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國時代,人們印象中肯定是強大的秦國統一六國!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在戰國初期,有一個國家卻有過和秦國一樣的機會統一六國,那就是魏國。以至于到后來越打越差,最終導致國家的衰落!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他所修筑的大梁堅城,奠定了今日開封城的基礎;他所開鑿人工運河鴻溝,使開封城四周水道暢達,景象萬千,頗具名都氣象。時至今日,開封仍以多水而著稱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譽。
魏惠王的爺爺是魏國的開國之君,三家分晉的魏文侯。魏文侯在位的時候,魏國十分強悍!不僅瓜分了晉國,還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領先于其他六國!在政治經濟上,魏文侯時用李悝為相,實行政治改革。首先,推行"盡地力之教",即獎勵墾殖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其次,主張"善平糴,即豐年向農民多征糧食以儲谷,作為荒年調劑之年,使得魏國率先進入了封建社會,比起著名的商鞅變法還早了近百年!
而在軍事上樂羊、吳起為將,使用吳起,打造了一支十分強悍的魏武卒!這是一支經過千挑萬選而成的重裝兵,戰斗力十分強悍!魏國靠著這支軍隊,打得秦國幾乎滅國!其余五國均敗在他的手下!
而魏惠王的父親魏武侯,雖然在用人方面不及魏文侯,但在軍事指揮上卻青出于藍,他征討四方,為魏國打下了大批江山國土!讓魏國的霸業推向了新的一次高峰!而魏惠王接手的本是一個朝氣蓬勃,有著大好前程,稱霸七國的國家。然而,他的一系列昏招卻讓魏國逐漸走向衰弱。具體是為什么呢?
1.縱虎歸山
當時魏國經常與秦國交戰,魏國兩代國軍,已經用吳起的魏武卒把秦國壓在一個狹小的地帶,讓秦國幾乎亡國!秦國著急尋求生存地帶,于是西征巴蜀,才換取他們的土地。
可是有一天,魏惠王突然將國都從安邑遷往大梁。這一舉動無異于給秦國以喘息之機!國都遠了,魏國對抗秦國就難了!
而除此以外,相對于他的父親和爺爺對秦國咄咄逼人的態勢,魏武侯不去進攻秦國,而且在西邊修建起了長城。對于秦國一下從攻勢返程了守勢!導致后來秦國強盛了起來,反而攻陷了魏國大片領土!
2.用人不淑
在用人上,他曾任用公叔痤為相,公叔痤死前向他推薦商鞅。可魏惠王不聽公叔痤的,不重用商鞅。然而他卻聽到商鞅的一個主意,就是讓他稱王!其實當時商鞅已是秦國的人了。可卻來游說魏惠王,魏惠王卻絲毫沒有察覺。于是中計,讓秦國一下子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魏惠王為了一時之快,冒天下之大不韙稱王,于是遭到了各國的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