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我國乃至全球范圍人類的健康,是導致死亡的首要病因,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重視心臟疾病的最初診療階段,關注于藥物與手術,沒有意識到增強整體心肺功能的重要性;或是對心臟康復了解不足,只從單一的飲食或運動角度看待心臟康復;也有一些患者因為冠狀動脈內植入了支架或者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之后便長期減少運動,臥床休養,患者的心臟功能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無法恢復和回歸正常生活。
其實,心臟康復是決定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的關鍵,讓患者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面的、個體化的心臟康復可以改善生活方式,得到最佳的恢復,減少患者的經濟及心理負擔,也能更好的減輕社會負擔。
根據我國2017年《中西醫結合Ⅰ期心臟康復專家共識》、2013年《冠心病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 心臟康復是通過綜合的整體的康復醫療,多個學科的指導,進行藥物、運動、營養、心理和社會支持,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幫助患者培養并保持健康的行為,不但改善心血管病引起的心臟和全身功能低下,預防心血管事件的再發,也重視患者的心理方面,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恢復到最佳狀態,力求達到雙心健康的目標,為患者回歸正常社會生活而進行的系統性治療。康復治療符合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注重整體功能的恢復,延長患者壽命的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心臟康復貫穿患者入院至出院后的全程,主要包括九大部分:運動康復、營養支持、呼吸鍛煉、疼痛管理、二級預防用藥、心理疏導、睡眠管理、戒煙指導、中醫藥干預管理。因此,心臟康復絕對不是單一的藥物,而是一種針對患者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的調治。
在臨床中醫生會先評估患者心肺功能、血壓、營養等相關指標,根據指標進行相關指導,因為每位患者相關指標不會完全相同,因此需要“私人訂制”患者的心臟康復處方,如醫生讓患者積極戒煙,制定藥物、生活、個人運動處方、營養處方,給予飲食的指導,讓患者通過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康復。有些心血管病患者畏懼運動,長期臥床,其實“用進廢退”原則同樣適用于心臟,想要恢復正常的心肺功能,有些患者需要有適當的運動,但是一定要經過專業康復醫生的評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
同時,中醫在心臟康復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有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康復方法,如我們常進行的八段錦、太極拳、導引等傳統養生功法,既是有氧運動,又能使得形神和諧,是運動處方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藥膳方變藥為食,以食代療,是營養處方的一大亮點;并且加上中醫的特色診療技術,比如針灸、推拿、耳針、藥液熏洗等,都對心臟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制定的整體的心臟康復處方可以有效恢復心肺耐力,提高心肺功能,能幫助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三者協調并恢復到最佳狀態,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撰稿:樊懿萱 徐浩
美編:劉啟予
徐浩,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長,西苑醫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聯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入選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榮獲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衰、早搏、心動過緩、陣發房顫、心肌炎后遺癥、高脂血癥、動脈硬化斑塊、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失眠、頭痛、眩暈、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盜汗等內科雜癥及亞健康狀態的中藥調理。
(注:特需門診可通過好大夫在線網站(https://drxuhao.haodf.com)申請預約加號)