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聯合美國心律學會更新心房顫動(房顫)患者管理指南。(Circulation 2019年1月在線版)
新指南推薦,除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狹窄、置換機械心臟瓣膜的患者外,大部分房顫患者卒中預防優先使用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藥,而非華法林。
與2014版指南相比,新指南降低了使用口服抗凝藥的CHA2DS2-VASc評分閾值。新指南對CHA2DS2-VASc評分≥2分的男性、≥3分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口服抗凝藥治療給予了Ⅰ級推薦(證據水平:B),同時認為評分為1分和2分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口服抗凝藥(Ⅱb,C-LD)。
新指南推薦,對于植入冠狀動脈支架且卒中風險增加的房顫患者,三聯抗栓治療應優先選擇氯吡格雷而非普拉格雷(Ⅱa,B-R)。與三聯抗栓治療相比,植入冠狀動脈支架且卒中風險增加的房顫患者,雙聯抗栓治療如氯吡格雷+低劑量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出血風險(Ⅱa,B-R)。根據CASTLE-AF試驗結果,新指南支持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的癥狀性房顫患者行導管消融術以降低病死率及心力衰竭住院率。
根據PROTECT-AF和PREVAIL試驗結果,新指南首次建議,卒中風險增加但存在長期抗凝治療禁忌證的房顫患者可考慮接受左心耳封堵術。
此外,新指南推薦,對于外部動態監測不明確的隱源性卒中患者,植入心臟監護儀篩查無癥狀的房顫可能是合理的(Ⅱa,B-R)。對于超重或肥胖的房顫患者,建議減重并糾正危險因素(Ⅰ,B-R)。
(莎倫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