人零食被偷,我們都找他承當,賦予他責任。

然后第二天他又做了一件事情,挨個寢室問:你們有誰丟了零食嗎?直到第四天,小班的孩子有被偷零食,他就在那查監控,坐在那里看,然后查出誰丟了。我告訴他:老師相信你,即使找不出來,也不會算到你頭上。然后一周之內真的沒有零食被偷,從此我們學堂的零食再沒有被偷過了。

你知道這背后發生了什么嗎?昨天學堂老師告訴我,他們班另外兩個男生在學堂的一次“心靈魔法游戲”課程過程中,兩個男生在“有沒有隱瞞的事情”那一關,老是過不去。后面就跟老師承認:當時零食我也拿了,我也偷了。

大家看同一件事情是不是所有人都受益了?別人不知道,我們知道,我們做老師的也不會去說,但是學堂真的從此再沒有丟過任何零食,不需要監控器。這個教育的發生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去看到正面價值的過程。你看這個孩子,他有沒有發現一個最好的他自己?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要去偷別人零食吃的人,成為一個幫所有人管理零食的人。而且在這一周的時間真的都做到了。有沒有自控力?有沒有責任心?是不是太棒了?

這種教育就是一個給他有尊嚴的環境,即便你犯了錯,我也要給你尊嚴,但是你的錯誤我也不回避,他也不回避。因為我們人其實是有這個能力去面對自己的勇氣,我們人人都有。只不過說我們過去是他一犯錯,我們就指責、批評、貼標簽。看不到他的另一面。尊嚴到底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你在每一個問題發生的當下,陰和陽,這個事情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你要同時看見,然后你把他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同時指出,他心里一點對抗都沒有了。

如果我把這個管零食的任務交給我們的老師,是達不到交給他去管的效果。因為老師沒那么多時間,但他有這個時間可以做到。當他做到的時候,他幫別人頂了鍋,而被他頂的人心里也會忐忑觀望,是不是?他也在改自己,他也受到了教育,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就是我來改變這個世界。你看我剛才說的孩子,他有沒有改變學堂的環境?本來是他破壞的,最后由他改變,然后大家共同努力,學堂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再也沒有人偷東西了,真的好,真的讓人覺得很驚訝。

我們來看:在零食不見后背后發生的事情,以及為什么學堂零食再也不會丟了?我們看這里:所有的孩子除了得到了一個由自己創造的美好的學堂之外,他實現了對自己負責任,擔當和勇氣。我能夠承認錯誤,我能夠超越我自己,我以前零食吃一點都覺得不夠,現在我不吃,我也覺得可以超越自己,然后他也看見了一個新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原來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其實自己也挺優秀的。在整個過程當中,剛開始有人會抱怨說有人偷吃什么,感覺學堂烏煙瘴氣的。但是很快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當中付出了努力。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去遠離它、抱怨它,而是改變它。從我做起去改變,每個人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啟示三: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志與欲的取舍

林嘉文在世時,看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即便自己取得了別人無法取得的成就,也無法支撐他活下去。

活是有不同的層次,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你為什么而活?為了生存而活?只為生存而活其實是最基本的欲望,表明你就是活在動物這個層次。如果你能夠超越生存的需要而活,為一些看上去不是那么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活。這種層次我們可以把他稱為志。

舉個例子: 如說山長,他現在已經很有錢了,投資上面做得很成功,很多年前他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早就不用為生存而活。而他的心愿是:愿中國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愿天下學子有明師指路,愿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能發揚光大。這跟生存一點關系都沒有。這就是山長立的大志。而我們所謂的”立志“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讓自己活得更舒服而已。馬云說:我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也是立志。

當我們沒有志向和目標的時候,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是被欲望牽著往前走,包括我心中還是想要得到認可,這也是欲望。沒有人認可我,就不知道自己該怎么活下去。我需要有一個更大的志,這個志就是我想讓我所有的學生都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想讓每一個明心學堂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得到更快速的成長。我想把我這個事業做到,即使將來收不到學費,我還要繼續去實現我的理想,繼續實現我立下的志向。

這些都是脫離了生存的層面。當你的心中開始有了別人,當你活出了超越動物的境界(動物是為生存而活,為繁衍后代而活)。當你開始為這些而活的時候,你就不一樣!青春期如果你沒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就很容易淪為動物的一生。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度過的一生。

“世界因我而更美好”這是志!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欲!所以真正的志者就是不斷超越自己,無我有事有他人!什么叫找感覺,什么叫有目標。簡單的說,找感覺的人就是有我,目標型的人就是無我有事有他人。因此他的人生會活得更精彩,因其無私而能成其私,反而活得最好。而被欲望束縛的人,他根本沒有辦法體驗到生命更高層次的美好。


現在你看到這個照片是別人從山頂往下拍的,是他徒手攀巖的一個過程。這部影片得了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獎,太震撼了!我給學生們講過這樣的一堂課,在這里推薦給大家看看!是什么樣的活法能活出生命的這種精彩,完全不被吃喝玩樂、金錢、名譽這些東西所控制和影響的這樣一種自由的人生。而且我覺得FREE SOLO英文這個詞特別好,音樂當中SOLO就是沒有樂曲譜子隨性的來一段的那種。如果把它換一個角度去理解的話,不正是一種真正隨心所欲的狀態嗎?

我的生命不受任何東西的束縛,我可以做到所有我想做的事情,那樣一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志。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人生要想走出青春期,找到真正獨立的我,就要達到這樣一個境界,搞清楚你真正想要的超越這種物質層面的東西是什么?然后用你全部的生命投入進去實現他。不論你最后是否實現,你的生命都是自由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牽絆和束縛。

當青春期的能量與生命的目標融為一體的時候,性能量轉化為生命能量,青春期將成為實現美好生命全新開端!青春期再也不是問題。他會是生命中最強大的能量!這是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祝福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你的孩子內向,不自信嗎? ——我們為何會帶上面具生活?
如何在人際關系中做經營者
15歲女孩上街乞討,扮“牛”讓人騎
是誰害了顏淵
兒女五不怨 父母七不責
師生皆無尊嚴:教育缺失45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松阳县| 邵阳市| 从化市| 丹阳市| 海门市| 海晏县| 泉州市| 金堂县| 中阳县| 白玉县| 搜索| 利津县| 景泰县| 加查县| 永和县| 湘乡市| 子洲县| 杭锦后旗| 城步| 方城县| 马尔康县| 娄烦县| 渑池县| 蒙自县| 通州区| 彭阳县| 邢台县| 邳州市| 通许县| 广东省| 岳西县| 修水县| 万载县| 阳原县| 固阳县| 宜君县| 镇巴县| 石首市| 泉州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