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系隨取寶原創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在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中
傳統節日的氣息已經日間消散
唯有各類“營銷廣告”還能讓你重溫佳節
然而,“買買買”卻并非打開端午的正確方式
又是一年端午時,情濃粽飄香
小隨帶你,領略端午節的真正魅力!
???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
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
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提起端午節,就不得不說到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
偉大的政治家、詩人——屈原
因遭貴族排擠誹謗,
被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
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后人們為紀念屈原
在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習俗由此而來,流傳至今
然而,關于端午節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
但是,大眾比較認可的還是屈原一說
吃粽子?賽龍舟?如果你以為僅此而已
那你就小看端午節的魅力了
掛艾葉菖蒲、飲雄黃酒
熏蒼術、佩香囊、賽龍舟
畫額,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吃粽子
▼
端午期間,以艾葉懸于堂中
以菖蒲作劍,插于門榻
以辟邪驅瘴、驅魔法鬼
▼
小二涂于頭額、耳鼻、手足心
并撒墻壁間,以法祛毒
▼
將天然的蒼術綁在一起
燃燒后產生的薄煙,散發出清香
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
▼
端午節佩香囊
傳說有辟邪祛瘟之意
實則用于點綴裝飾
▼
傳說楚國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
許多人便劃船追趕拯救
同時也可驅散魚兒吃掉屈原身體
后來,這一習俗便流傳至今
▼
以雄黃酒在小兒額頭上畫個王字
一借雄黃酒祛毒
二借猛虎鎮邪
▼
端午節,其實是另一大美食節
端午期間,粽香四溢
糯米的香甜配上艾葉的清香
讓人難免食欲大增
作為端午節的官方美食
粽子其實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分食屈原的身體
家家戶戶用艾葉包裹著糯米蒸煮
再投入河中,供河中魚兒享用
就這樣,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便沿用下來了
如今,端午節已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而各地區的端午節習俗、飲食風格
仍然不盡相同,南北風格不一
你的家鄉,在端午節有什么特殊的習俗呢?
在評論區留言,有機會被精選分享哦~
小隨僅代表隨取寶全體工作人員
提“錢”祝大家端午快樂,理財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