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復始。
為什么大多朝代都跳不出“歷史周期律”?
先理一理朝代是怎么滅亡的∶
秦、隋二世而亡
秦朝和隋朝在歷史上絕對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而且二者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可以放在一起看。秦朝和隋朝都是結束了前期群雄紛爭的局面,實現大一統,秦朝結束了戰國爭霸,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制王朝;隋朝是終結了混亂的南北朝,從而一統江山。
而且這兩個大朝代都是在第二代的時候便早早滅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二世君王昏庸無道,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大興土木損傷了國本,如秦朝修建長城、直道、黃陵,隋朝修建大運河,看似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卻過于追求急功近利,讓剛剛恢復元氣的國體再次出現大動蕩,最終導致滅亡。
盛世漢唐亡于內亂
漢朝和唐朝是中國封建文明兩顆最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盛世。大漢400年改變了整個主體民族的稱號——漢族,盛唐則成為外國對中國人的稱謂——唐人。
這兩個王朝的覆滅都源于外戚干政和宦官作亂,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漢,直接導致西漢滅亡,東漢時期由于“十常侍作亂”,以至于當時的宦官可以隨時廢立皇帝,權利遠遠比明朝宦官大得多,最終也開啟了三國內亂,東漢滅亡。唐朝則是由于后期出現外戚干政,加上黃巢起義,最終走向滅亡。
宋、明亡于外敵
宋朝號稱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明朝也是被稱為最有骨氣的朝代。無論怎么說,這二者都有相似的歷史環境,那就是北部強敵。宋朝時期北部先后存在契丹、遼和蒙古,宋朝崇文抑武,雖然國家富得流油,但是武力值卻非常低,經常被外敵欺辱,著名的靖康之變,就讓北宋直接滅亡。南宋雖然重新建立,但是最終還是被蒙元吞并。
明朝的北方同樣存在著韃靼、匈奴、后金等強敵,但是明朝對待他們的態度非常強硬,一個字——打。前期明朝確實將這些對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但是最終土木堡之變,一個當權宦官王振帶著昏庸的皇帝,自己把自己玩死了。最后,明朝雖然是被李自成攻破的,但是真正讓明朝滅亡的是后金,也就是后來的清朝。
清朝亡于時代
清朝可謂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前面王朝出現過的外戚干政、軍權旁落、宦官作亂等情況,一概沒有出現,甚至將思想建設也發揮到了極致,文字獄、八股文,中央集權達到巔峰。但是后期由于閉關鎖國,不斷被外國列強欺負,最終在內憂外患中,1911年辛亥革命將清王朝推翻,最終結束了2000年的封建王朝制度。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皇權制度的問題
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皇權就是家天下,父傳子、子傳孫,這種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能保證每一代皇帝都是明主圣君。當皇帝就像抽盲盒,這一代人什么樣,完全無法保證和更改,哪怕是個癡呆傻子、是個偏執狂,也會當皇帝,這種制度難免造成后世子孫出現昏君庸君,國家出亂子也就難免了。另外,皇權的高度集中,也成為外部覬覦的對象,人人都想爭一爭,動蕩也就在所難免。
二、生產力發展的問題
古代農業社會為主,生產力伴隨著人口的發展也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往往國家建立初期,生產力低下,人口數量少,人均土地面積大,但是,隨著國家的日益繁榮穩定,出生人口會大大增加,這時候人均土地逐步減少,加上古代生產力低下,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一旦遇上天災,就容易出現餓殍遍地的情形,這時候發生一些農民起義之類的也就很正常了。
三、外部環境變化的原因
除了王朝自身內斗產生的內耗之外,外因也是非常重要的。王朝是不斷發展的,外部環境同樣在不斷變化。外部的敵對勢力不斷發展,也會慢慢強大,這個時候如果王朝如果沒能及時提升自身實力,可能就會被敵對勢力吞并。另外,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王朝內部不發展,早晚也會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