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三年,你還是個處女。 像許多相貌平平的女孩子一樣,念大學的時候,你沒談過戀愛。喜歡的人不敢追,不喜歡的人不想將就。再加上父母三令五申,“大學的時候不要談戀愛,要以學業(yè)為重,畢了業(yè)找個好工作”,你越來越活得清心寡欲。 考四六級,考計算機,考教師資格證,考……,上課的時候上課,下了課就去圖書館,圖書館關門了再去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你活得像一個信徒,一個修女。 時間久了,你開始討厭宿舍里那個三天兩頭換男朋友的女生,討厭那個深夜十二點還在陽臺上和男朋友通電話的女生,討厭那個失戀了就痛哭流涕像世界末日來臨了一樣的女生。 你所有的戀愛經歷,都是暗戀。默默地喜歡著,淡淡地想念著。沒有大悲大痛,只是一種單純的情愫。 很快,你畢業(yè)了,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奔赴遠方。你告訴自己,大學戀情太脆弱,你看,有多少人逃脫不了“畢業(yè)即分手”的魔咒? 2 你工作了,穩(wěn)定下來以后,潛意識里,開始找對象。 望望身邊的同事,不是結婚了,就是有女朋友,要么,歪瓜裂棗你看不上,要么,英俊帥氣看不上你,也可能是你的性別,總之,你突然發(fā)現(xiàn),工作以后,“脫單”更難了。念書的時候,整個校園的男生,你都可能和他們偶遇,發(fā)展一段關系,工作了,一個單位總共沒有多少男生,適齡的,適合的,更是少之又少。 是的,許多人都覺得,待在校園里,社交圈子很小,其實,畢業(yè)了以后,社交圈子更小。尤其像你這樣的女孩子,一個人漂在外地,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每一天上了班遇見的都是那些人,下了班遇見的都是自己——自己的床,自己的化妝品,自己的鍋碗瓢盆。 除非上下班的路上,“轉角遇到愛”。可是,這樣的機率,又有多大呢?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沒有那么戲劇性。 日子一天天過去。有天夜里,躺在床上,刷著手機,你突然警醒,會不會一輩子就這樣了? 為什么沒有在大學里談一場戀愛?好想回去,回到那時候,為心儀的學長淋一場雨,哭著喊著說愛他,答應那個蠢萌蠢萌的男生,去看一場電影,或許,他的肩膀靠上去也算安穩(wěn)…… 3 父母開始給你安排相親。身邊和你同齡的女孩子結婚的結婚,訂婚的訂婚,他們比你還著急。 可是,相親對象一個比一個奇葩,一個比一個現(xiàn)實。更多的時候,不像是談朋友,而像是做生意,談合作。 你是本科畢業(yè)嗎? 獨生女嗎? 工資多少? 談過幾個男朋友? 經濟壓力大嗎? 如果和我結婚了,要不要二胎? 你能接受婚后和父母一起生活嗎? …… 逢年過節(jié)回老家,每一天都像在參加面試。彼此的條件擺到桌面上比一比,適合了就談,不適合就散。干脆利落地不摻雜任何感情。 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合適的,但往往談著談著就不談了,聊著聊著就沒話題了,自然而然就分手了。因為假期結束,你又去了外地,你們隔著屏幕戀愛,原本就沒有感情基礎的一段關系,只剩了試探和猜忌。 你說他從來都不和你聯(lián)系,那個主動的人,總是自己,發(fā)一條微信,恨不得第二天才回。他說他很忙,這段時間公司天天加班,加了班回去還要補習外語。你說他不喜歡你,他說沒有,他心里是有你的,只是不知道說什么好…… 4 是的,相親相來的對象,總是少了那么一點兒感覺。你又恢復了一個人的日子。你告訴媽媽,再給我介紹一個吧,你告訴同學,再給我介紹一個吧。 你又過上了自娛自樂的日子。工作之余,追劇,看網絡小說,偶爾逛街、吃大餐,寂寞了,就和一群零零后在小鮮肉的微博下面喊喊老公,“老公,我要睡你”,“老公,我要給你生猴子”,“這是我老公,誰敢跟我搶?” 有時候,你一天都說不上幾句話,沉默地上班、下班、打卡、吃飯、擠地鐵。你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語言是蒼白的,無力的。說話真沒意思啊,沒有人懂你,還不如不說。 又有一些時候,你迫切地需要交流,需要說話。抓住一個人就喋喋不休,從“今天天氣怎么樣”可以聊到“房東老太太成了領舞”,每一句都毫無營養(yǎng),每一句似乎又特別重要。 甚至于,某些失眠的夜里,你惡作劇地想過,要不要隨便在通訊錄里找個人打電話,騷擾一下? 你被自己逗笑了,望著天花板,笑得滿臉淚花。 5 小時候喜歡過的偶像,結婚了,生娃了,出軌了,離婚了。閨蜜和那個談了十年的男朋友,因為彩禮的問題沒解決,分手了。 你咬牙切齒地跟著罵渣男,罵小三,罵得一臉戾氣。 人們常說,女人一旦過了25歲,就不值錢了,沒人要了。 每次聽到這句話,你都要啐上一口,腦袋里閃現(xiàn)兩個字“呵呵”。而事實就是,你25歲了,還是個處女,沒談過什么戀愛,就已經不相信愛情了。 · end ·
作者簡介:谷潤良,處女座處男,情感磚家,十九線青年作家,微博谷潤良,公眾號谷潤良(ID:grlgzh),出版散文集《是你自己不努力,說什么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