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婚年齡的規定
據記載,唐代曾先后有過兩次關于結婚年齡的詔令,第一次是在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即下詔令:“其庶人男女之無家者,并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皆任同類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并須申以婚媾,命其好合。”規定的年齡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必須婚媾;第二次是在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發布了一條新的詔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將以前的結婚年齡提前為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唐太宗的詔令中“須”申以婚媾即應該婚嫁,對于婚聘年齡的規定具有強制性,這在唐朝初年那種特殊形勢下,實行早婚制度對解決勞動力短缺、穩定社會秩序有著積極意義。延至唐玄宗時期,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多地少的問題使得當政者有必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抑制人口的過快增長。而唐玄宗頒布詔令為結婚設置一個許可年齡的限制,可能正是減少人口的措施之一。
(二)基本原則
“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是我國古代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媒妁之言”是中國古代男女婚配的先行條件。《釋名》曰“:婚,昏時成禮也,姻,女因媒也。”可謂是無媒不成婚。據《詩經·齊風·南山》記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由此可見,“媒妁之言”與“父母之命”自古是婚姻締結的必備條件,唐代也不例外。在《唐律》中,父母、尊長對子女擁有完全的主婚權,“媒妁之言”具有的合法地位,從而使“包辦婚姻”在唐代制度化、法律化。“雙妻并嫡,懸為厲禁”正是我國一夫一妻的古老制度的體現,自西周時起,在法律中只承認一個合法妻子,對于男子娶妾沒有限制。“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唐律疏議·戶婚律》)這些規定主要是對已婚男子犯重婚罪的懲罰和對一夫一妻制原則的保護。
(三)婚姻成立的條件
1.唐律中規定婚姻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積極條件:其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述已經提及,“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是我國古代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子女婚姻大事完全秉承父母之命,唐律規定媒妁介紹是婚姻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唐律疏議》卷13云“: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其二,婚約,也即定婚。“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杖六十,雖無許婚之書,但受聘財,亦是”。定婚有三種表現形式:婚書、私約或接受聘財,其中聘財是最重要的要件唐律疏議云“:婚禮,先以聘財為信。故禮云:聘則為妻。……受一尺以上,并不得悔。”可見三者之中,受聘財是確立婚姻的主要標志,其法律效力優先于婚書與私約。其三,六禮的婚姻程序。“六禮”是中國古代婚姻成立的必經程序,西周時期創始,至唐代依然延用。《唐律疏議》卷13“以妻為妾”條曰“:妻者,傳家事,承祭祀,既具六禮,取則二儀”。六禮的程序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唐代法律雖然保護婚書的效力,但同樣要求人們要遵守六禮的程序,對于違反規定強娶或者不嫁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
2.為保證婚姻關系不違背封建禮教和不妨礙封建國家的統治秩序,唐律對婚姻的締結條件作了諸多的限制,對以下幾種情況作了禁止性規定:禁止同姓及親族為婚。“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緦麻以上以奸論。若外姻有服屬而尊卑共為婚姻,……亦各以奸論,而父母之姑、舅、兩姨姐妹及姨、若堂姨,……并不得為婚姻,違者各杖一百。并離之”《(唐律疏議·戶婚律》)。禁止良賤為婚。唐朝的民分良賤兩類,賤有官賤私賤之分,官賤如官戶、雜戶、工戶等,私賤有奴婢、部曲兩種。“人各有耦,色類相同,良賤既殊,何宜配合”《(唐律疏議·戶婚律》)。唐律中說:“奴婢即同資財”,主人可以將女婢等同馬牛牲畜一樣帶到市場上出賣,因此唐代的賤民階層不具有像普通民眾一樣的社會法律地位。因此在婚姻制度方面,唐律規定禁止良賤通婚。其他禁止性規定。如監臨官與其部下百姓通婚,不得嫁娶違律,不得娶逃亡婦女為妻妾,不得先奸后婚等。
(四)婚姻解除的規定
唐律中對于離婚的法定理由以及限制休妻的法定情形作出了具體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休妻的法定理由是“七出”。“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大戴禮·本命篇》)丈夫根據這七條中任何一條都足以作為借口休妻。其二,為了限制丈夫濫用休妻之權,唐律通過制定“三不去”對其加以限制。“三不去”的具體內容是: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服三年喪,不去;娶時貧賤,而后富貴者,不去。但婦女“若犯惡疾及奸者”不援用此律。“三不去”是對夫家休妻的一種限制,有其積極意義,可以穩定婚姻關系,體現了儒家仁義的精神,也反映了禮制與法律對人性倫理的重視。其三,“義絕”是唐代法律中的另一個離婚法定要件。唐律規定,犯義絕者,表明夫妻之間的恩義已絕,要強制解除夫妻關系。所謂義絕,是指“毆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殺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殺及妻毆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殺傷夫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與夫之緦麻以上親、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雖會赦,皆為義絕。”
另外,和離是唐代較普通的離婚形式。和離是夫妻雙方自愿離婚,類似于現代法律制度下的協議離婚,過程比較平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