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 作者:馮夢龍(明)
白話文譯者:兀十
譯文宗旨:情節不增不減,文意不曲不歪,展現最通俗易懂的經典故事和人物。
(嚴禁以任何形式擅自轉載此文)
第二十九回 下
丕鄭父的兒子丕豹聽說父親及幾位大夫被殺的事,他火速逃到秦國避難。
晉惠公想繼續大開殺戒,將里克、丕鄭父等大夫的族人殺光,這時,郤芮勸說晉惠公:“治罪時不誅連家人,這也是古代就有的制度。現在已殺這么多人,足以震懾眾人,何必要多殺人,讓所有人都對您心懷恐懼呢?”
晉惠公依郤芮之言,赦免里克等大夫的家人。同時,晉惠公又將屠岸夷升職為中大夫,并將三十萬負葵之田賞賜給他。
丕鄭父的兒子丕豹來到秦國,一見到秦穆公,就倒在地上大哭不止。丕豹將父親丕鄭父與諸大夫謀劃迎立重耳以及被害的經過詳細訴說一遍,最后,丕豹請求秦穆公說:“晉侯背棄秦國的大恩,在國內殘酷鎮壓大夫們的小怨,晉國百官都畏懼他,百姓也不服他。如果您出兵討伐,晉國內部必亂,這樣立誰為晉國國君,都是秦國說了算。”
秦穆公將丕豹的話轉述給秦國大夫們,并征求大家的意見。
蹇叔對秦穆公說:“如果僅以丕豹的話就討伐晉國,這是幫助臣子去討伐君主,在道義上行不通。”
百里奚也說:“如果百姓們都不服晉侯,晉國必有內亂,您可耐心等待時機,再決定對策。”
秦穆公點點頭說:“寡人也在質疑丕豹的話,晉侯一下殺害九位大夫,如果晉國國內都對晉侯不滿,晉侯怎能做成這件事?如果我們出兵,在晉國沒有內應,對于秦軍也不利。”
秦穆公沒有按丕豹所說出兵討伐晉國,不過,他還是將丕豹留在秦國做大夫。
這是晉惠公二年,周襄王三年發生的事。這一年,周襄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王子帶勾結戎族人入侵都城,而王子帶則在城內做戎族人的內應。
周的都城被戎族人圍困。周公孔等人全力守城,周襄王派人向諸侯傳信救急。
秦穆公和晉惠公都想討好周王,于是各自率軍救援周。
戎族人得知諸侯們出兵救援周,在焚燒擄掠東門后,便迅速退兵。
晉惠公在周城外見到秦穆公,他想起沒有按約定割讓河外五城給秦國的事,覺得很慚愧。這時,晉惠公又接到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的書信,穆姬在書信中譴責晉惠公不僅對賈君無禮,而且還拒不接納流落在外的晉國公族公子。
晉惠公覺得自己有愧于秦穆公和穆姬,所以著急地退兵返回晉國。
丕豹力勸秦穆公乘著晉軍退兵之機,夜襲晉軍。可秦穆公卻覺得不應這樣做,他對丕豹說:“我們都是為救援周而來,雖然我們兩國有私怨,但是現在不能爭斗。”說完,秦穆公下令退兵。
齊國的齊桓公聽說周向諸侯們告急,他也想派管仲率人去救周,不久便聽說戎族人已退兵。雖然戎族人已退,但齊桓公并不罷休,他派人去當面譴責戎族首領。戎族首領懼怕齊國,所以將入侵周的責任都推到周王子帶的身上,還主動向周請罪求和。
周襄王驅逐了引戎族入侵的弟弟王子帶,王子帶只好逃到齊國。
周襄王為感謝齊國當年幫助自己坐上周王之位,以及這次又使戎族求和的功勞,他熱情地款待管仲,并以上卿的禮儀對待管仲。
管仲再三推讓,謙遜地說:“在齊國,還有國、高二位重臣,我不敢接受這樣的禮遇。”
這年冬天,管仲重病,齊桓公親自探望管仲,并握著他的手說:“仲父病得這么重,萬一你一病不起,寡人將把國家政務交給誰?”
這時,齊國的重臣寧戚和賓須無都先后死了,管仲嘆息著說:“本應交給寧戚,只可惜他不在了。”
齊桓公又問:“除寧戚之外,難道沒有合適的人選嗎?我想任用鮑叔牙。”
管仲卻說:“鮑叔牙是位君子,但是他不能擔當國政,他這個人,善惡過于分明,他好善,怎么做都沒有關系,但是他對于惡行絕不容忍,并不是每個人都受得了他。鮑叔牙只要看到一個人做一件錯事,他就會終身不忘,這是鮑叔牙的短處。”
齊桓公又問管仲,可否任用隰朋?
管仲回答:“退一步講,隰朋為人不恥下問,他在家中也不忘公事。”管仲剛說完,又開始長嘆著說,“隰朋就像我的口舌一樣,如果身體死了,口舌又怎能獨立存活?恐怕您不會長久地任用隰朋。”
齊桓公想任用易牙,問管仲的意見。
管仲聽后,一本正經地說:“如果您不問,我也要對您說,您千萬不要親近和重用易牙、豎刁和開方這三個人!”
齊桓公不理解管仲為什么要這么說,他問道:“易牙為適合我的口味,將兒子蒸熟給我吃,他愛寡人勝過愛他的兒子,這有什么可疑的嗎?”
“愛子女的人莫過于父母,易牙作為父親,竟狠心殺掉兒子,他對您還有什么不敢做的?”
齊桓公又問:“豎刁為侍候我而自宮其身,他愛寡人勝過愛自己的身體,這事可疑嗎?”
“人都愛惜自己的身體,他竟然對自己的身體下手,他對您還有什么不敢做的?”
齊桓公又提起開方,并問管仲:“開方是衛國長公子,他放棄在衛國的世子地位,而做寡人的臣子。他的父母死去也不回國奔喪,他愛寡人勝過愛他的父母,這回沒有疑問吧。”
“對于一般人而言,最親的人就是父母,他對父母都無情,更何況對您?況且,他放棄千乘之國的地位而投奔您,這說明他的欲望要比做千乘之國的世子更大。您一定要疏遠他,如果親近他,必定給齊國帶來動亂。”
齊桓公聽完管仲對易牙、豎刁和開方的評價,他納悶地問:“這三個人都在寡人身邊很長時間了,可是您之前卻沒有向我說一句他們的不好之處。”
管仲解釋說:“臣以前沒有說,那是顧及您的心意。他們好比是水,臣可作為堤壩,防止水的泛濫,可如今沒有了堤壩,將形成水患,所以我今天才特意提醒您要疏遠他們。”
齊桓公聽完管仲的話,沒有說話,若有所思地回去了。
管仲到底性命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小感:
秦穆公與晉惠公的人品,在救周時又讓大家看清楚一回。不過,對于晉惠公那樣自私到極致的人,可別想著他會為此感動!
管仲最后的話聽起來似乎總有些私心的意思 ,他恐怕是為自己才始終沒有對齊桓公說出那三小人的真面目,不知有沒有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