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太極拳是精、氣、神高度協調統一下的形體運動,是以內養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從而達到身心雙修的一門學問。要想在太極拳有所精進,明白“三調”(調身、身心、調息)很有必要。調身是調心、調息的基礎,調息是調身、調心的轉換,而調心是調身、調息的目的。三者相輔相成、相互聯動,密不可分,合為一體,辯證統一。是太極拳由形到氣,由氣到神練習的三個遞級過程。
一、調身。太極拳的調身主要是調整形體姿態,要求讓形體達到一個最佳的平衡狀態。在行拳走架和站樁時,一定要按照拳的要求體現出來。站樁為靜態調身,行拳走架為動態調身。太極拳起勢之前要自然靜站,頭正身直,全身放松,虛領頂勁,兩眼平視,下腭內收,沉肩墜肘,含胸塌腰,松胯曲膝,兩手自然下垂體側,做到空胸實腹,氣沉丹田,舌低上腭,會陰微收。行拳走架時要慢慢理解體會太極拳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使身體每一個部位都符合規范要求,并且能按要求把動作做到精雕細琢準確無誤。并自始至終對虛領頂勁,含胸塌腰,立身中正,松肩沉肘,曲膝松胯這些關鍵部位的規范要求,都要一一對照做到位,體現到身上。要把每個定勢做到姿勢舒展大方,身法中正無偏,重心及手法完整到位。要把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這外三合始終貫穿在每一個動作之中。調身最基本的要求是立身中正,關鍵要抓住兩點:一是保持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一條線;二是兩胯要松坐。在練拳時身體和地面要保持垂直,不要前俯后仰,左偏右倚。重心不穩,必然會勉強平衡,全身僵硬;挑肩架肘,挺胸凹腰,上實下虛,是不可能做到氣沉丹田的,必然會橫氣填胸,呼吸不暢、神氣呆滯;頭重腳輕,必然會顛覆必生,影響身法。同時在調身時還要注意慢練和快練的關系,平時以慢練為主,能慢盡量慢。在慢練的基礎上,再逐漸快練,快到一、二分鐘練完一套拳,并且是完全放松、符合拳理的情況下練完。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二、調心。調心就是入靜,入靜是練拳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思想寧靜,意念集中,輕松舒適,頭腦有序化的境界。入靜狀態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狀態,亦不同于睡眠狀態,更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因為它還保持著清醒的意念活動。入靜方法是求得心念寧靜,使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入靜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在練套路時專心致致,全身心投入其中,用心體會太極拳的陰陽變換之理,做到以意運氣可以隨心所欲,以此來調整神經精神狀態。在練拳起勢前,做預備式時,要先將大腦清凈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松,思想集中,專心致志,靜如止水,做到“入靜”后練拳。而后待心神穩定,以意念為主導,以腰脊帶動四肢,沉穩松柔的進行運轉。在上一動作定式與下一動作開始,要無有凹凸、無有缺陷地連綿不斷。在上一動作和下一動作轉關處,用折疊勁使其連貫起來,要形斷意不斷,形斷意相連,循環無端,做到“圓靜”練拳。從預備式開始到整套拳結束,一定要洗心滌慮,使整個身心松下來,把練拳之外的所有事情忘掉,無牽無掛地練拳,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心煩意亂,做到“穩靜”練拳。心能靜而后能用意,太極拳練意不練力才能得以實現。
三、調息。調息就是調整呼吸,一呼一吸為一息,調息是調氣、煉氣的一種方法。太極拳要求呼吸要悠深慢長,即深長呼吸,以適應太極拳緩慢的運行風格,也有利于靜心。太極拳練習中主要有兩種調息法;一種為自然呼吸,另一種為腹式呼吸。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是人的本能的鼻呼吸方式,也叫順腹式呼吸法,指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是初學太極拳者應采取的呼吸方法。練習者應按自己平時的習慣,毫不用意、毫不用氣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動作拘束。動作時,當吸則吸,當呼則呼,一切順其自然,以自己覺得舒服為宜。待動作練順、練標準后,自然而自然就能以呼吸配合動作。如過早地注重呼吸配合動作,易出現憋氣、僵硬,反而適得其反,對健康不利,對學動作不利。自然呼吸是通向腹式呼吸的基礎和階梯。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2、腹式呼吸法
太極拳的腹式呼吸為逆腹式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拳架練的規范嫻熟,周身協調,圓貫連活后,用意念指導呼吸。吸氣時腹部收進去,意念上要有一種向內向上被內吸感覺,如在收貯聚合能量,等待爆發。呼氣時腹部鼓起來,意念上有一種把積蓄的能量向四周全身放出去的感受。在吸氣時,通過收腹、提肛的動作,順意地意走尾閭到命門,隨后使意念自然地沿脊柱上行直沖腦門。意念沿脊柱上行達腦門后,兩眼內視玉枕穴片刻引領意念從百會貫氣,貫至前額飽滿,然后從鼻腔呼氣,在呼吸過程中,嘴自然閉合,舌輕抵上腭,以保證內動氣息的相聯,元氣不外泄,氣經膻中穴貫入小腹,隨著鼻腔的呼氣,內氣沉于丹田,腹部隨之鼓起,鼓起的腹部猶如被鼻腔的呼氣吹鼓起來一樣的感覺,使小腹部(丹田)飽滿充實。氣沉丹田后稍停片刻,再引領意念經會陰提肛,進入下一輪意念運化的循環。逆腹式呼吸猶如給五臟六腑做按摩,能促進氣血的運行,調理人的生理機能,改善人的精神氣色,是修身養心鍛煉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對一些傷病后的康復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總之,如能按照太極拳調身、調心和調息的要求循規蹈矩進行練習,就能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周身無處不太極的高級境界。
作者簡介:
張晉僖,1963年1月生,河南博愛縣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陳正雷大師入室弟子,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華夏太極拳師協會會員、特級教練,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館長兼總教練,中華民間傳統武術太極拳七段。 1979年開始學練當地黃嶺炮拳、長拳;1982年后學練陳式太極拳;1990年起拜“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陳正雷為師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及刀、劍、推手等。數十年藝耕不輟,擅長陳氏太極拳械、推手。1993年起在本地區授拳,學生千余人。2005年在焦作市舉辦的“十萬太極穿越云臺山”活動中,擔任青天河景區主教練并領銜表演,被焦作市委、市政府授予“組織優秀獎”。先后在《少林與太極》、《武魂太極》、《今日頭條》等媒體發表太極拳專業文章五十余篇。業績傳略載入《陳式太極拳志》、《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中華太極人物志》、《當代中華武壇精英名錄》、《當代中國傳統武術名人名家辭典》和《中華武林人物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