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 3400字,閱讀約 7 分鐘
2022年10月21日下午16時45分,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逝世,享年100歲。石興邦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他一生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國史前考古研究,創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國全景式聚落考古的開創者,創建了以社會人類學方法詮釋考古遺存的科學范式,為中國史前考古研究和中國特色考古學體系構建做出重大貢獻。
除了在考古學上的重大貢獻之外,上世紀80年代,石興邦先生與我國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昭陵二駿”之間,還有著一段令人感慨的往事,當時差一點就促成了二駿的回歸。盡管參與者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由于各種原因,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壹
1986年5月,時任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的石興邦,應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的邀請到美國做學術交流。在美訪問期間,石興邦見到了哈佛大學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
石興邦與張光直是老朋友。他們不但曾先后受業于同一恩師,而且改革開放后,張光直先生曾多次到陜西訪問。
▲張光直(1931年—2001年),當代著名的美籍華裔學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圖/網絡
此前,張光直曾不止一次向石興邦提起昭陵二駿回歸的問題,這次趁著石興邦到美訪問,他又提起此事。
張光直說的“昭陵二駿”指的是“颯露紫”和“拳毛騧”。這兩塊大型浮雕石刻原來和“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四塊石刻一起,合稱“昭陵六駿”。這組石刻于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陜西省禮泉縣唐太宗昭陵北司馬門內,是為紀念六匹追隨唐太宗征戰疆場的戰馬而刻制而成。1914年,“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被盜,輾轉于各路文物販子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塊石刻也曾被打碎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珍藏在西安碑林的昭陵六駿,其中兩駿是復制品。圖/網絡
張光直說,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戴遜館長跟他是好朋友,他們在一起經常提起昭陵六駿分離的事,感到很遺憾。雖然身為美國人,但戴遜愿意為六駿團聚做一些努力。張光直希望趁著石興邦訪問美國的契機,促成二駿回歸。
石興邦一聽,非常高興:
我是陜西人,二駿又是從我們陜西運出去的。二駿回歸的事,我當然責無旁貸。
一見到張光直,石興邦就拉著他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去看昭陵二駿。
后來,回憶此事,石興邦先生仍記得見到二駿的那一刻:
第一次看到真品,非常親切。
▲珍藏在賓大博物館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圖/網絡
▲“拳毛騧” 圖/網絡
▲“颯露紫” 圖/網絡
隨后,他與張光直一起拜訪了戴遜館長。戴遜非常坦率,一見面便聲明:
二駿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賓大博物館的財產。我們是通過商業手段購買的。
自從“颯露紫”和“拳毛騧”二駿石刻入藏賓大博物館后,各方指控他們盜取中國文物的聲音便從未間斷過,對此他們感到非常委屈。戴遜一上來的聲明,也是要表明立場。
接著,戴遜說,他非常同情六駿分離的現狀,他也希望二駿可以回到中國去。
一種方法是,中方可以把它們借回去展覽,展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或者采取互贈的方式,美方把二駿交還中國,中方向美方贈送兩件其他文物。
▲賓大博物館 圖/網絡
貳
戴遜的話讓石興邦又驚又喜,離開祖國七十年的二駿回家,看來指日可待了。
與戴遜會面后,石興邦立即向陜西省文物局報告了這個喜訊。
得知這個消息,陜西省領導和文物部門都非常高興。于是,他們向國家文物局打了報告,很快得到了“同意”的批復。
滿懷欣喜的石興邦,一方面致函張光直,請他聯系戴遜,一方面請碑林博物館選兩件唐代石像,用于與賓大博物館交換。
▲西安碑林博物館 圖/網絡
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美國三十多個州的州長來華訪問,到西安后,他們參觀了碑林博物館。當他們參觀到昭陵六駿時,講解員按照說明牌上的說法向他們介紹,昭陵二駿被美帝國主義分子盜取,現存于賓大博物館。
碰巧訪問團里有一位是戴遜館長的摯友,他聽到解說后很不高興,立即給戴遜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
作為一個賓州人和賓大的校友,我想讓你相信,我和代表團大多數成員,一想到一所令人尊敬的高等學府,尤其是美國這些意欲為其他國家作道德典范的高等學府,展出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展品,就異常難堪,感到很丟人!假如賓大若真用不正當手段獲得這兩匹唐馬,假如我看到的解說詞屬實的話,那就應該立即歸還它的尊貴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假如中方的解說詞不符合史實的話,也希望能阻止這樣的譴責。
這封信很快就通過張光直轉到了石興邦手中,戴遜當時的不快,可想而知。本來一帆風順的交換事宜,此時卻顯得有點兒不合時宜。張光直在寫給石興邦的信中也表示“氣氛困難”。
叁
二駿回歸在即,不能讓一塊小小的說明牌給擋了路。那段時間,石興邦馬不停蹄地從中斡旋,企圖用自己的誠意挽回不利的局面。雖然美方已經心存芥蒂,但交換的事總算沒有因此而告吹。
此時,碑林博物館已經挑選出兩尊唐代石造像,打算與賓大博物館交換。一尊是一米多高的佛像,另一尊是兩米多高的菩薩像。
石興邦把兩尊石像的照片和資料用航空信寄給賓大。沒想到,信還沒出國門就被海關扣下了。海關認為,這是文物不能寄往海外。任石興邦怎么解釋,可規定是硬性的。兩尊佛像的資料送不到戴遜手中,下一步的工作根本無法進行,石興邦非常著急。
此時,賓大博物館計劃要舉辦一個陜西文物展,石興邦得知后,急忙托赴美參展團的工作人員把兩尊佛像的資料交給戴遜館長。
后來,石興邦曾回憶道:
說起來,這個馬也是多災多難。這老兄到了美國后根本就沒把照片帶給戴遜,原封不動又給我帶回來了!
他把照片還給石興邦時說:
人家不同意,算了吧!
石興邦說:
你根本就沒給人家,怎么知道人家不同意呢?
石興邦先生后來猜測,大概是受托者在美期間聽到了一些對華不太友好的聲音,索性就沒去賓大。
此后不久,戴遜生病動手術離開了館長的位置。幾年后,張光直教授也罹患美尼爾氏綜合征。二駿回歸的事情便這樣擱置下來。
▲賓大博物館中國圓廳 圖/網絡
石興邦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光直又扶病來過北京一次。坐在輪椅上的老先生抓著石興邦的手說:
現在賓大博物館的館長跟我也是好朋友,咱們努努力,沒準還能把二駿弄回來。
此后不久,張光直先生便病逝了。直到現在,石興邦還留著當年與張光直的通信。離二駿回家最近的一次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了。
石興邦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