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日本已經研發并售賣了一款“妻子機器人”,并且僅上線一小時就被搶購一空。雖然說日本確實是個科技強國,但這消息真的可信嗎?
當然不是,再怎么樣機器人也取代不了真人的地位。
不過這消息又是怎么傳出來的呢?世界上的仿真機器人研究到什么地步了?能代替人類做些什么?真的僅售十萬嗎?除了生孩子什么都能做?
栩栩如生的ERICA機器人
其實從頭到尾就沒有一款“妻子”機器人出現過,新聞中所提到的美女機器人不過是日本研究專家黑浩跟他所在團隊研發出的名叫ERICA的機器人,由于這款機器人實在比以往的仿真機器人真實太多并且長得又很好看,所以這些新聞媒體以及部分機器人公司才以此作為噱頭來博取眼球,大家可別被騙了!
ERICA是黑浩團隊的“拿手之作”,深得黑浩本人的喜愛,他認為該機器人是世界上最美最真實的仿真機器人。
據說ERICA的長相參考了多個日本女星的臉,外形身材等也經過了許多次修改,最后才呈現出了如此“完美”的機器人。ERICA在2015年就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當時的她還是23歲(雖然她現在也是),體型也跟模特一樣標準,166cm的身高,84cm的胸圍以及36cm的肩寬,可以說是很勻稱了。
有著高顏值的ERICA機器人
黑浩團隊帶她出席各種場合且都會替她準備不同的裝扮形象,不過ERICA的齊劉海幾乎沒怎么動過,這可能是該團隊最后的倔強。
ERICA不僅長得好看身材好,她還擁有許多令人羨慕的技能,黑浩團隊在她的身體中植入了語言學習的程序,使得ERICA掌握了英語和日語并能夠使用其與人們進行交流。
ERICA的機器人掌握了日語和英語
而交流正是該機器人的主要技能項目,因為黑浩團隊在設計之初就是想要一款能夠與人進行真實交流的機器人,所以ERICA的身體中有著大量的交互式程序用以分析如何與人們更好的溝通。
高顏值的ERICA
比如她會在聽到附近有人說話時自動判斷其所處位置,然后將身體或頭轉過去,而不是向普通機器人一樣只會動一下嘴巴連看都不看一下。并且ERICA還能夠根據對話內容做一些表情上的變化來回應對方,這也是普通機器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可以說如果與她進行長時間對話,人們也許到后面會忘記面前坐著的是機器人。
語音識別讓ERICA在與人的交談中能夠了解到對方言語中的疑問,然后向其回應解答,她甚至還被某電影制作方邀請去飾演劇中的機器人角色,當真是本色出演。
為了使ERICA更加完美,黑浩團隊對她的聲音也做了許多處理,他們提前讓聲優錄制了與人類極其相似的聲音,又通過電腦合成形成了更為真實的音色。這也使得ERICA不僅長相清秀連聲音也非常甜美,很難不讓人喜歡。
ERICA在與人的交流中可以改變自己的表情
而且除了外形條件,黑浩團隊在ERICA的身體內部結構中也設計了與人類相同的身體結構,比如骨骼系統。皮膚也是采用了觸摸感與人類相似的硅膠進行制作的。
雖然ERICA比起普通機器人確實真實和優秀了很多,不過以人類當時的科技水平她還是有許多限制之處。
比如即使ERICA被植入了許多優秀的能力程序,但實際上她并不能完全將這些程序很好的運行出來,因為其會受到身體的限制,靈活度太差反應不夠及時都是ERICA需要解決的問題。據推測,目前的ERICA僅僅擁有19%的自由度。
看過ERICA出席活動的照片或視頻的人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幾乎都是坐著的,這并不是為了保持什么淑女的形象,純粹是她累了。在設計時黑浩團隊可能沒有考慮到要站多久這個問題,所以ERICA無法長時間站立,也很難自己移動。
坐著的ERICA機器人
至于之前流傳的煮飯、做家務等妻子做的一些瑣事,ERICA表示她可做不到也不想做。靈活性讓ERICA的行動受到許多限制,如果讓她去做這些相對復雜的事情,比如做一頓飯,可能天都黑了這頓飯還吃到。
況且人家的設定就不是家居型機器人好吧,術業有專攻買個掃地機器人和洗碗機不行嗎?再說ERICA的售價可不低,流傳的十萬大概能買到一只機器手臂,還不是ERICA的。
仿真機器人
據了解,即使是低配版的仿真機器人市場價也在63萬元,這普通家庭要買還是有點困難吧。
而且ERICA等智能機器人并不能洞悉人類言語間的真正意圖,如果這番言語有其他含義的話,她們只能按照聽到的字句來分析要回答什么反應什么。至于對方是不是話里有話,有沒有情緒她們無法得知。這便是機器人與人類的最大區別。
人類對于機器人的研究其實是源于對自身能力的認同,放眼望去偌大的地球之上像人類一樣能靠勞動和思考生活的物種,再無其他。于是人們就想要創造一些機器人試試看能不能代替人類做一些比較費時費力的事情,用以解放人類自身。
慢慢的他們又不滿足于那些長得很“隨便”的普通機器人,開始制造與人類長相、身材等相似的仿真機器人,功能也從費時費力的體力活轉向注重交流、表達等情感型。
仿真機器人
機器人比起一些智能系統來說就是多了一個實體的存在,比如你叫手機中的語音機器人,雖然它也會回應你甚至噓寒問暖一下,但實際上看不見摸不著,純靠想象。但機器人尤其是仿真機器人就會站在你面前回應你,這種參與感是智能系統給不了的體驗。
ERICA機器人
雖然如今的機器人做得已經越來越真實,從長相到觸感還有對話模式都與人類自身十分接近,但它們永遠也取代不了真人的地位。就像前面說的妻子機器人除了生孩子什么都能做,即使這本就是個謠言,也更說明連謠言的發布者都知道機器人取代不了人們生育的能力。
除了身體結構的缺失,大腦思維和情感才是人與機器人無法跨越的鴻溝。機器人無法理解人們話語中的言外之意,也感知不到被隱藏的情緒反應,它們只不過是冰冷的零件堆積而已。
人們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夠感知到情緒的智能機器人,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機器人能夠根據對話者的面部表情和語氣改變來推測他的情緒變化,不過這只能是非常明顯的反應才能被觀察到,且結果并不一定準確。
物理學家—霍金
況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問世,即使它們幾乎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思維和情感,但還是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擔憂,物理學家霍金就曾告誡人類,要注意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
畢竟機器人是以程序為運行準則的,如果某一天程序出現了什么偏差但依然還在繼續運行,那么機器人會對人類做出什么事情人們無從得知。
佳佳機器人是由中國科技大學研發的交互機器人,功能上與ERICA相似,但佳佳的長相更像是真人,這可不是我們自賣自夸,她真的長得很好看!
不過佳佳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無法實現量產,人們只能在某些活動上偶爾看到她的身影。
佳佳機器人
說到底不管是智能系統還是仿真機器人都是由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近年來虛擬形象也非常受歡迎,甚至還有人與其結婚。
2018年一場跨次元的婚禮登上了各大報紙版面,媒體也會相互轉載,主人公是一名35歲的日本男子與日本虛擬偶像歌手初音未來。
日本男子宣布和初音未來結婚
他鄭重地邀請了三十多位賓客見證他與初音未來的婚禮,并表示正是初音未來的歌聲治愈了他。大多數人無法理解這名男子的行為,覺得一個虛擬形象看不見摸不著根本沒有與之相處的實感。
初音未來
不過也有人認為情感上的連接對人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日本男子只不過是選擇了自己覺得合適的方式,應該受到尊重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