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幾年,就有國內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將會成為未來幾年的新方向,極有可能成為市場上一個新的風口。
如今時隔幾年時間,人工智能也是開始嶄露頭角了,近幾個月興起的Chat GPT就是最主要的例子,通過長時間的研發,突破了往年所謂“人工智能”一貫的特征。
要知道往年的人工智能就是所謂的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等,由于收音硬件問題和算法問題,不少網友都將其稱之為“人工智障”。
但在Chat GPT上市之后打破了這種對人工智能的固有思維,甚至能夠Chat GPT撰寫中低級文案和低級腳本編程。
不過,Chat GPT屬于是美國Open AI的產物,不少人認為我國也應該盡早研發出屬于自己的人工智能,對此不少企業也紛紛回應表示正在研發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有位企業家稱:“國內兩三年就能趕上Chat GPT!”對于這個說法,引得不少網友紛紛評論。
說出這句話的企業家就是360集團的創始人周鴻祎,他還表示Chat GPT將會掀起一場人工智能領域的工業革命,我國理應迎頭趕上。
同時,周鴻祎稱建議中企們在關注技術創新的時候,也要關注背后所依賴的創新模式,并且在今年兩會的時候將會帶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創新發展的提案。
針對于360的創始人周鴻祎講述的說法,不少網友感到贊同,但也有網友給予吐槽,不過相對來說更多網友是支持自主研發的。
同時也有網友通過使用Chat GPT之后發現了優勢,表示人工智能在應用上,對大家工作、生活、學習確實提供很大便利。
不得不說,按照目前Chat GPT的發展趨勢,針對不少領域幾乎都有著便利的存在,只不過目前來說尚未完善。
當如今這類人工智能得到全面完善之后,實際上具備著不俗的能力,至少作為一個“百科全書”幾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涉及人工智能研發的中國企業里,有著10家很值得關注,分別是海康威視、搜狗、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思必馳、碳云智能、圖靈機器人。
其中百度在研的人工智能名為“天智”,實際上這個人工智能早在2016年就現世了,是集合天算、天像、天工為一體的人工智能,目前來說依舊處于長時間的算法優化中。
圖靈機器人旗下也在2015年曾發布了一款叫“Turing OS”的人工智能,準確來說屬于智能機器人的操作系統,研發方向是模擬人的思考能力,據說Turing OS背靠著思維強化引擎,目前預計也處于長期優化階段。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名叫“阿里云”,屬于側重云計算方面的AI,除了能夠運用在計算領域,同時還可以運用在各種語音系統中,早在2022年就開始投入使用,不過由于是云計算類型的AI,所以在普通用戶面前并不會有太高的知名度。
最后提及一下搜狗,該企業的人工智能名為“搜狗汪仔”,是搜狗公司與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聯合開發,據介紹搜狗汪仔能聽、會說、會看、會思考,目前不僅已經投入使用,還迎來了3.0版本。
根據以上十個企業的情況來說,360的創始人周鴻祎所預測的情況并非沒有可能,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期待“中國版Chat GPT”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