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部落窩教育本期給大家推薦一篇破碎化特效制作教程,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合成美女頭像打散效果。利用RGB通道摳純色背景,再用裂痕素材合成具有碎裂的效果。喜歡的朋友一起來學習吧。需要素材練習的小伙伴可以加QQ群344434216下載。
注意:1.教程前部的人像摳圖部分,建議大家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摳圖,而不要跟著教程走。教程中的摳圖,第一種方法費時,第二種計算法沒有寫完整是錯誤的,根本無法跟隨操作。2.當前碎片后的人像仍然是完整的,與破碎矛盾,讀者可以修改碎片下的人像,讓其沿裂縫有缺失,效果就更逼真。
最終效果:
添加了濾色,彩色背景的效果:
步驟:
1.打開素材美女,我們把它摳出來單獨使用。方法有很多,如調整邊緣、魔術棒等,都能很輕松地完成,我這里主要要說的是RGB通道混合摳圖(編注:作者此處的RGB通道摳圖并不成熟,費時并且存在很大不足。建議讀者直接按照自己習慣的方法摳圖。)。點擊通道面板,可以看到有4個通道,分別是RGB通道、紅色通道、綠色通道、藍色通道。
圖1
這里我們看到有快捷鍵 Ctrl+2 、Ctrl+3、Ctrl+4、Ctrl+5,實際上少有人去按。要載入某個通道選區的話,可以Ctrl+Alt+對應的通道編號,例如要載入紅色通道的選區,可以直接Ctrl+Alt+3 。然而通常我們大部分都是按住Ctrl 點擊紅色通道縮略圖來載入選區的。
圖2
OK 繼續往下面講?,F在按Ctrl+Shift+i 反選,然后點擊RGB通道(也可以直接Ctrl+2),再新建一個空白圖層,然后設置前景色為紅色(R= 255 G=0 B=0)按Alt+Delete 填充前景色。
圖3
填充好了后,隱藏這個圖層,回到通道面板按Ctrl 點擊綠色通道縮略圖載入選區,反選后回到圖層面板,新建一個空白圖層,設置前景色為綠色 R=0 G=255 B=0并且填充綠色,填充好之后隱藏圖層。
圖4
既然我們都說到快捷鍵了,所以來感受一下快捷鍵的便捷吧。我們知道藍色通道是編號5,所以現在要載入藍色通道的話可以直接按Ctrl+Alt+5然后Ctrl+Shift+i反選。設置前景色為R=0,G=0,B=255,再Ctrl+Shift+N 回車新建一個空白圖層,再按Alt+Delete填充前景色,再Ctrl+D取消選擇。只要快捷鍵熟練,這幾個步驟就幾秒鐘的事情。
3個通道的RGB圖層都搞定了就讓它都顯示出來。
圖5
2.可以看到現在這個效果根本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是沒關系,只要把3個圖層都選中(點擊圖層1按住Shift再點擊圖層3)然后統一把它們的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濾色”,Ctrl+ E 把它們合并成一個圖層后再 Ctrl+I 反相 ,顏色就正確了。這個辦法也適合純黑色背景的素材摳圖,比如摳火、閃電、玻璃等。
圖6
隱藏背景圖層,可以發現我們摳出來的圖是半透明的,添加一個黑色背景會發現,這個效果完全不是我們想要的。
圖7
很顯然這樣的RGB通道摳圖不適合用在這個案例里面。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如果回到起點用調整邊緣、通道、鋼筆啊之類的方法來做的話,那這個教程就沒意義了,那我們不妨來找找偏門冷門的辦法。發這個教程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發散思維,我們探索出來的辦法也許不是最有效率的但它能打破傳統手法的思想禁錮,對提高創作也有一定的幫助。
在這里我當初也嘗試了好多方法來彌補這個不足的地方,各種混合效果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里我用了一個比較笨的,就是把它轉為選區之后,在下面填充白色。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按Ctrl 點擊縮略圖,由于圖像有一定的透明在里面,所以不能得到完整的不透明的選區。
圖8
所以,我們要解決的是讓它變成我們想要的選區。我先想到魔術棒工具,單擊透明區域,反選然后填充白色,但這個效果很糟糕,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圖9
也許你會想載入RGB各個通道來建立選區,然后把選區填充白色。這個我試過了,顏色不均勻,也不理想。然后又想到圖層混合效果,混來混去都解決不了,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最后,經過我的摸索找到兩種方法(或許還有更多的辦法,歡迎探討)。
先來說說第一種(編注:其實這里直接選用魔棒工具在背景圖層上單擊白色區域然后反選即可得到人物的選區。然后在透明人像的下方圖層填充白色,并編輯蒙版修改好邊緣即可。):在黑色圖層上面新建一個空白圖層(一會用來填充白色),然后按Ctrl點擊黑色圖層把整個畫布選區都載入(也可以Ctrl+A ),然后按住Ctrl+Alt 不放,用鼠標點擊美女圖層(圖層1)的縮略圖一下,但依然還有透明區域。不管它,繼續按Ctrl+Alt 不放,鼠標多次點擊縮略圖,透明區域的選區就慢慢沒了。最終變成這樣:
圖10
然后反選就得出我們想要的選區了。在圖層3 填充白色就可以得到較好的輪廓了。但是我們發現鼻子和耳朵的部分高光沒了,邊緣體毛都被顯示出來了毛絨絨的。
圖11
缺失的高光我們用畫筆(涂抹白色)給她補回去,多余的用蒙板擦掉就可以了。添加蒙板,用3號畫筆,不透明度40%左右,8像素大小,然后放大圖片慢慢擦掉多余。細節方面需要點耐心,常言道成功在于細節。擦好的效果如下,還不錯!
圖12
發絲細節很完美。
圖13
另外一種方法是通過計算來創建選區。把我們剛剛弄好的白色圖層刪掉來嘗試另外一種方法----計算!(編注:從這里開始的計算方法因為步驟不完整,所以是錯誤的,無法跟隨實現。建議讀者直接跳到第3步開始。)在黑色的圖層上面新建一個空白圖層然后按住Ctrl點擊美女圖層,載入選區。
圖14
執行菜單“圖像”—“計算”命令,參數如下。計算方法依據源1 和源2 的設置,改動一下就有一些不同的效果。注意下面的結果是選區,默認好像是新建文檔。
圖15
然后在空白圖層上面填充白色,再按Ctrl+D 取消選區。來看下效果:
圖16
圖17
效果很不錯,細節也很完美。計算果然是很強大的啊,可惜平時用得比較少。這次為了嘗試新方法,所以一想到的就是它了。OK ~ RGB通道摳純色圖的方法就講到這里。摳圖的手法很多,因圖而變,沒有哪一種手法是萬能的而最終都是屬于混合摳圖法。既然圖摳出來了,那么就別浪費素材,決定來個經典的教程打造碎裂效果的美女。
3.首先,這個美女比較亮,不太適合那種頹廢滄桑的效果,所以新建一個黑白調整圖層。
圖19
(編注:作者這里漏了步驟??磮D19可以得知作者應該增大了圖像畫布。)
然后拖入素材,圖層混合模式選擇正片疊底,再添加蒙板,把裂紋修整一下。
圖20
感覺顏色還是有點亮,所以添加曲線調整圖層。
圖22
調整之后效果就會好一些。再次拖入素材,然后正片疊底,調整位置,添加蒙板擦除多余的部分。
圖23
然后就是疊加各種素材,這里大家自己發揮吧。來看一下我貼好的效果(大家可以自己發揮創意沒必要一模一樣):
圖24
拖入火山熔巖素材,復制多個并調整好位置,然后把他們合并在一起,圖層混合模式選擇變亮。
圖25
接下來的步驟需要一點耐心,主要是把火焰用自由套索工具選中,按住Ctrl+Alt鍵拖動復制到合適的地方。也可以用印章工具來添加這些紋理。位置不好的也可以用變形工具調整,這里方法不限,都是很基礎的操作。也可以另選取合適的素材,我這里找了3張比較合適的素材用于貼圖。當素材貼得差不多了,選擇涂抹工具,強度40%左右,用3號畫筆在脖子周邊擦出火苗的樣子。
圖26
制作裂縫的火焰和邊緣的火苗是體力活,需要耐性才能把細節做好,細節越好效果就越好。由于邊打字邊做教程的時間關系,我大致做了差不多的效果,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更加細致。
圖27
4.隱藏黑色的圖層2和背景圖層,然后Ctrl+Alt+Shift+E 蓋印圖層。然后顯示黑色的背景,Ctrl+T 把蓋印后的圖層拉寬放大,再隱藏該圖層。
圖28
拖入粒子素材,復層一層出來自由變換,調整好位置。把它們與蓋印的人像圖層建立一個組,這樣方便管理,命名為“粒子”。
圖29
然后按住Ctrl+Shift 點擊粒子圖層的縮略圖和它的副本圖層縮略圖載入這兩個粒子圖層的選區,然后隱藏兩個粒子圖層,顯示被我們拉寬的人像圖層。
圖30
然后反選,按Delete鍵刪除多余的圖像,這樣就可以得到破碎成粒子的圖像了。
圖31
5.拖入火花素材,調整好位置并添加蒙板把多余的擦掉。
圖32
再拖入煙霧素材,調整好位置,圖層混合模式選擇“變亮”,然后Ctrl+U 色相飽和度,把煙霧調整成跟火一樣的顏色。
圖33
然后添加蒙板,把下巴部位多余的火焰擦除。這樣我們整體就做好了,蓋印圖層,剩下的就是調色了。
圖34
6.添加調整圖層“照片濾鏡”,選擇“加溫濾鏡81”,可以讓整體的顏色看起來有發熱的溫度感,能提升主體的感知效果。
圖35
添加調整圖層“色階”讓中間調分明一些。
圖36
添加調整圖層“曲線”提亮高光降低邊緣顏色讓光聚焦在裂痕的位置。
圖37
這樣效果就完成了,其實還可以擴展其它的效果,比如頭發可以做成油漆潑墨抽離效果,但我估計再做下去,應該沒人看這個教程了,太長了~~(從構思到找素材,再到邊寫邊做足足花了我將近10個小時)油漆潑墨的抽離效果留下一期來做其它的作品吧。
最終效果:
添加了濾色彩色背景的效果:
原文:【P大點S】制作碎裂火焰美女
作者:Kamdy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