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可否認,史記的撰寫者司馬遷對衛(wèi)青、霍去病是有意見的,而且意見還很大。這可能和司馬遷的親身經歷有關吧,畢竟他是在漢武帝朝,被漢武帝羞辱過的,要知道,他受的可是宮刑,是一個男人最不能忍受的刑罰。
漢武帝喜歡的人,也正是他討厭的人。所以他把衛(wèi)青和霍去病這么兩個英雄式的人物寫進了佞臣傳。當然我是這樣認為的。
什么是佞臣呢?
佞臣就是指靠著皇帝的寵幸,而一步登天的人。
我們來分析一下,同樣是以打匈奴而聞名的將軍衛(wèi)青,霍去病和李廣。為什么司馬遷是偏愛李廣的。
二
為什么說司馬遷偏愛李廣呢?
只要讀過史記的人,肯定就會發(fā)現,司馬遷在寫李廣的時候,用了大量的篇幅,把關于李廣的事跡,不管是大是小,都記錄的清清楚楚。你看,連李廣去打獵不小心射穿了石頭,這種八卦的事情,他都記錄的很詳細。
回過頭來在看看衛(wèi)青和霍去病。
這兩個人,在打匈奴方面肯定比李廣的功勞大吧,可是,司馬遷在寫他們的時候,寫的是非常的枯燥乏味,一點意思都沒有。凈是一些冷冰冰的數字,誰誰誰,于某年某月出征討伐某個匈奴,殺了敵人多少,是勝利還是失敗,什么時候歸來的,僅此而已。
三
在看李廣打匈奴就有意思多了,李廣被匈奴俘虜后,他竟然奪了敵軍的馬,一個人逃了回來,他的飛將軍的名號,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叫起來的。
有沒有發(fā)現李廣很受司馬遷的寵愛呀。
我們接著分析司馬遷為什么寵愛李廣?
李廣能成為將軍是靠著自己的一身本領在戰(zhàn)場上打出來的,他的仕途之路晉升的很慢,按道理說,李廣作為三朝元老級的將領,到了武帝朝應該封侯了吧,可惜的是他還是一個將軍。
在看衛(wèi)青和霍去病,這兩個人都是外戚。
衛(wèi)青是因為姐姐衛(wèi)子夫受寵而被漢武帝格外提拔的。
四
沒有任何功勞的衛(wèi)青被漢武帝提拔成了領兵打仗的將領,地位和李廣一樣。漢武帝給他們一人一萬人馬去打匈奴了,漢武帝派出去的隊伍有四支,打了勝仗回來的僅僅只有衛(wèi)青一支隊伍而已。其中最慘的就是李廣了。
李廣不是名將嗎?為什么他會敗的如此凄慘?
就是因為他是名將,所以匈奴對他的一舉一動格外的小心。當匈奴打聽到李廣軍隊的動向后,他們就把主力調去打李廣了。
正是李廣吸引住了匈奴的主力軍隊,才給了衛(wèi)青一個長驅直入的機會,他一下打到了匈奴最北邊的都城中,大獲全勝,還活捉了匈奴的很多高官。
在看李廣就慘多了,幾乎是全軍覆沒,一個人逃回去的。
五
漢武帝等他們回來后,就拜打了勝仗的衛(wèi)青為大將軍。
李廣就慘了,不但丟了官職,還被罰了款,李廣就此回家種地去了。當然,他去種地也是暫時的,這樣的人漢武帝還是會重用的。
說完李廣和衛(wèi)青,我們在看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wèi)青的外甥,從小在皇宮中長大的。
可以說霍去病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按道理說這樣出身豪門的人,大多是不成才的多。
可是,這個霍去病偏偏就是一個例外。在他小的時候,漢武帝從小沒有少教過他兵法。
可惜的是,他從來都不好好學,他說學那些死東西沒有用。當年項羽也是這么說的,看來英雄所見略同呀。
六
到了霍去病十七歲的時候,漢武帝讓他跟隨舅舅衛(wèi)青去打匈奴去了。這一次霍去病給舅舅衛(wèi)青要了八百人馬,衛(wèi)青給他挑選了八百最精壯的士兵。就是這八百人,在霍去病的帶領下,斬殺了匈奴兩千多人。
很湊巧的是,這一次出征的五路人馬中,霍去病是唯一一個打了勝仗的。李廣這次也有出征,因為迷了路,根本沒有見到匈奴,也就沒有任何勝負之分了。
當他們回到漢武帝那里時,漢武帝就把十七歲的衛(wèi)青給封了侯。
衛(wèi)青和霍去病都是因為一次僥幸得勝而被封侯的,而李廣大小仗打了數百次,可以說敗仗也就是寥寥的幾次而已。但是,漢武帝就是不重用他。
七
司馬遷在聯想到自己的身上,自己何嘗不是這樣的呀。可以說自己的不幸和李廣的不幸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寫李廣的遭遇時,就如同在寫自己。
所以,司馬遷對李廣是大大的贊賞,對衛(wèi)青霍去病是嗤之以鼻的,在司馬遷看來,靠著裙帶關系上位的人,即使在牛上天,終究也是不光彩的。
索性司馬遷也把這兩個打匈奴的英雄衛(wèi)青,霍去病寫入了佞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