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名馬球球手正在爭打馬球,
他們或蓄勢待發,
或策馬奔騰,或注目候場……
在他們的背后,
遠處山丘連綿起伏,
古樹蒼翠林立。
《馬球圖》之一
站在這幅壁畫長卷前,幾位球手矯健靈動的身姿仿佛將我們帶回那個妙趣橫生的馬球賽場。這幅壁畫便是繪制于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的《馬球圖》,原圖全長8.9米,因畫幅過于巨大,在揭取時被分割為五幅。這幅畫成為我國馬球運動最早的形象記錄,也以其場面之宏偉,構圖之絕妙被定為國寶級文物?,F保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共有14座唐墓中出土的97張壁畫。唐墓壁畫通過與眾不同的建筑設計、生動簡潔的人物形象、精巧實用的器物用具、簡潔雅致的山水繪畫與栩栩如生的動植物等內容,描繪了當時的禮儀規范、民風民俗、服裝飾物、娛樂方式、日常生活與建筑風格,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恶R球圖》便是這些壁畫中獨特又珍貴的一幅。
1
寶貴的歷史價值
《馬球圖》所在的章懷太子墓是乾陵的主要陪葬墓之一,而乾陵則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園規模宏大,陪葬陵眾多,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陪葬墓出土了100多幅絢爛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古代瑰麗奇絕的藝術畫廊。《馬球圖》《客使圖》《儀仗圖》等壁畫,不僅是唐代繪畫藝術的杰出體現,更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1971年,章懷太子墓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及眾多彩色壁畫。
章懷太子李賢(655年—684年),字明允,是唐高宗的第六子,武則天的次子。李賢是高宗子女中比較聰明有才的一個,年少時讀書就能過目不忘。公元680年,李賢因謀反被廢為庶人。公元684年,李賢在巴州逝世。對于李賢之死,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李賢流放巴州后抑郁身亡,也有人認為李賢之死是由于武則天派人前往巴州,逼殺了李賢。
公元705年,中宗李顯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公元706年,中宗為李賢平冤昭雪,將哥哥李賢遺骨由巴州遷到乾陵,以雍王身份陪葬。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封李賢為“章懷太子”,彰其身份。
盡管章懷太子的一生有榮有辱,但樂觀的唐人還是把一些快樂的事件和場面繪在他的墓道里,盡可能給這位悲涼的太子多一些娛樂性的補償。《馬球圖》便描繪了在唐朝貴族中盛行的馬球運動,正是李賢的弟弟們為了緬懷早逝的哥哥派人繪制的。
在章懷太子身上發生的故事反映了唐朝政權建設中的復雜性和曲折性?!恶R球圖》將李賢這位命運多舛的皇子化為沉默的永恒,讓游客為他的身世唏噓不已的同時,也感受到這件精美的藝術品所帶來的文化魅力?!恶R球圖》既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現實意義,也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2
高超的藝術手法
《馬球圖》的畫面中有20余名騎馬者,均著窄袖長袍,戴幞頭,穿黑靴。在被分成的五幅壁畫中,位于前兩幅的壁畫場景最為精彩。
《馬球圖》之一描繪了5位騎馬者擊球的場面。圖中五位騎手擊球,場面人物雖然不多但競爭相當激烈,騎手穿不同顏色的服飾,有的雙手握桿反身擊球,有的揚起球桿準備擊球,有的手握韁繩直奔馬球,有的馳騁騰空,各顯絕技。尤其是騎棗紅馬的第一人最為有趣,他手持月牙鞠杖,坐在馬上卻側身向后看,呈反身擊球狀,仿佛是在做馬戲中的高難度動作,而馬球似乎正在他身后的空中飛旋。讓人聯想到“牽韁絕尾施新巧,背打星毬一點飛?!倍嬅嬷杏幸幻T手身著淡綠色長袍,未持球杖,可能是比賽中的裁判。
《馬球圖》之二
《馬球圖》之二則與之一的動態擊球場景不同,其中的人物與5名球手保持一段距離,騎馬佇立觀望,凝視遠處,可能是觀眾或等待上場的隊員。這幅畫中的馬尾垂向地面,騎馬者頭上的幞頭也呈現出靜態,與《馬球圖》之一中馬尾高揚、幞頭飄動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在《馬球圖》后面幾幅的畫面中又出現了人物策馬奔騰的動態場景和古樹蔥蘢、重巒疊嶂的靜態景物,壁畫疏密有致、錯落有序,呈現出一種人物、動物和景物秩序井然的美感。從左到右依次展示了馬球賽事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這充分體現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繪畫特色,表現出唐朝藝術家畫工高超的繪畫技術和獨具匠心的構思設計。
整幅壁畫用筆細膩生動,線條簡潔明快,塑造出的人物動作自然、造型流暢,馬匹栩栩如生、矯健靈動,景物設色考究,粗獷自然,呈現出粗中有細、動靜結合的藝術特色。
《馬球圖》的與眾不同之處有兩點?!捌湟辉谟诮泴<铱疾煸u定,整幅壁畫很可能繪制過兩次。在揭取壁畫的過程中,考古人員也發現了相關痕跡,現在我們看到的《馬球圖》應該是第二次繪制的,在它的底層還有一層圖像。這樣的'雙層壁畫’在壁畫中是非常少見獨特的。其二在于《馬球圖》壁畫的整體保存狀況較好,繪制的精度也很高,這代表了李賢的弟弟們作為皇帝對李賢極盡哀榮,為他做了很高規格的墓葬?!标兾鳉v史博物館社會教育部講解員徐大衛說。
3
唐朝的運動風潮
馬球即擊鞠,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體育項目之一。它原稱波羅球,起源于波斯(今伊朗),隋唐前后,從波斯經由吐蕃傳入我國。
據史料記載,唐代的馬球運動興起于唐太宗時期?!斗馐下勔娪洝分杏涊d:“太宗常御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為打球,比亦令習……”馬球首先在宮廷流行,成為唐代宮廷體育的主要內容。據文獻記載,許多唐朝皇帝都是馬球的愛好者和推廣者,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等。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專門頒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在唐代,由于皇家的推崇,馬球很快得以盛行,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明末清初,馬球這一歷史悠久的舶來運動才逐漸退出中國競技運動的舞臺。
馬球之所以在唐代深受人們推崇,因為它是一項高雅、高規格和高強度的運動,它有助于參與者鍛煉身體、訓練騎術、增加團隊配合能力,彰顯強健氣魄。
隨著馬球運動盛行,馬球場的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唐朝前期,以梨園球場最為有名,后期則以含光殿球場為盛。1956年,在唐大明宮含光殿遺址出土了一塊刻有“含光殿及毬場等大唐大和辛亥歲乙未月建”銘文的石碑,這表明唐文宗李昂在位時,在修建含光殿的同時,也修建了馬球場。唐朝宮廷打馬球多在宮內、里坊或軍中的正式球場,但李賢墓壁畫打馬球卻是在野外進行。“由此可見,《馬球圖》中繪制的畫面并非正規比賽,可能是人們在出行途中或打獵之余幾人隨意組合,正在練習馬球。這也說明唐朝打馬球風靡一時,可以不擇場地進行運動?!标兾鳉v史博物館講解員劉一涵介紹。
唐代打馬球的風尚使馬球不僅成為上流階層人人喜愛的體育運動,而且在唐朝的外交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文獻記載,渤海、高麗、日本等國都曾與唐王朝進行馬球競技。公元709年,吐蕃使者前往長安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隨親使團中有一支馬球隊,與唐宮馬球隊舉行了馬球比賽,吐蕃連連取勝,唐中宗令李隆基等人迎戰,最終大勝吐蕃球隊,揚眉吐氣。據《封氏聞見記》記載,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p>
作為貴族喜愛的運動,唐代不僅男子會進行馬球比賽,女子也會打馬球。王建在《宮詞》中寫道:“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p>
《馬球圖》以寫實的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真實詳盡地重現了昔日馬球運動的激烈場景,是研究唐代馬球運動的重要資料。
來源 | 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