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享譽盛名的日本懸疑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近日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
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溫情的故事,雖然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知名度甚高,但并不是懸疑推理小說的代表作。
即便如此,電影引發的一股“懸疑推理熱”又要蔓延開來。
懸疑推理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小說題材,其實這類小說作者寫多了,讀者看多了,一些套路也就慢慢浮出水面。
要寫出一部相對成熟的懸疑推理小說,首先要設定一個死亡事件。死亡事件設定之后,再往里添加這個讓死亡事件變得復雜的細節,然后再添加可以幫助破案的細節。
這種寫法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經不起劇透。就像是一個魔術,看的時候可能不理解,可是如果告訴你箱子后面有個出口,這個魔術一下子就沒有了吸引力。
如果要讓這部小說經得起劇透,就要往小說里添加和細節不一樣的“事件”。
事件和細節是不一樣的,如果作者刻意提到一張桌子或者一把椅子,很容易讓讀者明白這個細節和重要劇情有關;
而用事件來代替細節,會讓整個推理過程看起來沒那么容易。
寫作大師往往會給讀者提供雙重條件,比如一把椅子,可以成為嫌疑人定罪的證據,但大師在著重描寫這個椅子是嫌疑人無罪的證據。
比如東野圭吾的代表作《嫌疑人X的獻身》,即使已經交代了那對母女是兇手,仍然著力描寫她們不是兇手的證據。
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過程,對作者平衡的把握能力要求非常高。
死亡事件總是要有殺人動機的。即使懸疑小說已經出版了成千上萬部,但殺人動機無非分這么幾類:
第一類,感情。戀愛:戀愛還未破裂時因感情驅使,殺害第三者或者局外人;戀愛關系破裂后,向戀愛對象或者第三者復仇。
第二類,財產。遺產:因為繼承沖突而殺害競爭者或財產分配者;非法財產:因為財產的非法性遭到威脅,而殺害威脅者等情況。
第三類,思想。通俗地說也就是因為三觀不一致而殺人。
第四類,權力。政治或者職場上因為政見不同或爭奪權力而殺人。
這些都是相對正常的殺人倫理,也有少數非正常倫理的殺人動機,比如殺人狂、怪癖、迷信等等。
如果要寫作案人的犯罪手法,也有幾種常見又合乎情理的情況可供選擇。
比如物理上造成傷害,使用鈍器或者利器;
化學上造成傷害,使用有毒的液體或者氣體等;
生物上造成的傷害,比如病毒、細菌、微生物等等。
大多數情況下,作者不會使用不合常理或者技術手段沒有達到的方式制造死亡案件,那樣會讓讀者覺得小說脫離了實際,不可信,比如超能力殺人。
為了讓小說情節有所起伏,作者還要設定兇手擺脫嫌疑的情節,這也是有幾種套路的。
第一種是兇手把自己偽裝成受害者之一,但不致死;
第二種是嫁禍,比如嫁禍給偵探,嫁禍給受害者或者路人;
第三種把死者偽裝成自殺,偽裝動機、偽裝手法、偽裝場景;
第四種難度比較大,兇手假裝自己也死了,或是跑路成功;或是沒跑路而是躲在現場某處,或是假裝成了另外一個人。
這類設定如果要合理,需要作者非常強的想象力。
很多懸疑推理小說喜歡用“老先生式”的人設。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面寫道,“毛姆是這樣評論偵探小說的:
此類小說自愛倫·坡以來人才輩出,培養出一大批狡猾的觀眾,也把自己推入了難堪之境。
舉例來說,一旦偵探小說里出現一位和藹可親、與世無爭的老先生時,狡猾的觀眾們就馬上指出:兇手就是他。”
最典型的就是《少年包青天》,除了最后一案,其他幾個案子的兇手都是看上去最老實巴交跟包拯關系最好的那一個,沈良,蒙放老師,卓云,戒賢大師,都是個頂個的老好人。
柯南就更別說了,要是看到對柯南及三大混子格外熱情的小姐姐,或是在一大群人里最不起眼常常被嘲笑的人,或是德高望重的某館長老爺爺,那么這一集可以不用看了。
有了殺人事件,把常用的殺人動機、犯罪手法和擺脫嫌疑的情節合理地排列組合一下,再用個百試不爽的“老先生人設”,一部懸疑小說就出爐了。
當然了,如果要寫出精品的懸疑小說,恐怕不只是“套路”這么簡單。
以上是構思一個故事的四個步驟,如果想進一步的學習故事構思的方法,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學習《四個步驟構思一個高逼格長篇小說》的課程。在這個系列課程里,我們用了5節課的時間非常精細的講解了小說構思的方法。
友情鏈接
好故事是怎么寫出來的?
金字塔原理,讓你的寫作迅速提升的秘笈!
王安憶:閱讀的三種心境
寫作這回事,你也可以學得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